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强孕产妇规范化管理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雷风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524-524
我区有9所乡镇医院,3所区级医院,规定接生定点单位11所。1997年孕产妇总数4080人,早孕建卡率100%,系统管理率98.5%,住院分娩率100%,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100%,无孕产妇死亡。现将我区加强孕产妇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多因素分析。方法:我院诊治的20例放射性脑病患者,照射设计均参照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治疗规范。结果:放射性脑病除细胞的直接损伤外,血管损伤为病变的基本原因,而血管损伤则为多因素的结果。结论:在鼻咽癌放疗中应充分利用影像学资料,强调首次放疗的重要性,可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抗辐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照射组和照射+NAD+组。对照组细胞不予照射,直接加入不含NAD+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照射组细胞照射后加入不含NAD+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照射+NAD+组细胞照射后加入含有NAD+(终浓度1 g.L-1)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NAD+对受照射L02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相关蛋白p53、bax、bcl-2阳性表达率和各周期细胞含量;采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结果细胞受照射后加入NAD+能够对抗X射线照射对L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细胞生长活性较照射组细胞活性显著提高;L02细胞在受照射后p53、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调,Caspase-3活性增加,而且细胞周期表现为G1期阻滞;受照射后加入NAD+,则p53、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表达增加,Caspase-3活性下降,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NAD+可对抗L02细胞的X线辐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p53、bax与上调bcl-2表达以及抑制Caspase-3活性,抑制受照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中山市鼻咽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中山市鼻咽癌的发病危险因素,为深入开展鼻咽癌病因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的100例鼻咽癌新发病例,同时按1∶3匹配收集(同性别、年龄±5岁)300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与鼻咽癌发病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项暴露因素与鼻咽癌密切相关:鼻咽癌家族史、EB病毒感染、居所附近空气污染、职业接触有害物质、幼年时厨房与卧室分开、吸烟、饮茶,其OR值分别为:4.03、1.44、2.14、1.76、0.46、1.96、0.53.此外,经常锻炼、较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农村地区居民患鼻咽癌新的保护因素 结论 中山市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除EB病毒感染、鼻咽癌家族史外,空气污染、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吸烟、饮酒等也会显著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而健康行为如长期锻炼、经常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饮茶等会降低鼻咽癌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CD8及CD28 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晚期恶性肿瘤患者CD8及CD28 T淋巴细胞亚群的构成。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查5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体检健康者作比较。结果 研究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CD4+、CD4+/CD8+比值、CD8+CD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CD8+CD2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表现为CD4+,CD8+CD28+低下,而CD8+CD28-明显升高,因此临床上检测CD8+及CD28+淋巴细胞亚群,更能反映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氧化型辅酶Ⅰ(NAD+)对受辐射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NAD+组,每组20只。收集处理24 h后各组小鼠股骨骨髓细胞,进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凋亡率、p53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Caspase-3活性;收集处理后10 d各组小鼠脾脏单核细胞,检测脾淋巴细胞凋亡率、p53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Caspase-3活性。结果照射组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高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NAD+组骨髓有核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骨髓有核细胞的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NAD+组骨髓有核细胞的Caspase-3活性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脾淋巴细胞凋亡率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率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NAD+组脾淋巴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NA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Caspase-3活性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结论 NAD+可通过抑制受辐射损伤小鼠免疫细胞凋亡而发挥免疫防护作用;NAD+发挥抗免疫细胞凋亡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受辐射损伤细胞p53表达水平、上调bcl-2表达以及抑制Caspase-3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标准三管施源器的腔内后装(tandem and ovoid)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后装的剂量学差异。方法:CT引导下的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 例,间隔采用三管式腔内后装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共 72次。 按照施源器的不同分成 2个组,每组 36 次,对靶区剂量、危及器官等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A点相同处方剂量的情况下,HR-CTV D90、D100在三管式腔内后装组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后装组中分别为(590.0±46.4)cGy、(471.2±66.2)cGy,(502.8±67.7)cGy、(335.9±46.0)cGy,P<0.05),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均相近(P=0.85、0.28、0.53)。结论:采用腔内结合插植后装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比三管式腔内后装可获得更高的靶区剂量,但长期疗效及晚期反应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DFP方案(多西紫杉醇,5-氟脲嘧啶和顺铂)及PFB方案(5-氟脲嘧啶,顺铂和平阳霉素)与放疗同步治疗Ⅲ,Ⅳ期鼻咽癌,观察比较两组的局控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对80例经过病理学证实且无远处转移的Ⅲ,Ⅳ期初治鼻咽癌患者给予同期化放疗,随机分为DFP组和PFB组,两组各40例.DFP组多西紫杉醇60mg·m2·d,静脉滴注,d1(或d1,d8),顺铂25mg·m2·d,静脉滴注,d2~5,5-氟脲嘧啶500mg·m2·d,静脉滴注,d2~5.PFB组顺铂25mg·m2·d,静脉滴注,d1~5,5-氟脲嘧啶500mg·m2·d,静脉滴注,d1~5,平阳霉素16mg,深部肌注,d1,3,5.两组均为21天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放疗采用60COγ线照射,常规分割,与化疗同期进行.肿瘤原发灶DT 65~70Gy/6.5~7.5周,颈部转移淋巴结区DT 55~66Gy/6~7周.颈部,锁骨上窝预防照射区DT 50Gy/5周.结果:DFP组总有效率(CR PR)为95.0%,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5.0%,1年无转移生存率为90.0%;PFB组总有效率(CR PR)为85.0%,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0.0%,1年无转移生存率为70.0%.两组间有效率、1年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年无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DFP组主要不良反应是急性口腔粘膜炎和白细胞下降(Ⅲ Ⅳ度分别为50.0%和40.0%),但在G-CSF的支持下均可耐受.结论:DFP组和PFB组相比,近期疗效和1年无复发生存率相似,1年无转移生存率DFP组优于PFB组,但Ⅲ~Ⅳ度不良反应较PFB组为重,应有切实的措施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和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治疗组,放疗同期应用化疗(化疗方案:顺铂20mg/d,静脉滴注,第1~5天;氟脲嘧啶500mg/d,静脉滴注,第1~5天;亚叶酸钙0.2g/d,静脉滴注,第1~5天),在放疗期间密切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对照组20例只化疗后单纯放疗。所有患者在放疗前行第1周期化疗,在化疗间歇期开始放疗,放疗方法与单纯放疗组相同,待放疗结束后再继续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生存率分别为90.0%、73.3%和93.3%、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和同步化疗逐渐和放射治疗配合应用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雷风  陆小军 《广东医学》2002,23(6):660-660
多瑞吉是一种新剂型———芬太尼透皮贴剂 ,由芬太尼加透皮释放系统组成。在癌痛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科 2 0 0 1年 1~ 6月用多瑞吉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 4 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观察对象均为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癌症患者 ,伴有中、重度疼痛。之前曾用非阿片类及弱阿片类 (可待因、右旋丙氯酚 )止痛药 ,效果差。其中男30例 ,女 12例 ;年龄 19~ 76岁 ,平均 4 4 5岁。疼痛类型有 :骨转移性痛 2 0例 ,神经压迫性痛 6例 ,癌性内脏痛 10例 ,肿瘤合并局部感染性疼痛 4例 ,自觉全身性疼痛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