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1.
血浆病毒载量检测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主要用于评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进程、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及HIV感染的辅助诊断^([1])。目前国内主要使用3种进口试剂进行病毒载量(VL)检测,进口试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但价格昂贵^([2-4])。随着治疗就是预防艾滋病策略被广泛地接受^([5-6]),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广西灵山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孕产妇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用药后对18月龄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改进PMTCT的ART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艾滋病疫情位居第1位的灵山县作为研究现场,按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1)病例组为灵山县2010至2017年实施了PMTCT ART用药的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HIV阴性婴儿,通过国家PMTCT系统数据库,收集分析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的历史卡片和PMTCT资料;(2)对照组为灵山县妇幼保健院2017年健康孕产妇及其所生的健康婴儿,收集分析儿童生长发育资料。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的定义为身高、体质量和头围3项主要指标中至少1项指标低于正常值范围。结果 病例组HIV阳性孕产妇数及其所生婴儿数分别为391例和368例,母亲和婴儿的ART用药比例分别为87.21%(341/391)和95.38%(351/368);18月龄儿童的HIV阳性率为1.36%(5/368),死亡率为4.35%(16/368),HIV母婴传播率为2.01%(5/249)。病例组和对照组18月龄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2.12%(155/368)和23.06%(10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20,P<0.001)。结论 广西灵山县HIV阳性孕产妇接受PMTCT ART用药后,18月龄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感染者病毒基因亚型特征及传播规律。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城市和9个县(区)低档场所的嫖客(年龄≥50岁)与暗娼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进行HIV-1抗体筛查,对HIV-1抗体阳性者血浆进行pol区基因片段扩增和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鉴定毒株的基因亚型,分析毒株亚型分布特征及传播规律。结果 共招募4 048例中老年嫖客和784例低档暗娼,共发现116例HIV-1抗体阳性,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103/4 048)、1.7%(13/784),对其中84例HIV-1抗体阳性者进行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53例获得基因序列(中老年嫖客48例、暗娼5例)。发现3种基因亚型,均为重组株,CRF01_AE占90.6%(48/53),CRF08_BC占7.5%(4/53),CRF07_BC占1.9%(1/53)。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48例CRF01_AE流行毒株聚集成2个传播簇Cluster 1和2;4例CRF08_BC聚集成1个传播簇。在CRF01_AE Cluster 1中又形成4个亚簇C1-SC1、2、3、4,各亚簇对象来源于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与同一省道毗邻乡镇的低档场所。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仍以CRF01_AE为主,以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毗邻乡镇呈小范围聚集,当地HIV-1阳性的中老年嫖客与暗娼可能是该人群易感者毒株快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使HIV母婴垂直传播(PMTCT)大幅降低。为了评价抗HIV药物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本研究检测联合药物齐夫多定(AZT)、拉夫米定(3TC)和克力芝(LPV/r)的急性经口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 将AZT、3TC和LPV/r 3种药片按2∶1∶2比例混在一起,粉碎成粉末,用纯水将联合药物混合配成有效成分为250 mg/mL的混悬液,然后按0.02 mL/g给小鼠灌胃1次(有效成分为5 000 mg/kg),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联合药物设50、158、500、1 581、5 000 μg/皿5个剂量组进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设500、1 000、2 000 mg/kg剂量组进行小鼠体内微核试验和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其致突变性。结果: 在给予联合药物后,小鼠未出现中毒体征和死亡,LD50>5 000 mg/kg。在加与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两种条件下,该联合药物5个剂量组的5种试验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的回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变的菌落数相接近,回复突变试验结果为阴性。该联合药物500、1 000、2 000 mg/kg剂量组雌、雄性小鼠的微核细胞率在4.4‰~5.2‰之间,与阴性对照组(1.2‰~1.4‰)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高出本实验室正常本底值(0.4‰~3.6‰),为阳性试验结果。该联合药物500、1 000、2 000 mg/kg剂量组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为0.4%~0.8%,与阴性对照组(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抗HIV联合药物AZT、3TC和LPV/r无急性经口毒性作用,体外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和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为阴性,但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阳性,该联合药物的致突变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HIV感染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进行分析,探讨Tfh及其相关因子对HIV感染疾病进程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Tfh在HIV抗病毒治疗和疫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招募HIV-1感染者33例,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分为HIV-1长期不进展者(long-term nonprogressors, LTNP)11例、快速进展者(rapid progressors, RP)10例、HIV典型进展者(typical progressors, TP)12例,同时招募11名健康人(normal control, NC)作为对照。分离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多色流式的方法检测CD4+CD45RA-CXCR5+Tfh和CD4+CD45RA-CXCR3-CXCR5+PD-1+Tfh及其表达ICOS、IFN-γ、IL-21因子的水平。此外,对血浆IL-10和CD19+B细胞频数也进行分析,探讨Tfh与CD4、B细胞的关系。结果两个Tfh亚群比例在HIV-1感染人群均比正常对照高,CD4+CD45RA-CXCR5+Tfh在LTNP人群最高,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h相关因子ICOS、IFN-γ、IL-21在T细胞刺激剂作用下均有明显升高,ICOS+Tfh与HIV-1疾病进展呈负相关,与CD19+B细胞呈正相关(r=-0.49,P〈0.01;r=0.60,P〈0.05)。血浆IL-10的浓度在HIV-1感染者中有明显升高,TP组最高,其次为RP组(TP组vs NC组,P〈0.01;RP组vs NC组,P〈0.05)。结论外周血Tfh及其相关因子的表达在HIV-1感染者与健康对照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定亚群Tfh与HIV-1疾病进展和B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血浆病毒载量检测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主要用于评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进程、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及HIV感染的辅助诊断~([1])。目前国内主要使用3种进口试剂进行病毒载量(VL)检测,进口试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但价格昂贵~([2-4])。随着治疗就是预防艾滋病策略被广泛地接受~([5-6]),我国免费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病人数大幅度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2017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0-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精准防控措施和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10-2017年HIV/AIDS报告历史卡片,采用例数、构成比和率等描述相关疫情特征,采用χ2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广西HIV阳性率12.53/万(85 182/67 959 000),新发现HIV/AIDS病例和当年死亡病例数分别累计有85 182例和24 783例,2010-2011年分别增加了22.34%(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从11 648例增加到14 250例)和32.83%(当年死亡病例数从2 900例增加到3 852例),2012-2017年均呈连续6年下降趋势(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分别为12 229、10 877、9 460、9 190、8 848和8 680例;当年死亡数分别为3 888、3 316、2 914、2 717、2 595和2 600例);HIV/AIDS晚发现比例均>50.00%(50.53%~57.06%)。2012-2017年新发现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2.47:1(60 639/24 543),≥ 50岁的男女性别比为2.71:1(28 654/10 557)。25~49岁占47.40%(40 377/85 182),≥ 50岁占46.03%(39 211/85 182)。职业为农民占68.40%(58 262/85 182),家政、家务及待业占11.21%(9 546/85 182),学生占0.86%(729/85 182)。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90.60%(77 171/85 182),男男性行为传播占3.13%(2 669/85 182),注射吸毒占4.60%(3 924/85 182),母婴传播占0.73%(619/85 182)。结论 2010-2017年广西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和当年死亡数自2012年连续逐年下降,但是晚发现比例均>50.00%,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广西艾滋病流行模式面临新变化和新挑战,应创新防治策略和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研究广西8市2010-2018年HIV抗体阳性母亲使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PMTCT)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后对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的影响,为国家改进PMTCT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8市作为研究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