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实验犬下腔静脉内放置可扩张性内支撑后血管的形态学变化 ,确定支撑的内皮化进程 ,以期为临床减少内支撑阻塞、合理应用抗凝剂提供组织学的依据。  方法 :在 14只杂种犬下腔静脉内放置金属内支撑 ,于术后 1个月起 ,逐月取下腔静脉作光镜和电镜检查。  结果 :术后 1个月左右 ,内支撑基本内皮化 ,5个月完成血管的重构。  结论 :早期抗凝治疗是防止内支撑阻塞的关键 ,首次提出内支撑放置后血管重构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非功能性的肿瘤。我院遇到2例,现予以报告,并结合文献作简要讨论。例1,女.37岁。腹痛,发现右上腹肿块近一年。近来肿块逐渐增大。腹部平片示肿块部位有钙化点。手术探查,发现肿块位于腹膜后,成人头大  相似文献   
3.
女性腹膜原发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琦  石群立  吴波  孟奎  马恒辉  孙桂勤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7):616-619,623,F004
目的:分析12例女性腹膜原发癌(FPCP)(10例浆液癌、1例黏液癌、1例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复习我院1992至2002年间12例FPCP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收集随访资料,记录大体标本所见,调出全部蜡块重新切片,并行PAS染色及细胞角蛋白(CK)7、CK20、ER、PR、牛血清清蛋白100(S-100)、卵巢癌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CD1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2例患者年龄在32—67(平均48.75)岁,10/11例患者血CA125明显增高。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示阳性者:PAS为7/11,CK7为10/11,CK20为10/11,CD15为11/11,S-100为8/11,CA125为6/11,CEA为6/11,ER为4/11,PR为2/11。黏液性腹膜癌预后极差,其余类型与卵巢原发性上皮癌相似。结论:女性FPCP被认为起源于中肾旁管(Muller管),组织学上与同类型的卵巢癌一致,在排除卵巢原发癌的基础上可作出诊断,免疫组化有助于区分女性FPCP、腹膜间皮瘤和卵巢原发癌。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Fas属于细胞凋亡信号受体,与其配体FasL(Fas ligand,FasL)结合后诱导Fas所在细胞凋亡。本研究通过术前化疗诱导胃癌凋亡,研究胃癌Fas、FasL表达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0例先天性畸形心脏的房室瓣骑跨进行形态分析,其中7例为三尖瓣骑跨,2例为二尖瓣骑跨和1例为两侧房室瓣均有骑跨。9例为完全性骑跨和1例为不完全性骑跨。除去瓣骑跨外,本文1例还伴有房室瓣的瓣裂、降落伞形、囊状副瓣、异位乳头肌和异常腱索等畸形.  相似文献   
6.
淋巴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运用透射电镜对淋巴瘤标本进行观察 ,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及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进行对比研究 ,以探讨电镜技术在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对 72例淋巴瘤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 ,4 9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 结果 :72例淋巴瘤中有 6 7例电镜肯定了光镜的诊断 ,有 5例电镜检查提供了新的病理形态改变信息。 结论 :通过淋巴瘤超微结构特征的观察 ,为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形态学依据。电镜技术具有补充光镜、免疫组化的观察及辅助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和医用生物蛋白胶(FS)联合应用对腹腔感染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机制. 方法:将腹腔感染24 h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行肠切除肠吻合;FS组行肠切除肠吻合,吻合口喷涂FS;GH组行肠切除肠吻合,吻合口喷涂FS,术后应用GH.观察吻合口组织形态学及纤维连接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GH组FN、α-SMA、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FS组,术后吻合口细胞凋亡明显低于对照组和FS组. 结论:FS联合应用GH能减轻感染对组织修复起始过程的影响,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肉芽组织形成,促使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且α-SMA表达的动态变化过程与肌成纤维细胞凋亡出现的频度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阐明少见的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B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食管BSC分别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其中7例作电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BSC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基底细胞样癌呈实体小叶状、筛网状排列,癌巢中央见粉刺状坏死,并恒伴有鳞形细胞癌或癌巢内伴有小灶性鳞状成分,表面黏膜可伴有异型增生或原位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内的基底样细胞示:细胞角蛋白(CK)14/16(+),上皮膜抗原(EMA)15/16(+),波形蛋白(Vimentin)14/16(+),S-100蛋白7/16(+),癌胚抗原(CEA)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阴性。电镜下示基底样癌细胞分化差,细胞器少,细胞间有少量桥粒,癌细胞梁索间可见特征性的多层折叠或指纹状的基膜。15例获随访结果,其中13例Ⅱ期以上者有10例于手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食管BSC是一种新的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因分化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athogenesis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oma) of salivary glands. Methods Clinical data,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immunohistochemical slides (SP method)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features of surgical specimens of 32 cases of salivary gland MALT-oma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27 males and 5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54.76 years. The lesions were located in the parotid area in 17 cases, and in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in the remaining 15 cases. Much of the MALT-oma was replaced by infiltration of a great amount of centrocyte-like cells (CCL) as background and occasional large cells (centroblast- or immunoblast-like). In MALT-omas “lymphoepithelial lesions' were present. Immunohistochemically, CD20 expression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 and CD45RO expression was negative in all MALT-omas. Conclusion Most of the MALT-omas are low grade malignant tumors and have a “homing back' phenomenon. The cases were managed by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 In a few MALT- omas which turned into high grade malignant tumors, the prognosis was poor. Acquired MALT may develop as a reaction to autoimmune disease and infection. Hyper-immune reaction and MALT hyperplasia under stimulation may result in myoepithelial sialadenitis and lead to MALT-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  相似文献   
10.
心脏原发性卵黄囊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心脏卵黄囊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标记对 1例心脏卵黄囊瘤进行观察。结果 :组织学瘤组织由多形性瘤细胞排列呈腺样、血管套样或网状结构 ,瘤细胞浆内外有玻璃样小滴。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AFP、AACT阳性。电镜下 :肿瘤细胞胞浆内有微囊及致密电子颗粒 ,胞外亦见类似致密电子小体。结论 :发生于心脏的卵黄囊瘤是极为罕见且高度恶性的 ,它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电镜检查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