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6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62篇
内科学   234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科学   187篇
综合类   891篇
预防医学   435篇
眼科学   120篇
药学   333篇
  2篇
中国医学   334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2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生存素(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滋养细胞合体化后增殖性的变化,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尤其是耐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利用毛喉素(forskolin)诱导Be Wo细胞株融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促融素(Syncytin)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PCNA、Survivin蛋白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噻唑蓝比色分析实验(MTT)法检测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绒癌细胞株Be Wo的增殖能力。结果:1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Syncytin基因的表达增强,且随着forskolin作用时间的延长,Syncytin的表达更强,于48 h达到高峰。2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3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的增殖能力下降,且不同作用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rskolin作用的时间越长,Be Wo细胞株增殖能力下降越明显。结论: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说明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增殖性降低,推测诱导滋养细胞合体化可能对临床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病理形态及丙二醛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结合低血压法复制兔脑完全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脉龙对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心脉龙能抑制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且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丙二醛含量变化与其病理形态改变具有一致性.结论:动态观察血液丙二醛,可作为评价脑缺血性疾病治疗和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13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管其中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5例.前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5例.共118个动脉瘤在显微镜下直视手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108例.孤立或包裹术5例:5例多发动脉瘤行同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8次.Hunt和HessⅠ~Ⅱ级病人中有例行早期手术.全组术后死亡率为7.9%.着重讨论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多发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灵枢·官针》是关于中医古典针法的经典文献,其中所论刺痹法,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至今对临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刺痹法共有九种,毛刺法刺皮肤治浮痹,合谷刺刺肌肉治肌痹,恢刺与关刺刺筋腱治筋痹,输刺与短刺刺骨治疗骨痹.特殊操作类又有多针、多向刺法的齐刺、傍针刺和烧针刺法的焠刺,以治疗各种经久不愈的痹痛.研究这些古刺法,对于提高痹证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左心房功能的临床评价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对左心功能的研究中,多偏重于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而对于左心房功能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对心脏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左心房功能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左心房功能在心功能的维持中具有重要意义。左心房的基本作用包括3个方面:左心室舒张早中期,充当“管道”,输送血液由肺静脉进入左心室(通道功能);左房心肌主动收缩充当“助力泵”,增加舒张晚期左心室充盈(收缩功能);左心室收缩期,充当“贮存器”,贮存血液(储备功能)。左心房功能在维持左心室充盈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胶原性眼内接触镜兔眼植入术后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有晶体眼眼内接触镜植入术是一种矫治高度近视的新型手术,胶原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在国外应用于眼内接触镜(ICL)的研制,国内尚无同类产品。目的:通过兔眼的动物实验,观察胶原性眼内接触镜植入眼内后的组织细胞学反应,评定胶原的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成组实验设计。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完成,实验对象为20只新西兰白兔,体质量2.0~2.5kg,性别不分。干预:实验兔随机分为ICL植入组、手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术后14d和28d,取下实验动物眼的前段组织和ICL。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检查及透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摄片。主要观察指标:ICL表面和眼前段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ICL植入组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以大量吞噬细胞浸润为主,巨噬细胞功能活跃,成纤维细胞较少。后期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多。手术对照组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较多巨噬细胞存在,后期成纤维细胞显著增多,且有纤维组织形成。结论:ICL植入术后炎症细胞变化情况显示为典型的异物肉芽肿性炎症过程。胶原性ICL具有优良的眼内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不合理应用,以及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不但造成抗生素巨大浪费,而且可因抗生素的毒副作用而加剧病情,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急诊清创缝合后患者人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也就成了一个备受关  相似文献   
10.
分次使用国产ELISA药盒测定血清(浆)Lp(α)浓度过程中,进行质控、标本贮存等实验,并建立Lp(α)浓度水平的正常参考值。结果:①血清Lp(α)测值平均组内变异5.18%、组间9.86%,实验室间标准质控变异率0.18%;②标本存放于—25℃310天或者冻融3次后Lp(α)测值均无明显改变;③Lp(α)的血清与血浆值之间高度相关(r=0.974,P<0.001,n=60);④血清Lp(α)浓度在本室的正常参考值为204.3±126.4mg/L,并且呈正偏态分布,经对数或平方根变量交换均可使其正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