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末节断指再植术后的相关护理操作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本院手外科行末节断指在臂丛麻醉下显微再植修复患者41例,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41例45指术后成活并恢复情况良好44指(97.8%);1指(2.2%)因受严重绞伤,术后并发血管危象发生坏死而截指。结论对行末节断指再植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指术后的成活情况,促进患指正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老年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常见的病多发病。血小板在脑血栓的行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治疗中必须抑制血小板聚集已达到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经过检测发现,血清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两项指标的增高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关系,其含量越高,患者的梗死面积就越大、病情程度也就越严重。因此,动态监测血清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的含量,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病灶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损害国民健康而且对社会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而如何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众多,如药物、环境、机体、用药和其他因素等。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药物遗传靶标的不断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遗传因素已成为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个全新领域。本文主要阐述遗传因素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D147基因过表达对皮肤毛发和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测量观察CD147基因过表达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对照小鼠生长发育状况;取1、5、8个月龄小鼠,随机拔取背部毛发,显微镜下分类、测量长度;选择8周龄野生型小鼠(WT)和CD147过表达转基因鼠各6只,进行9轮脱毛后,皮肤镜扫描检测毛发密度,背部打孔观察皮肤创伤愈合能力,冷冻切片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皮肤干细胞标志基因CD34表达情况和BrdU法观察皮肤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CD147过表达对小鼠生长发育和皮肤结构无显著影响;与同窝野生型小鼠毛发相比,各类型毛发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类统计显示各型毛发比例有变化,刚直毛比例减少,Z型绒毛增多;多轮脱毛后,CD147过表达小鼠毛发密度降低,创伤愈合速度减慢;免疫荧光显示CD147过表达小鼠皮肤毛囊干细胞增殖增加。结论 CD147在皮肤毛发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促进皮肤干细胞增殖,多轮脱毛后加速毛囊干细胞消耗,从而降低皮肤毛发密度和创伤愈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第 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605例慢性自 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下降是否小于50%将患者分为无效组和有 效组,利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第二代抗组胺药疗效等临床特征资料与CRP的关系进 行分析。结果:在中重度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其CRP水平存在差异(t=–2.715,P<0.01); 同时,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时,有效组治疗前CRP水平低于无效组[分别为(2.5764±2.5059)和 (3.6715±4.7732) 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7,P<0.05)。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CRP水平可能与 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并且在不同疗效的患者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肠道疾病,2005年8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思密达、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在我院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在外科制定“一个中心,三个环节,四个阶段与九项主要工作”的目标管理模式,在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该制度。采用自设问卷的方法,比较实施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目标管理模式之后我院外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科室护理纠纷明显降低(P〈0.05)。结论:目标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科室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数量及关键转录因子 Foxp3 mRNA的影响。方法:1)收集初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健康对照者和经MTX治疗8周后疗效显著的寻常型银屑 病患者入组,抽取外周抗凝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用流式细胞 术(fl ow cytometry, FCM)检测Treg细胞数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PBMC 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2)将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连续外用在BALB/c小鼠背部,观察6 d,每天拍照记录小鼠 皮损变化,根据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进行评分,将小鼠皮损进行HE染色 观察其病理改变;3)在IMQ诱导中期(第3天)使用不同剂量MTX(38.5和77.0 nmol/L)进行小鼠腹腔内注射1次,同时设 置PBS组和阴性对照组,肉眼观察各组皮损外观并用HE染色方法观察皮损组织病理改变,观察6 d;随后采用FCM检 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数量,qRT-PCR法检测脾淋巴细胞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1)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 PBMC中Treg细胞数量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比健康对照者明显降低(P<0.05);用MTX治疗8周后疗效显著的寻常型银 屑病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Fox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2)由IMQ诱 导的BALB/c小鼠表现出银屑病样的皮损外观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其脾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数量下降(P<0.01),Foxp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3)使用不同剂量MTX于BALB/c小鼠腹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其银屑病样皮炎的皮损外 观、逆转病理改变,小鼠脾淋巴细胞Treg细胞数量部分逆转,Foxp3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MTX可以通 过调控Treg细胞数量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来治疗银屑病。  相似文献   
9.
药物安全性、药动学和药效学是决定候选化合物能否成药的重要指标,而上市后的药物遭遇撤市则多因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药物在不同个体/人群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效应,甚至表现为不良反应,遗传药理学重在研究机体遗传因素对二者的影响.阐明遗传变异导致的药物药理作用异常的机制,不仅能加强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更全面地描述药物的适应范围,也可能改写药物被淘汰的命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文献报道皮肤型Rosai-Dorfman病(CRDD)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维A酸类、雷公藤、甲泼尼龙等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策略,本文报道一例全身多发结节的CRDD患者,其皮损通过沙利度胺口服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缓解,随访4个月,患者皮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