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主要通过蛋白复合物mTORC1和mTORC2参与调控细胞增殖、生长、代谢和自噬等生物学过程。mTOR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从AS的危险因素:血管壁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细胞自噬、斑块内血管新生、脂质浸润等方面来回顾mTOR调控AS相关的多个细胞和分子过程,mTOR抑制剂的正确临床应用将为A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INS)及服糖后2小时胰岛素(Insulin 2 hours after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NS-2H)与高血压发病的风险。方法 本研究采用全人群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贵州省12个区(县)的48个乡镇共9 280人进行调查,排除基线HbA1c、INS及INS-2H缺失及有高血压病史者,最终纳入1 684例进入分析。中位随访6.23年。采用Cox生存回归分析HbA1c、INS及INS-2H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PAF及Survival计算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结果 HbA1c和INS-2H每升高一个单位,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1.5%和1.1%。HbA1c高水平组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87倍。相比第一分位组,INS-2H第四分位组发病风险增加73.6%。HbA1c水平控制在6.3 mmol/L及以下可降低人群8.6%的发病。INS-2H水平分别控制在8.81 mIU/L、15.60 mIU/L、24.30 mIU/L以下,可降低人群22.6%、11.9%和6.8%的发病。年龄>42岁组的人群中,HbA1c高水平组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84倍; INS-2H第二、三、四分位组发病风险分别是第一分位组的2.001倍、2.145倍和2.145倍。男性人群中,HbA1c高水平组发病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760倍; INS-2H第三、四分位组发病风险是第一分位组的1.828倍和2.116倍。结论 HbA1c及INS-2H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在年龄>42岁和男性人群更为敏感。控制HbA1c及INS-2H能有效降低人群高血压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训练对痉挛性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痉挛性偏瘫型脑瘫患儿6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0例)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基于常规性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上肢功能评分与上肢肌力评级。结果 两组康复2周后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康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6周后与8周后的上肢功能评分与上肢肌力评级均高于康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康复6周后与8周后的上肢功能评分与上肢肌力评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训练对痉挛性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上肢功能,增加上肢肌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风险和影响因素,为预防M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建立贵州省人群队列,排除基线MS患者后,共有7 136人进入MS随访队列,收集队列人群基线社会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方式和生理指标,并于2016—2020年进行随访,最终纳入4 754人进行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S的发病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的HR(95% CI),并计算影响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F%)。同时根据基线人群的MS组分得分建立亚队列,分析亚队列人群MS的影响因素。结果 队列人群累计随访33 424.18人年,中位随访6.57年,新发MS 963人,MS发病密度为28.81/1 0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59岁(HR = 1.53,95%CI:1.32~1.77)、年龄≥60岁(HR = 1.53,95%CI:1.27~1.86)、城市(HR = 1.71,95%CI:1.47~1.99)、吸烟(HR = 1.22,95%CI:1.01~1.48)、每日油摄入>30 g(HR = 1.16,95%CI:1.01~1.34)、每日盐摄>6 g(HR = 1.22,95%CI:1.05~1.42)、静态时间≥4 h/d(HR = 1.16,95%CI:1.02~1.32)、超重(HR = 1.66,95%CI:1.44~1.92)、肥胖(HR = 2.27,95%CI:1.71~3.02)、静息心率70~80次/min(HR = 1.32,95%CI:1.11~1.58)和 >80次/min(HR = 1.28,95%CI:1.07~1.54)是MS的危险因素,其PAF%分别为17.47%、11.32%、19.52%、5.89%、11.33%、13.66%、7.01%、12.91%、5.30%、17.68%、13.92%,文化程度升高(HR = 0.75,95%CI:0.68~0.83)和饮茶行为(HR = 0.82,95%CI:0.71~0.95)是MS的保护因素,其PAF%分别为16.21%和6.97%。亚队列研究结果与总体结果相似。结论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超重、肥胖、静息心率升高是MS的影响因素,应将中老年人和城市居民作为预防MS的重点人群,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烟草消费、油盐摄入,维持正常体重和适当心率,提高人群知识水平,保持饮茶行为,预防MS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进一步完善水蛭的真伪鉴别与质量评价方法,为保障水蛭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参考。方法 以“水蛭”、“鉴定”、“鉴别”以及“质量评价”等为关键字,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PubMed、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查询2000年1月—2022年8月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并以“真伪鉴定”和“质量评价”为主旨进行文献综述。结果 水蛭真伪鉴别方法包括性状鉴别、理化鉴别、分子鉴别、蛋白质电泳鉴别和毛细管电泳鉴别等多种方法,其中分子鉴别和蛋白质电泳鉴别两种方法客观性强、准确性高,应用广泛;而质量评价方法较为丰富,包括抗凝血酶评价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蛋白质电泳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指纹图谱技术等。结论 分子鉴别是水蛭目前最准确的鉴别方法,在中药材及中成药中均可适用;由于药效物质并不十分明确,因此以抗凝血酶评价法的生物评价技术和宏观评价的指纹图谱技术在质量评价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艺颖 《西南军医》2010,12(4):638-640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11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2例每日予盐酸伐昔洛韦胶囊0.3 bid同时予匹多莫德片0.8g bid共7天;对照组44例每日予盐酸伐昔洛韦胶囊0.3 bid共7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平均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无后遗神经痛发生。结论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比单用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起效更快、疗程更短、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用曲安奈德注射液1ml加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混匀后在瘢痕内分点蠕动式加压注射,直至皮损全覆盖。于治疗后第1、2、3月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第1月总有效率为48.46%,第2月总有效率为80.37%,第3月总有效率为90.18%;有9例女性患者出现月经提前的不良反应,停药后自然恢复;仅3例复发。结论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组合分析9种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单种健康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发病关联分析显示,烹调油摄入≤30 g/d、18.5≤BMI<24 kg/m2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HR分别为0.500(95%CI:0.335~0.747)、0.420(95%CI:0.290~0.610),未发现其他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多种健康生活方式组合分析显示与0~3种相比,保持6种、7种及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为HR = 0.478(95%CI:0.239~0.956)、HR = 0.282(95%CI:0.108~0.737)。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与0~3种健康生活方式相比,健康生活方式为4/5种以上,能降低0.9分位点的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值;当健康生活方式达7种以上,能降低0.3~0.9分位点的血糖值,且分位水平越高,降低的血糖值越多。结论 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水平,且健康生活方式种类越多,糖尿病发病的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变化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为2型糖尿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9 280人建立贵州自然人群队列,并于2016—2020年,对所有队列人群进行随访,随访到8 163人,剔除基线时患有糖尿病者、服用降血脂药物、基线总胆固醇、HDL-c缺失者或极值者后,最终有5 078 人纳入分析。non-HDL-c为总胆固醇与HDL-c差值。动态变化由随访non-HDL-c/HDL-c值减去基线non-HDL-c/HDL-c值得出。采用Cox回归分析non-HDL-c/HDL-c值与糖尿病发病的关联及调整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 aHR )和其95%可信限(confidential interval, CI)。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进行剂量反应关系描述。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58年,共新发2型糖尿病820例。与位于non-HDL-c/HDL-c第1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位于第2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aHR 值分别为1.065(95%CI:0.855~1.325)、1.272(95%CI:1.037~1.562)、1.266(95%CI:1.022~1.569)。亚组分析中,在男性、年龄大于45岁和超重肥胖人群中,与位于non-HDL-c/HDL-c第1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aHR 值分别为1.529(95%CI:1.130~2.067)、1.748(95%CI:1.279~2.388) 、1.389(95%CI:1.046~1.844) 、1.394(95%CI:1.049~1.854) 、1.380(95%CI:0.955~1.994) 、1.462(95%CI:1.014~2.107),且趋势性检验P<0.05。与non-HDL-c/HDL-c动态变化值的第2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第1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aHR值分别为1.258(95%CI:0.999~1.582)、1.390(95%CI:1.115~1.731)、1.530(95%CI:1.228~1.906)。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non-HDL-c/HDL-c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结论 non-HDL-c/HDL-c值的增高将增加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尤其在男性,年龄大于45岁和超重肥胖人群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贵州省4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OPD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COPD监测地区2 599名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及肺功能检查。  结果  贵州省监测地区COPD患病率为10.7%,男性患病率(13.0%)高于女性(7.6%)(χ2=16.951,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人群中,年龄、吸烟、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与COPD患病密切相关;而女性人群中,年龄、脑血管、肺气肿病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鼻炎与COPD患病密切相关。  结论  贵州省监测地区COPD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存在性别差异,为降低COPD患病率,男性以控烟和采取呼吸系统疾病筛查为主要措施,女性重点加强呼吸系统疾病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