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转录组分析抑制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 1(STYK1/NOK)后仓鼠肾正常细胞 BHK21的基因表 达,并分析其可能作用的信号通路。方法 BHK21细胞分为空载体组(转染 6 µg空载体 pBs/U6)、低转染浓度组(2 µg si-STYK1/NOK质粒+4 µg空载体 pBs/U6)和高转染浓度组(6 µg si-STYK1/NOK质粒)。转染 48 h后,Western blot 检测 STYK1/NOK蛋白表达,基于检测结果,选取空载体组和高转染浓度组提取总 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将测序所 得的序列进行过滤比对,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后,应用 R软件进行生物功能(GO)分析和 KEGG信号通路分析。应用 STRING蛋白质互作数据库中的互作关系进行差异基因蛋白互作网络的分析。采用 qRT-PCR验证关键差异表达基 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 2(Mthfd2)、转录激活因子 5(Atf5),ⅡA分泌型磷脂酶 A2(Pla2g2a)、6-磷酸果糖-2-激酶/ 果糖-2,6-双磷酸酶 3(Pfkfb3)的表达。CCK-8法检测空载体组和高转染浓度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高转染浓度组明显抑制 STYK1/NOK蛋白表达。高转染浓度组与空载体组相比,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 44 个,包括 19个上调基因和 25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影响生物调控、细胞进程、代谢调控、 细胞生物过程、细胞、细胞部分、胞外区、配体和催化活性。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作用于免疫 系统、癌症、细胞周期、信号转导和氨基酸代谢等方面。qRT-PCR结果表明,高转染浓度组Mthfd2、Atf5的相对表达量 显著上调(P<0.05),Pfkfb3、Pla2g2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与测序结果相一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高转 染浓度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1)。结论 抑制 BHK21细胞 STYK1/NOK表达后,致使 BHK21细胞原 癌基因表达增强,抑癌基因表达减少,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肝性脊髓病肝移植术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是慢性肝病晚期少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并发症,以进行性双下肢痉挛性截瘫为特征性临床表现。本病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肝移植治疗肝性脊髓病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有较好的疗效[1-3]。我院自2004年以来,为4例终末期肝硬化合并肝性脊髓病的患者施行了原位肝移植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7月-2005年1月该组肝脏移植32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32例肝脏移植受体中有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3例术后3d内出现单纯胆漏,给予小号导管置入T管周边引流,均在8d后未见胆漏。1例经影像学诊断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经介入置入支架扩张后,胆道并发症好转,肝功能恢复。1例术后1周出现霉菌感染,给予相应治疗,因出现肝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第3天出现无胆汁,B超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行T管造影术。发现T管胆管内的上支行成活瓣,随在介入下置入超滑导丝效果欠佳,第2天在超滑导丝的基础上置入4F管,引流通畅,肝功能快速恢复。结论手术技术不佳、移植物冷热缺血的时间不宜过长及胆管的血液供应不良是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联合应用胆道造影术和核磁共振胆管成像能了解胆道今新.有助干胆省犊窑与胆漏的论断.及时采用放射介入技术处理胆道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军事飞行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方法报道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升机领航员的临床治疗过程,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直升机领航员发病的直接诱因是单位发生一等飞行事故;以反复的创伤性体验、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如入睡困难、做噩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经药物治疗, 配合心理治疗, 达到临床治愈。地面观察结束后, 航空医学鉴定结论:飞行合格。结论应重视军事飞行人员心理筛查, 提高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意识, 药物配合心理治疗是治愈此类疾病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人毛滴虫感染可致肠炎,腹泻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现将我院1999年2月~2 0 0 3年8月收治的12 0例人毛滴虫致肠炎患者病例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 0例患者,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62岁。均经大便直接涂片镜检确诊人毛滴虫感染致肠炎。多数患者曾接受庆大霉素、黄连素、PPA等治疗无效。1.2 主要临床症状 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每天腹泻2~4次者占80 % ( 96/ 12 0 ) ,每天腹泻5次以上者占2 0 % ( 2 4/ 12 0 )。腹泻呈间歇性发作,一般持续3~5d。病人常发生腹部隐痛、腹胀、肠鸣、体质消瘦等,肝肿大以儿童多见。本组病例中…  相似文献   
6.
王建  邓永林  杨涛  郭庆军 《山东医药》2010,50(10):63-63
患者男,46岁。因乙肝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于2009年2月20日入院。术前体温正常,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术前血常规检查示WBC8.1×10^9/L、Hb137g/L、PLT15×10^9/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常温机械灌注装置保存对DCD小型猪脂肪肝的降脂及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巴马小型猪4只,建立脂肪肝猪DCD及热缺血时间30main动物模型后,切取肝脏约5cm×5cm放入UW液冷藏保存(SCS组),余放入常温机械灌注装置中进行灌注保存(NMP组).在保存开始后2h、4h、6h分别切取肝组织进行肝匀浆质脂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手术器械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加强手术器械包的管理,我科自2006年1月起在手术器械包内放置手术器械卡,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术中胆道数字成像技术在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肝内胆道解剖分型和胆道切面确定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66例LDLT供者,通过术中胆道数字减影了解胆道分型及变异,结合金属标志物准确选择胆道离断位置,与手术结果比较,分析其在LDLT供者术中胆道解剖描述及切面确定中的作用.结果 所有供者均采用胆道数字成像技术对肝内胆道解剖进行分型,Ⅰ型(经典型)45例(68.2%),Ⅱ型(三叉型,胆总管由右前肝管、右后肝管、左肝管汇合而成)7例(10.6%),Ⅲ型(无右肝管主干,右后肝管汇入肝总管)13例(19.7%),Ⅳ型(无右肝管主干,右后肝管汇入左肝管)1例(1.5%),Ⅴ型(复杂分型)0例(0%).Ⅰ型所有供者均形成单一吻合口;Ⅱ型7例供者中4例形成2个吻合口,3例经成形或非成形后形成1个吻合口;Ⅲ型13例供者中9例形成2个吻合口,4例经成形后形成1个吻合口;Ⅳ型1例供者,2个胆道吻合口.所有供者都完成活体右半肝切取术.结论 术中胆道数字减影结合金属标志物可以精确显示肝内胆道解剖及变异并准确定位肝管切面,减少胆道吻合口数目,有助于供肝的安全获取和移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biliary 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determining the type of the intrahepatic bile duct anatomy and the transection plane of the duct in right lobe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 Methods Mobil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to show the intrahepatic bile duct anatomy of 66 liver transplant donor candidates. Combined with metal markers, the bile duct transection plane was defined. Comparing with the actual results, the effect of 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determining the intrahepatic anatomical variations and transection plane of the duct in LDLT was evaluated. Results Intrahepatic bile duct anatomical variations were showed in all donors by using 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y. type Ⅰ (classical type) was identified in45 cases (68.2%), type Ⅱ (with triple confluence, the simultaneous emptying of the right anterior segmental duct, right posterior segmental duct and left hepatic duct into the common hepatic duct) in 7 cases ( 10.6% ), type Ⅲ (no right hepatic duct stem, right posterior segmental duct draining into common hepatic duct) in 13 cases ( 19. 7% ), type Ⅳ (no right hepatic duct stem, right posterior segmental duct draining into left hepatic duct) in 1 case (1.5%), and type Ⅴ (complex variation ) in no case (0%). As a result, cases of type Ⅰ form a single anastomosis. In type Ⅱ, four cases formed double anastomoses, three cases formed single anastomosis with or without ductoplasty. In type Ⅲ, two anastomoses were formed in 9 cases, single anastomosis in 4 cases with ductoplasty. The case of type Ⅳ had double anastomoses. In all cases right lobe liver were harvested.Conclusions Biliary digital subtraction image combined with metal markers accurately defines intrahepatic bile duct anatomy and the transection plane, helping to reduce number of bile duct anastomosis, and contributes to safe graft harvestin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中静脉的切取对活体右半肝移植供者残肝淤血和再生的影响.方法 本中心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实施的活体右半肝移植供者28例,其中不带肝中静脉右半肝切取的供体11例(A组),带肝中静脉右半肝切取的供体17例(B组).术后2周行CT检查测量残肝的体积.比较两组供者Ⅳ段肝静脉与不同分型的术后早期残肝淤血和再生情况.结果 本组供体有10例发现Ⅳ段淤血,均为残肝不含肝中静脉者(B组),其中7例为完全或大部分淤血,A组供者无1例出现肝脏淤血;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B组供者中Ⅳ段肝静脉分型为Ⅰ型者共有6例,Ⅳ段全部出现淤血且为完全淤血;而Ⅱ型中共有4例患者发生淤血,其中完全淤血1例,两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术后两周B组Ⅳ段体积为(186±72) ml,A组Ⅳ段体积为(302±85) ml,B组显著小于A组(P =0.005).B组Ⅳ段再生比例显著小于A组(P =0.007);Ⅰ~Ⅲ段的再生比例B组显著大于A组(P =0.008);而A、B组残肝再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结论 带肝中静脉右半肝切除没有明显损害供体早期肝功能.残肝Ⅳ段有淤血发生,导致再生受到不利影响,但可通过Ⅱ、Ⅲ段再生代偿,整体残肝再生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