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VEGF165基因导入促进硬皮病小鼠模型毛发生长及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VEGF对硬皮病小鼠模型毛发生长的作用.方法将phVEGF165质粒导入博莱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模型背部皮肤.每周测量毛发的长度,常规病理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发现VEGF有明显促毛发生长作用.phVEGF165质粒导入的小鼠皮肤毛囊数目明显增多,真皮及毛囊区VEGF及VEGF mRNA表达增强.结论 VEGF对硬皮病小鼠模型毛囊的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Gsdermin A3(Gsdma3)基因对Krt6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组织切片的免疫荧光观察、RT-PCR、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毛囊生长期[出生后8 d(P8d)]、毛囊退化期(P16d)、毛囊静止期(P25d)的Gsdma3基因突变鼠(AE鼠)和野生型鼠(WT鼠)背部皮肤Krt6b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进一步观察注射有Gsdma3和RFP腺病毒的Gsdma3基因突变鼠和野生型鼠的Krt6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Gsdma3基因突变鼠的Krt6b基因表达量在各个时相点均高于野生型鼠(P<0.05).其中,在出生后16 dKrt6b基因表达量达到最高,而在出生后25 d降至最低.对Gsdma3基因突变鼠进行基因回补后,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Krt6b基因表达减弱.同时,对野生型鼠过表达Gsdma3基因后,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rt6b基因表达量降低.结论 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Krt6b基因的表达受Gsdma3基因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养血生发胶囊对C57BL/6小鼠毛发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脱发实验模型,观察毛发生长情况,并于脱毛后第9、19天,做脱毛区皮肤毛囊数、毛细血管及毛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结果 养血生发胶囊明显缩短小鼠皮肤变黑时间;明显增加皮肤毛囊数、毛囊毛细血管数及毛囊组织中VEGF表达积分吸光度(A)值。结论 养血生发胶囊通过增加毛囊组织中VEGF表达、毛囊血管数及毛囊数,促进毛发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基因gasdermin3在小鼠同步化毛囊周期中表达的规律及意义.方法 通过松蜡合剂脱去小鼠背部毛囊静止期毛发,诱导脱毛区域毛囊周期同步化,取脱毛诱导后5、9、18、25 d等4个时相点的材料作RT-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结果 在所选择的4个时相点都检测到了gasde...  相似文献   

5.
他克莫司对小鼠毛囊生长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ian T  Fan WX  Dai YQ  Liu LP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2):209-212,I0003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小鼠毛囊生长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RT-PCR法研究他克莫司对小鼠毛囊生长周期影响。结果脱毛后第5天他克莫司组及米诺地尔组小鼠背部毛囊呈生长期Ⅴ状态,而凡士林组毛囊呈生长期Ⅲ状态。在脱毛后第5天他克莫司组及米诺地尔组小鼠背部皮肤检测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而凡士林组未能检测到。结论他克莫司可通过促进毛囊提前进入生长期Ⅴ而达到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姜对C57BL/6J小鼠毛发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背部脱毛,给予不同浓度的生姜汁,观察其对小鼠毛发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组织学检查其对毛囊和黑色素的影响。结果:14 d后生姜各组皮肤开始变黑,19 d后生姜皮肤各组开始长出毛发,29 d生姜各组均长满毛发。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在生长初期和中期,促毛发生长作用较弱,后期则达到相同的效果;对毛发的生长速度影响在高中剂量的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病理切片显示,用药组可增加小鼠皮肤真皮层黑色素分布,刺激毛囊生长,使其进入生长期,而同期空白组仍然处于毛发休止期。结论:生姜具有明显的促毛发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背部皮肤毛囊干细胞的发育规律。方法使用冰冻超薄切片后固定,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IHC),显示出毛囊干细胞的位置和发育程度,然后对医学阳性程度表达区域使用软件分析和统计方法处理。结果大鼠胚胎背部皮肤呈现逐渐增厚的趋势,其中毛囊隆突区并不明显,但可明显观察到三种干细胞标记物在皮肤全层,尤其是基底层的表达变化。结论形态学观察说明毛囊发生初期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HFSC)不仅仅定位于毛囊上段,三种HFSC标志物的表达有差异。背部皮肤基底层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未分化为表皮细胞或者毛囊中的各种细胞。β1-integrin,CD34和K15的表达变化可能与毛囊干细胞以及毛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林蕾  杨梦洁  吴骁  王少敏  倪曙民  叶孟  高晶 《浙江医学》2017,39(18):1527-1531,1535
目的通过建立二氢睾酮(DHT)诱导的雄激素性脱毛(AGA)小鼠模型,研究DHT导致AGA发生、发展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DHT浓度梯度法对112只正常适龄雌性小鼠进行皮下给药,并通过人工脱毛使小鼠毛发生长周期同步化。通过HE染色观察DHT处理后不同时期小鼠毛囊形态结构及毛囊数目的改变,以确定AGA小鼠模型的建立。采用RT-PCR法对影响不同时期毛囊循环再生的相关信号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不同浓度DHT处理后的小鼠在毛发生长不同阶段均表现出典型的毛囊小型化和毛发稀疏。在整个毛发生长周期中雄激素受体(AR)的mRNA表达水平几乎都呈上升趋势,而在第40、48天呈下降趋势。通过对毛囊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发现,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的mRNA表达水平在毛发生长期-休止期VI期之间呈下降趋势,而CD34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外源性增加DHT剂量,细胞内AR的mRNA表达水平也相应增加,促毛发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Ptch1及Wnt信号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DHT处理后可成功诱导AGA小鼠模型。DHT能够活化真皮乳头细胞中的AR受体,与毛囊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对促毛发生长因子FGFR、IGF-BP5、Ptch1及Wnt信号相关蛋白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复合物组分Raptor和Rictor在小鼠毛囊周期中的表达与定位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增殖标志物Ki-67的免疫荧光染色确定所用出生后不同时间的小鼠背部皮肤与所报道的毛囊周期阶段是否准确对应。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Raptor和Rictor mRNA在出生后43 d (P43,静止期早期)、56 d(P56,静止期中期)、69 d(P69,静止期末期)、74 d(P74,生长期早期)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共染技术进一步检测Raptor和Rictor蛋白在上述各个时期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Ki-67免疫荧光结果表明所选取的小鼠皮肤与其所处毛囊周期阶段准确对应。Real-time 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Raptor和Rictor mRNA在毛囊周期各时期的毛囊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tor特异表达于毛囊隆突部的毛囊干细胞中,而Rictor主要表达在毛囊内根鞘中。结论:Raptor和Rictor的表达水平在毛囊周期各时期并未见明显差异,但Raptor会特异表达于毛囊干细胞中,而Rictor特异表达在内根鞘中,提示Raptor可能是毛囊干细胞的分子标志物之一,Rictor可能参与内根鞘的维持及毛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黄芪、女贞子、人参混合煎剂对化疗后脱发的影响。方法:建立化疗后脱发C57BL/6小鼠动物模型,中药组小鼠给予中药混合煎剂灌胃,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小鼠毛发脱落和再生情况。拔毛后第13天背部拔毛区取材,观察毛囊组织学变化,同时TUNEL法检测毛囊内细胞凋亡状况。结果:对照组小鼠于拔毛后第13天出现明显的弥漫性脱毛,1.0天后中药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脱毛,中药组小鼠毛发再生比对照组提前3天。组织学上,拔毛后第13天对照组毛囊多为退行早期向退行中期转化,中药组多为生长Ⅵ期和退行早期毛囊。TUNEL法显示拔毛后第13天中药组小鼠比对照组小鼠毛囊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1)。结论:黄芪、女贞子、人参混合煎刹可减缓化疗药导致的生长期毛囊细胞凋亡和退行性变,加速毛发再生,对化疗后脱发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自噬在毛囊周期循环和休止期脱发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可通过调节毛囊上皮细胞的自噬促进休止期毛囊的再生,采用拔毛法诱导3~4周龄C57BL/6小鼠的毛囊生长期,给予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处理,并以空白和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为对照,结果发现,经3-MA处理后的毛囊再生明显加快,且新生毛发的数量与质量均明显优于Vehicle组和RAPA组。取处理后的小鼠皮肤组织经HE染色、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经3-MA处理后,毛囊上皮细胞中的Beclin1表达、LC3BⅡ/Ⅰ比值均显著降低,P62和Ki67表达增加,同时以CD34、CD49f为双标记的毛囊干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但经RAPA处理后的毛囊中Beclin1表达、LC3BⅡ/Ⅰ比值明显增加,但P62和Ki67表达下降,且毛囊干细胞的数目减少。实验结果表明,通过3-MA抑制毛囊上皮细胞的自噬可以促进由拔毛法诱导的C57BL/6小鼠的毛发再生。3-MA或其他相关的自噬抑制剂可能在未来的人类休止期脱发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囊干细胞定位和体外向表皮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毛囊干细胞在毛发不同生长周期中定位和体外向表皮分化能力。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皮肤组织中K19表达;分离毛囊干细胞并体外培养,以成纤维细胞为底物,采用气-液界面立体培养,形态学观察毛囊干细胞体外向表皮分化能力。结果K19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毛囊外根鞘。生长期毛发中,K19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毛囊外根鞘膨突处和下部毛球部;退行期和静止期毛发中K19阳性细胞则沿毛囊外根鞘处连续分布,并在新的生长周期开始再次分开为两处。体外采用真皮类似物立体培养外根鞘细胞,获得具有多层表皮结构的皮肤类似物。结论毛囊干细胞主要定位于毛囊外根鞘,并随毛囊周期性生长有所迁移,体外具有形成表皮结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胎儿头皮毛囊中CD34的表达。方法:获取因胎儿畸形引产的胎龄8个月的死亡2 h胎儿头皮,分成2份。1份制备冷冻切片,CD34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摄片;另1份无菌处理,消化头皮获取游离毛囊,制备毛囊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CD34主要表达于胎儿头皮的毛囊外根鞘隆突区,也见于毛球处、表皮基底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CD34+细胞占毛囊总数的8.54%~13.04%。结论:胎儿头皮毛囊隆突区有较多的CD34+细胞,推测该部位为毛囊干细胞的居处。部分毛囊中部、毛球处出现CD34+细胞,提示不同毛发周期,干细胞或其直接子代的居所发生变化。胎儿表皮基底层存在均匀分散的CD34+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出生后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早期发育生长差异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分布。方法:对新生1-9天的昆明白系小鼠背部、尾部和触须部皮肤取材,进行HE染色,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对组织进行细胞色素C进行表达分布检测。结果:新生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发育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形态差异上,而发育时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小鼠出生后背部皮肤和尾部皮肤的毛囊发育都经过了一个非线性的发育和生长期,过了非线性的发育和生长期才开始快速生长,相比较尾部发育略迟于背部。触须部毛囊发育特征和背部尾部差异很大,一出生便可看到较成熟的触毛,没有经过稳定期便开始发育。结论:通过形态学比较,结合CytC表达分布水平,发现新生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早期发育存在形态和时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侧柏叶、黄芪及红花等配伍制成的临床经验方补气活血生发酊治疗硫化钠脱毛小鼠模型的实验效果,对临床经验方补气活血生发酊的药效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6%的硫化钠建立脱毛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补气活血生发酊生药200 mg/mL组、100 mg/mL组、50 mg/mL组等3个剂量组,另设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1次/d,连续30 d涂抹相应物质后,检测小鼠新生毛发区新生毛长、毛重、毛发生长积分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补气活血生发酊各剂量组可明显增加小鼠实验区新生毛发长度、毛发重量、毛发生长积分(P0.01);毛囊纵切面比较结果显示,补气活血生发酊各剂量组生长期毛囊较多,增生较活跃;毛囊横断面比较结果显示,补气活血生发酊各剂量组毛囊总数和终毛数增多,毳毛数减少(P0.05)。结论:临床经验方补气活血生发酊对脱发具有治疗作用,可显著增加小鼠脱毛区新生毛发毛长和毛重,可以使毛发生长情况和毛囊数量得到改善,具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花、当归等中药混合煎剂和单味煎剂,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毛囊毛发生长与毛囊球部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培养的小鼠触须毛囊和乳鼠背部皮肤的毛囊球部细胞,分别设为对照组(W illiam s培养液)和中药组(W illiam s培养液+不同的中药煎剂)即混合组1(1.5×1-0 5g/m l),混合组2(1.5×1-0 6g/m l),混合组3(1.5×1-0 7g/m l),当归组与红花组分别为1.5×1-0 4g/m l、1.5×1-0 5g/m l,生侧柏叶组为5.0×1-0 4g/m l、5.0×1-0 5g/m l。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毛囊毛发生长情况,MTT比色试验测定各组吸光度A值。结果:毛囊培养第7天,中药混合组的毛囊毛发生长长度大于对照组和单味煎剂组(P<0.05),1.5×1-0 5g/m l混合组的毛囊毛发生长长度大于1.5×1-0 7g/m l组(P<0.05);单味中药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毛囊毛发生长长度相近。毛囊球部细胞培养72 h、96 h中药混合组的吸光度A值高于对照组(P<0.05),72 h混合组1.5×1-0 5g/m l与1.5×1-0 7g/m l的吸光度A值高于部分单药组(P<0.05);单味中药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3个浓度中药混合组之间的吸光度A值相似。结论:红花、当归等中药混合煎剂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毛囊毛发生长起促进作用,可促进毛囊球部细胞增殖;单味中药煎剂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毛囊毛发生长及毛囊球部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改良小室法在祼鼠体内构建出有正常组织结构的皮肤和毛发。方法应用16.5 d小鼠胚胎的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Ⅰ型鼠尾胶原蛋白构建毛囊重建模型。首先在裸鼠背部做直径1.0 cm的圆形创面,将小室固定于创面上;然后,在小室内加入成纤维细胞和Ⅰ型鼠尾胶原蛋白混合悬液形成真皮层,等待胶原凝固后加入表皮细胞形成表皮层。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室法,16.5 d小鼠胚胎的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混匀后加入裸鼠体内构建好的小室中。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0天拆除小室后创面皮肤均得到修复,两组无明显差异。拆除小室1周后,实验组在创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毛发,对照组毛发呈现不均匀分布。拆除小室1个月后可观察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均能够形成大量毛发。通过HE染色及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改良小室法所构建的皮肤拥有正常的组织结构及完整的毛囊结构。结论改良小室法能够构建出有正常组织结构的皮肤组织,是一个高效稳定的毛囊重建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探讨口服褐藻多糖硫酸酯对C57BL/6小鼠毛囊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口服褐藻多糖硫酸酯组、外用褐藻多糖硫酸酯组及对照组。局部脱毛后给药,分别于第5天、第18天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研究对小鼠毛囊周期的影响,于21天用比色法测定背部皮肤组织SOD酶含量。结果脱毛后第5天口服褐藻多糖硫酸酯组及外用褐藻多糖硫酸酯组小鼠背部皮肤毛囊呈生长期Ⅳ亚期,而对照组毛囊呈生长期Ⅲ亚期。拔毛后第18天时,对照组处于退行期,而口服褐藻多糖硫酸酯组、外用褐藻多糖硫酸酯组毛囊多数仍为生长期Ⅵ亚期。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口服褐藻多糖组和外用褐藻多糖组小鼠皮肤组织中SOD活性较之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口服褐藻多糖硫酸酯可通过促进毛囊提前进入生长期Ⅳ亚期,推迟毛囊进入退行期而达到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提高SOD含量,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小鼠皮肤创伤后,创面局部的真皮干细胞是否被激活并参与创伤愈合过程.方法 小鼠背部行全层皮肤损伤后,首先应用腹腔单次注射BrdU 2 h后标记快速分裂细胞(rapidly dividing cells,RDCs),检测创面局部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反应情况;其次通过多次连续注射BrdU长时间后在体检测标记存留细胞(label-retaining cells,LRCs),以反映创伤后局部真皮干细胞被激活情况;最后分离BrdU在体多次连续标记后的肉芽组织细胞和正常真皮细胞,通过比较其集落形成能力并检测BrdU信号存留情况,研究肉芽组织中真皮干细胞被激活和参与修复的情况.结果 单次注射BrdU 2 h后,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仅在表皮基底层和毛囊上皮细胞中存在少量的BrdU阳性细胞,而创伤后在创缘表皮、毛囊、创缘真皮和肉芽组织细胞都发生了明显的增殖反应;创伤后多次连续注射BrdU 3 d后,通过长时间示踪,证实创面愈合后肉芽组织中存在LRCs,而在正常真皮组织中未检测到被BrdU标记的细胞;进一步发现肉芽组织细胞较正常真皮细胞具有更强的集落形成能力,且在肉芽组织细胞形成的集落中仍可检测到BrdU信号阳性的LRCs.结论 创面肉芽组织中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LRCs,提示皮肤创伤后局部真皮干细胞被激活并参与创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