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病例介绍 患者,文某某,女,39岁.因左股部渐进性病3个月于2007年10月24日入院.查体:左下肢跛行.左股部皮肤无红热,中段偏内侧深触痛明显,并可触及一硬性肿物.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四位一体、三师共管”的深圳市福田区学校结核病管理模式,并初步评价其实施效果。 方法 从2008年起,深圳市福田区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结核病防控实施方案,建立学校-慢性病防治院-医院-家庭四方联动的学校防治工作机制,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慢性病防治院和区医疗机构的职责,全面完善学生结核病筛查、流行病学调查、学生结核病报告与转诊、学校疫情监测与管理等工作;建立“老师-公卫医师-临床医师联盟”对学校结核病进行全面督导和全程管理。 结果 经过10年的探索,深圳市福田区成功建立了“学校-慢性病防治院-医院-家庭”四位一体的学校结核病管理体系;建立了一支业务水平高、协同创新能力强的结核病防控团队;“三师共管”学校结核管理模式运行情况良好。对全区中小学师生共开展结核病相关培训118场约15 000人次,福田区中小学校老师和学生对结核病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升;开展的学校结核病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人数逐年上升。学生结核病患者全程管理效果满意,所有确诊学生结核病患者均已治愈,10年来,福田区未发生过一起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构建的“四位一体、三师共管”的学校结核病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双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21-三体与18-三体的快速产前诊断。方法分别以21号的APP基因与18号染色体的TYMS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引物和不同荧光标记的Taqman探针,以相对定量指标△CT值判断21号与18号染色体的数目;并将其检测结果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60例羊水细胞区分出了4例21-三体,3例18三体标本,正常人的△CT值为-0.89±0.22,21-三体患者及18-三体患者的ACT值分别-0.04±0.17和-1.55±0.24,患者与正常人标本组之间无交叉重叠,均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实验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能用于快速诊断羊水细胞的21-三体和18-三体等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4.
基于体外模拟法的城市土壤铅的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主城区土壤的Pb生物可给性,探讨土壤Pb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因素,评估广州主城区土壤Pb经口无意摄入的人体健康风险。方法选择广州主城区62个采样点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试验法模拟人体消化系统进行消化,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胃、小肠消化阶段反应液中可溶态Pb和土壤Pb含量。结果广州主城区土壤Pb平均含量高于广州市、广东省和中国土壤背景值(P<0.05);广州主城区土壤在模拟胃阶段Pb平均生物可给性(33%)高于小肠阶段(7.0%);不同城区儿童、成人经口无意摄入途径的Pb平均摄入量分别为28.51、7.13μg/d,不同城区儿童、成人Pb摄入量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黄埔区儿童、成人Pb摄入量最高(129.92、32.48μg/d);不同城区的儿童在模拟胃阶段和小肠阶段中的Pb平均生物可给量分别为11.58、1.85μg/d,成人则分别为2.89、0.46μg/d,不同城区儿童、成人在模拟小肠阶段中Pb生物可给量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消化阶段中Pb溶出量与土壤Pb总量呈正相关(P<0.05);黄埔区土壤Pb的儿童健康绝对风险系数(Ka=2.4)、模拟胃阶段健康相对风险系数(Kr1=1.38)超过WHO人体健康防线警戒线。结论广州主城区土壤Pb不同程度受到污染,黄埔区土壤铅对儿童的健康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30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30例)、Gamma钉组(30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FN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Gamma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及DHS、Gamma钉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应根据骨折特点选择不同内固定方法,从而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后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情况以及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情况,评估福田区试点工作取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2018年福田区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后,福田区制定的政策制度、结核病防治体系建设、结核病新诊断技术应用、结核病患者管理新模式等资料,与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前(2015—2016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015—2016年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接诊的肺结核可疑者2093例,登记的肺结核患者772例;2017—2018年接诊的肺结核可疑者2319例,登记的肺结核患者690例。结果 2017年福田区制定了考核和经费分配方案,开始启用GeneXpert MTB/RIF快速检测技术,并推行互联网+DOT的远程视频督导和普通涂阳肺结核患者居家隔离措施;2018年参保人员肺结核(包括耐多药肺结核)专科门诊治疗开始享受医疗保险门诊大病待遇。2017—2018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比率为82.43%(962/1167),肺结核确诊患者中病原学诊断率为54.93%(379/690),肺结核患者痰培养率为94.49%(652/690),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疑似患者查痰率为89.00%(2064/2319),辖区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肺结核可疑者转诊到位率为58.19%(1893/3253);与2015—2016年[72.35%(772/1067)、44.69%(345/772)、53.89%(416/772)、86.67%(1814/2093)、52.17%(2199/4215)]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61、15.28、305.17、5.63、26.88,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20、0.000)。2017—2018年细菌学检查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筛查率为100.00%(1128/1128),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5.24%(480/504);2015—2016年细菌学检查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筛查率为100.00%(1078/1078),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4.45%(698/739),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540)。结论 福田区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继续推广并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2月~2010年2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72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3~12个月。术后摄片查关节功能及其他不适症状。其中优62例,良6例,一般4例,差0例,优良率达94.4%。所有患者均无畸形愈合,不愈合,无一例内固定物断裂及再骨折者,患者膝关节及踝活动功能均达正常。本组发生感染1例,5个月后拔除髓内钉行髓腔冲洗外支架固定后伤口及骨折愈合。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可靠,方法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常规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32例48椎,观察对比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及活动能力,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其中术后1 w患者疼痛VAS评分(2.2±0.6)较术前(7.6±0.7)明显下降,(P<0.01);活动能力评分(1.2±0.4)较术前(2.4±0.6)明显改善,(P<0.01).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5.6个月.近期效果满意.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67例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2例)或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5例),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周恢复行走能力,经过3~26个月(9.5±0.5)的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3例。良3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早期重建髋关节功能,术后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解剖型钢板双侧柱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解剖型钢板双侧柱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肘后人路,内、外侧柱双固定治疗26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定期复查X线片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按改良Cassebaum法评分:优13例,良8例,可4例,差1例.术后尺神经麻痹1例,鹰嘴截骨不愈合1例,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解剖型钢板双侧柱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