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对颌骨肿瘤显示的优缺点。[方法]对51例颌骨肿瘤患者行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检查,比较分析三种检查方法对颌骨肿瘤晃示的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对下颌骨肿瘤三种检查方法均能有交地显示,以三维CT显示得最为直观明了。对上颌骨肿瘤,三维CT通过旋转与切割,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及毗邻关系,尤其对腭板、眶下壁以及颅底骨质破坏的显示更具成越性;二维CT对肿瘤的囊性或实性改变、肿瘤的软组织成份以及颅内受侵情况的显示最为有利;常规X线对肿瘤区牙根周围的改变显示得最为清楚。[结论]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对颌骨肿瘤的显示各有优缺点,三者结合能提高肿瘤显示的准确性,对颌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面中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不同路径和固定方法。方法32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龈颊沟切口,配合眶外缘、眶下缘及头皮冠状切口,骨折复位后用小(微)型钛板固定。结果32例患者伤口全部I期愈合。术后3个月,患者开口度≥25mm,咬合关系良好,X线片显示骨断端对位良好,9例面部畸形患者除1例颊部轻度凹陷、2例颧部略显突出外,基本恢复。7例眶下区麻木患者仍有2例感觉麻木,但范围明显缩小。2例眼球下沉、内陷伴复视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面中部骨折手术疗效可靠,应根据不同类型和部位的骨折,选择不同的切口和固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自行研制的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建立犬垂直向牙槽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方法】实验动物为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实验材料为自行设计,纯钛制成的骨内型垂直向牙槽骨牵张器,体部直径3.75mm,长5mm。先拔除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形成萎缩牙槽嵴的模型。3月后随机选取一侧行骨切开术,植入两枚牵张器。1周后开始牵张,每天1次,每次1mm,共5d;分别在牵张后1、2和3月将动物处死进行临床检查,X线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结果】骨内型垂直牙槽骨牵张器愈合良好。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4.8±0.50)mm。组织学切片显示在牵张区有骨质形成,其骨小梁方向与牵引方向一致。【结论】采用该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成功建立稳定的、重复性好的犬牙槽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为牙槽骨牵张器的国产化和临床上应用该项技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侧壁开窗法上颌窦底提升术这种特殊的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过程的转录组特点。方法:3只Beagle犬,随机选择一侧经侧壁开窗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时植入Bio-Oss骨粉,术后2周,对另一侧用相同的方法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第2次术后2周,收集植入的Bio-Oss骨粉组织块,提取总RNA,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析上颌窦底提升后2周和4周时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分类,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在2周时表达升高的基因与刺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有关,同时,与神经元分化、破骨细胞分化和早期血管化过程相关的基因也高表达。在4周时,与细胞代谢和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升高,重要的是,与血管生成和骨骼发育相关的基因都高表达,与骨骼发育相关的基因包括骨生成相关的生长和分化因子[转化生成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TGFB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 BMP4)]、软骨和骨胞外基质[软骨黏附素(chondroadherin, CHAD)、Ⅰ型胶原α1链(collagen type I, alpha 1 chain, COL1A1)、Ⅰ型胶原α2链(collagen type I, alpha 2 chain, COL1A2)、Ⅴ型胶原α2链(collagen type Ⅴ, alpha 2 chain, COL5A2)、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 DCN)、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 SPARC)和骨钙素(osteocalcin, BGLAP)]等相关的基因。信号通路分析显示4周时表达升高的基因与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TGF-β/BMP)信号通路有关。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WN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WNT5A和卷曲蛋白受体9(frizzled receptor 9, FZD9)在2周时表达升高,而连环蛋白β1(catenin beta 1, CTNNB1)在4周时表达升高。结论:侧壁开窗法上颌窦底提升术2周后转录表达谱变化以免疫-炎症反应和破骨反应下调、骨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升高为特点,骨再生的过程还与神经生成和血管生成过程相关。在骨再生的过程中,TGF-β/BMP和WNT信号通路起重要作用,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复杂。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观察磨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患者的55颗磨牙经微创拔牙后行即刻种植,采用多种外科技术如引导骨再生、骨劈开、骨挤压和经牙槽嵴上颌窦内提升术等进行骨增量,共植入直径为4.8mm的Straumman种植体24枚和5.5mm的Ankylosis种植体31枚。上磨牙区在种植体植入4~6月后进行修复,下磨牙区在种植体植入3~4月后进行修复。结果:55枚种植体,有1枚种植体在植入1个月时松动,其余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成功率98.18%,修复后追踪4-52个月,功能正常。结论:磨牙区即刻种植是一种预后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底及近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 应用经颌下及颧弓入路对 11例颅底及近颅底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 1~ 3.5年.总结分析了 3种不同的手术径路与方法、适应症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 采用 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使侵及颅底的几类肿瘤都能获得足够的暴露,术野清楚、操作方便,均能清晰完整地摘除瘤体.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 1~ 3.5年,所有病例均健在,至今未出现颅脑症状和神经损伤以及肿瘤复发.[结论] 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根据其所在部位、性质及瘤体大小采用适当的入路可获得足够的显露,并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用Summer's骨凿冲顶提升上颌窦底后窦底骨质和黏骨膜改变情况以及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结合生物学变化,为临床应用该项技术提供进一步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6只狗随机分为提升高度不同(2 mm、4 mm)2组,每只狗植入种植体4枚,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在不同时间(3、6、12、24周)取材.标本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组织学检查,四环素荧光检查,抗BMP-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提升4 mm不植骨种植体顶端无骨形成.[结论]上颌窦提升2 mm种植体顶端有骨存在,提升4 mm时,植入种植体顶端多数情况下无骨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螺旋CT定量评价正常眶部受植区骨密度,为眶部种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60 例健康成人(男30 例,女30 例)行64 排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以时钟方式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在重建影像上测量受植区下方眶骨骨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眶部受植区不同位置的骨密度值差异较大,左右侧相同位置骨密度无显著差异,骨密度值随年龄变化而改变,且在一定的年龄段骨密度值具有性别差异.结论: 利用螺旋CT可以评价眶部受植区的骨密度,CT值具有定量性、客观性,对眶部种植体植入位置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可行上颌窦外提升及同期种植体植入的动物模型。方法:1-1.5岁的成年狗8只为实验对象,其中2只行上颌窦区解剖学观察,另6只拔除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使用上颌窦外提升法提升上颌窦,同期植入种植体及自体骨。术后3月处死动物,观察种植体的大体及新生骨的情况。结果:犬上颌窦有足够的体积行上颌窦外提升术.术后3月种植体稳固,牙槽嵴丰满,种植体顶部有新生骨形成。结论:建立犬上颌窦外提升及同期牙种植动物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螺旋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重建及测量上颌窦的方法,为上颌窦辅助诊断、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对60例正常成人(男30例,女30例)颌骨进行薄层容积扫描,将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辅助软件Simplant,重建上颌窦,测量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窦前后径均值为(35.12±3.47)mm,上下径均值为(39.58±2.96)mm,左右径均值为(32.14±2.50)mm,上颌窦容积均值为(15187.16±596.12)mm3。左右侧上颌窦径线值和容积无显著差异。男女性上颌窦径线值和容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该方法获得的上颌窦重建影像和测量数据可以为上颌窦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