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选取CACNA1C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 rs58619945, rs7316246和 rs216008,研究该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以及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疗效的相 关性。方法:提取191名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并收集统计上述患者服用非镇静类抗组胺 药物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非索非那定时荨麻疹疾病活动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 7,UAS7)及生活质量评分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的变化,通过PubMed检索系统选取可能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相关的SNPs位点, 即CACNA1C基因rs58619945,rs7316246和rs216008位点。将上述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数与千人基因组 计划资料的对应数据进行对比,运用χ2检验完成基因型明确的189例患者和105例正常中国南方人群(千人基因组数据) 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之间易感性及使用非镇静类第二代抗组胺药疗效的比较。结果: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 携带CACNA1C rs58619945 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中国南方人群[OR(95%CI)=0.660(0.470~0.925),P=0.016],而 rs7316246和 rs216008位点的突变在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以上3个SNPs位点与非镇静类第二代抗 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总体疗效无明显相关性(rs58619945:OR=0.843,P=0.454;rs7316246:OR=2.103, P=0.102;rs216008:OR=0.237,P=0.363),但在单药分析时地氯雷他定的病例中rs216008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间疗效 存在差异[OR(95%CI)=0.480(0.247~0.933),P=0.029],而咪唑斯汀的病例疗效未观察到与3个SNPs位点(rs58619945, rs7316246和 rs216008)的相关性。结论:rs58619945位点在患者中的A/G突变可能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相关,而 rs216008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可能与地氯雷他定药物作用的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2.
唐政  瞿任  袁群霞  张志梅 《重庆医学》2016,(26):3650-3651
目的 评价尘螨变应原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对伴尘螨致敏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98例伴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脱敏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并逐渐减量;脱敏治疗组同时接受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的第6、12个月评价所有患者荨麻疹疾病严重程度(UAS)和当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的总服用量.结果 脱敏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第6、12个月时的U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指标评分(P<0.01),且脱敏治疗组治疗在第6、12个月时的左西替利嗪片月平均服用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舌下含服脱敏治疗联合抗组胺药治疗可有效改善伴尘螨致敏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并减少抗组胺药的服用量.  相似文献   

3.
覃生广 《吉林医学》2011,(30):6323-6323
目的:探讨血脂与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与健康体检人员30例分别测定CRP、TG、HDL-C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TG、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的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炎性反应介质CRP和血脂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谷锋  沈云良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9):1527-1529
目的 探讨血清IL-31水平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病变严重程度、瘙痒程度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余姚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8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和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将患者分为轻度组(60例)、中度组(60例)和重度组(60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IL-31水平差异情况,对患者进行7 d综合症状积分、VAS和CU-Q2oL评分。统计分析患者血清IL-31水平与7 d综合症状积分、VAS评分和CU-Q2oL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健康体检者血清IL-31水平为(7.63±0.85)pg/mL,显著低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水平[(25.14±3.50)pg/mL,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IL-31水平依次增高[(17.66±2.05)pg/mL、(23.70±3.13)pg/mL和(28.77±3.62)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31水平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 d综合症状积分、VAS评分和CU-Q2oL评分均呈正相关性(r=0.658~0.795,P=0.008~0.020)。 结论 IL-31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致痒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对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患病后的生活质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25和总IgE水平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108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住院患者为CSU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抽取所有入组对象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5、IgE水平,比较两组血清IL-25、总IgE水平;根据荨麻疹活动评分(UAS)对CSU组患者严重程度和瘙痒情况进行划分,比较不同组患者的UAS血清IL-25、总IgE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IL-25、总IgE水平与CSU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瘙痒的关系。结果:CSU组患者血清IL-25、总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CSU患者的血清IL-25、总IgE水平高于中、轻度CSU患者,而中度CSU患者又高于轻度患者(P<0.05);不同瘙痒程度患者的血清IL-25、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25、总IgE与CSU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7671,P<0.001;r=0.8451,P<0.001),与瘙痒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疾病严重程度越高,CSU患者血清中IL-25、总IgE水平也越高,推测IL-25、总IgE可能在CSU的发病及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毅强  李丁纯  欧美莲   《四川医学》2017,38(11):1301-1304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对应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4、IgE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血清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风团数目、风团大小、瘙痒程度、风团持续时间、风团发生频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率40.00%、显效33.33%、有效20.00%、无效6.67%,对照组痊愈率28.33%、显效26.67%、有效33.33%、无效1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较地氯雷他定更好,对患者血清IL-4、IgE及IFN-γ水平调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周大千 《中外医疗》2011,30(31):114-114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采用西替利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仪器治疗,对2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痊愈20例,占33.3%;显效27例,占45%;良效12例,占20%;无效1例,占1.6%,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痊愈7例,占11.7%;显效30例,占50%;良效10例,占16.7;无效13例,占21.7%,总有效率为78.3%。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替利嗪拮抗H1受体的作用较强,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且选择性较高,故应用于慢性荨麻疹治疗中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在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抗组胺的同时,可针对过敏原行全面的脱敏治疗,口服简单方便、作用时间长,起效快,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致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和治疗新进展,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慢性荨麻疹为主题词通过MEDLINE查找1997—2009年度所有英文版公开发表的文章。结果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因难以明确的疾病,可能与食物、药物、感染、甲状腺疾病有关。在慢性荨麻疹的致病机制中,近年来研究最多的就是在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针对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的自身抗体,这类患者往往有较严重而难以控制的病情。主要治疗药物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抗H1受体的抗组胺药;另外,对严重者还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华法令、奥马珠单抗和免疫调节剂等。结论在慢性荨麻疹的致病机制中肥大细胞是关键因素。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奥马珠单抗已被用于本病的治疗,但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作用机制尚待将来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其中70例AECOPD患者作为急性加重组,4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稳定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NLR、PLR、 RDW、 MPV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对急性加重组治疗前后及稳定组、对照组两两之间进行比较;对急性加重组NLR、PLR、 RDW、 MPV和CRP的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加重组治疗前NLR、PLR、 RDW和CRP的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NLR、PLR、 RDW和CRP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组治疗前NLR、PLR、 RDW和CRP的水平高于急性加重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科疾病,病情反复,病程缠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质量。脾虚肝郁型在临床观察中常见。马丽俐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气血精液的输布失常"是此型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的根源,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运用自拟健脾疏肝汤随症加减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标本兼治,通过控制症状,全面调理患者体质,逐步减少抗组胺药物的用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患者口服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连服14天为1个疗程。结果:用咪唑斯汀治疗1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总有效率为92.0%,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咪唑斯汀是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联合曲尼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曲尼司特,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疗程4周,观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8%和70.0%,治疗4周后两组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依巴斯汀联合曲尼斯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李志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1955-1956,1961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与自血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氯雷他定与自血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口服,对照组仅给予氯雷他定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分别对用药后第7、14、28天瘙痒、风团最大直径、数量及发作持续时间进行四级评分,观察治疗28d后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各项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用药28d后总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雷他定与自血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4.
王建才 《河北医学》2012,18(1):10-13
目的:对比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联用免疫调节剂卡介菌多糖核酸与单用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将门诊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用地氯雷他定,试验组则给予地氯雷他定联用免疫调节剂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估,4月后进行远期复发评估对比.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个月后的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4月的复发率为47.3% (30/64),但对照组的同期复发率仅为8.9% (11/123),两组间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CU安全、有效,两药联用后疗效比单用地氯雷他定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金珍淑  崔永根  金光善  王鹏 《吉林医学》2007,28(3):308-308,310
目的:探讨自身淋巴细胞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身淋巴细胞和抗组织胺药、糖皮质激素结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自身淋巴细胞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显著、无副反应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沉(ESR)和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估ESR和CRP对UC患者临床疗效的价值.方法:采集活动性UC患者20例、缓解期UC患者16例、以及健康对照21例,检测所有对象血清中ESR和CRP水平,评估它们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对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检测结果发现活动性UC患者血清ESR和CRP水平比缓解期UC患者和健康者明显升高(P<0.05).活动型UC患者ESR和CRP水平与肝功能、肾功能和免疫球蛋白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活动性UC患者经过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美沙拉秦或柳氮磺毗啶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ESR和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ESR和CRP水平可以反映UC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是临床上判断UC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治疗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71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儿童3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病例组入院治疗前及治疗后3、7、15d和对照组血清CR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结果:病例组患儿血清CRP及CK-MB、CTnI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患儿血清CRP与CK-MB、CTnI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CRP与CK-MB、CTnI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7、0.739,P均<0.05)。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CRP的血清浓度可以反映出心肌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慢生荨麻疹患85例分为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给抗组胺药物及外用止痒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在给抗组胺药物及外用止痒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2.5%,无副作用。结论: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笥荨麻疹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