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2.5%吡虫啉居美杀蟑胶饵在宾馆现场防制德国小蠊的效果.方法 在广西4个城市的7所宾馆约1.2万m<'2>面积,按0.1~0.4g/m<'2>的剂量施药,首次施药后的第3、7、15、30、45天对德国小蠊进行密度监测,并根据胶饵消耗情况适当补充.结果 施药后3天德国小蠊密度明显下降,下降率为81.5%~95.4%之间,第45天密度下降率为97.8%~100%之间.连续施药无拒食现象.结论 2.5%吡虫啉居美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适口性好、杀灭率高、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适用于各种宾馆内对德国小蠊的连续防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集合核酸检测方法在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FSWs)HIV急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011年低档场所FSWs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采用胶体硒法对HIV抗体初筛检测;对初筛阴性者采用集合核酸检测方法检测HIVRNA,若为阳性,3个月内随访并采集血液进行确证;应用估算公式计算HIV年发病率。结果共收集6 469例FSWs的血液样本,HIV抗体初筛阳性139洌,阳性率为2.15%。x,J 6 330例初筛阴性者进行集合核酸检测,7例为HIVRNA阳性。3个月内随访检测,6例出现HI、Ll抗体阳转。诊断为HIV急性感染者i 2011年广西低档场所FSWs的EIIV年发病率为1.45(95%CI:1.17~1.76)/100人年。结论集合核酸检测用于HIV传播的高危人群检测可以发现急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含0.015%敌鼠钠盐和0.002%溴敌隆的2种抗凝血灭鼠剂混配毒饵对黄胸鼠的实验室毒杀效果。方法采用无选择摄食试验和有选择摄食试验方法,试鼠单笼饲养分别摄食混配毒饵和单剂毒饵。结果有选择摄食试验试鼠对混配毒饵(1号方)、0.015%敌鼠钠盐(2号方)和0.002%溴敌隆(3号方)的摄食系数分别为0.93、0.70、0.99,毒杀率分别为100%、46.7%、66.7%;无选择摄食试验中1~3号方对试鼠的毒杀率分别为100%、50%、70%。试鼠对1号方4 d摄食量与2~3号方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1号方对黄胸鼠毒杀效果优于2、3号方,三者毒杀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2种抗凝血灭鼠剂较低浓度混配制成的毒饵对黄胸鼠适口性和毒杀效果好,可用于家鼠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系统监测桂平市蚊媒状况,为洪涝灾区蚊媒传染病防治提供有效防治策略。方法选择广西洪涝灾区有代表性的桂平市,按农居、猪圈、牛棚3个环境设点,应用诱蚊灯捕蚊。结果蚊类平均密度为156.03只/小时/灯,主要蚊种有4种,即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蚊子种群比例以三带喙库蚊最高为89.98%,其他种群比例较低,分别为中华按蚊占6.36%、致倦库蚊占0.43%、白纹伊蚊占0.01%。结论桂平市蚊媒传染病媒介密度较高;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三带喙库蚊是优势蚊种,其密度和季节消长与当地乙脑流行相吻合,应加强对三带喙库蚊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1%氟虫胺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和在农贸市场现场的防治效果。方法按照GB/T13917.7—2009和GB/T13917.10—2009进行实验室室内药效和模拟现场药效试验;现场药效试验采用GB/T23795—2009中的粘捕法进行密度监测。结果1%氟虫胺杀蟑胶饵实验室内对德国小蠊的LT50是1.18d,72h死亡率为100%;模拟现场对德国小蠊的LT50为1.12d,72h死亡率为100%;施药后第3天4个农贸市场德国小蠊密度明显下降,密度平均下降率为63.3%,连续补充施药后第15天的下降率分别为95.9%~97.2%。结论1%氟虫胺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在实验室和农贸市场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它的良好连锁杀灭效果,使其单独使用时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复杂环境的德国小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1%安备双硫磷颗粒剂对城市内河孳生的致倦库蚊蚊幼虫的现场杀灭效果和该药物控制缓慢流动水型孳生地蚊虫孳生的持效期。方法将1%安备双硫磷颗粒剂用纱布包好,按2~5 g/m2投放在城市内河的缓流区河岸边的水体中,观察内河致倦库蚊蚊幼密度变化及药效持效期。结果 按2~5 g/m2剂量投放于河流后的1~11 d河道中的致倦库蚊蚊幼虫密度下降率均达到100%;3条试验的内河灭效大于80%的持效期为17 d。结论 1%安备双硫磷颗粒剂2~5 g/m2剂量可持续控制城市内河缓慢流动的水体中致倦库蚊幼虫,有效控制时间在2.5周左右;第19天控制效果明显下降,3条内河的控制效果也出现了差异,RPI值分别为:18.30、59.295、4.65;第25天时密度下降率分别为:42.3%、23.2%、9.7%;表明药物浓度降低后,由于内河水流速度和水质混浊的影响,使得后期药效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体外正常人胚肝细胞(L-02细胞)的急性损伤作用。方法 L-02细胞体外培养,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不加其他试剂),溶剂对照组(加入二甲基亚砜),不同浓度AFB1染毒组(分别加入5、10、20、40、80、160、320 mg/L)。细胞培养24 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值(A),计算细胞毒性指数(CI)。结果培养24 h后,镜下观察发现随着AFB1染毒剂量增大,L-02细胞皱缩变形和凋亡逐渐增多,当浓度达到80 mg/L时可见大量漂浮细胞和细胞碎片。各组细胞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160、320 mg/L AFB1染毒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空白对照、溶剂对照组(P均<0.05),并且随着AFB1染毒剂量提高,细胞毒性指数逐渐增高。结论 AFB1染毒浓度大于80 mg/L时,对L-02细胞有显著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感染者病毒基因亚型特征及传播规律。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城市和9个县(区)低档场所的嫖客(年龄≥50岁)与暗娼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进行HIV-1抗体筛查,对HIV-1抗体阳性者血浆进行pol区基因片段扩增和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鉴定毒株的基因亚型,分析毒株亚型分布特征及传播规律。结果 共招募4 048例中老年嫖客和784例低档暗娼,共发现116例HIV-1抗体阳性,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103/4 048)、1.7%(13/784),对其中84例HIV-1抗体阳性者进行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53例获得基因序列(中老年嫖客48例、暗娼5例)。发现3种基因亚型,均为重组株,CRF01_AE占90.6%(48/53),CRF08_BC占7.5%(4/53),CRF07_BC占1.9%(1/53)。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48例CRF01_AE流行毒株聚集成2个传播簇Cluster 1和2;4例CRF08_BC聚集成1个传播簇。在CRF01_AE Cluster 1中又形成4个亚簇C1-SC1、2、3、4,各亚簇对象来源于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与同一省道毗邻乡镇的低档场所。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仍以CRF01_AE为主,以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毗邻乡镇呈小范围聚集,当地HIV-1阳性的中老年嫖客与暗娼可能是该人群易感者毒株快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HIV核酸定量检测(病毒载量, viral load, VL)与HIV抗体确证试验(Western-blotting,WB)优化艾滋病"一站式"诊断流程,建立有效可行的补充试验检测方案。方法 2014年3—9月,收集广西6个现场点县医院常规HIV-1抗体筛查试验有反应的样本,同时进行VL和WB检测,比较不同补充试验检测方案的诊断效果与检测成本。结果 6个现场点共有185例新发现HIV抗体筛查试验有反应,以男性为主(占74.6%),年龄中位数为52岁。在WB方法中, HIV-1抗体阳性有174例,占94.1%;在VL方法中, VL5 000拷贝/mL有181例,占97.8%。在174例HIV-1抗体阳性的样本中, VL为20、 20~5 000、 5 001~100 000及100 000拷贝/mL分别有2例(1.1%)、 2例(1.1%)、 51例(27.6%)及130例(70.3%)。10例HIV-1抗体不确定的样本,其VL均为100 000拷贝/mL。WB、 VL、 WB/VL和WB+VL四种补充试验方案可明确诊断HIV感染的比例分别为94.1%、 97.8%、 99.5%和99.5%,其检测成本分别为112 750、 146 050、 116 380和173 00元。结论艾滋病"一站式"诊断流程以WB/VL检测方案为最优,即WB检测结果为HIV-1抗体不确定或阴性的样本再做VL检测,该方案可以提高HIV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和减少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胚肝细胞(L-02细胞)的毒性作用特点,为建立AFB1致L-02细胞DNA损伤的体外实验模型打下基础。方法以L-02细胞为靶细胞,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将其分为3组:(1)空白对照组;(2)溶剂对照组;(3)AFB1染毒组,分别使用5,10,20,40mg/L 4个剂量染毒。各组细胞染毒培养24h后,收集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试验,观察细胞DNA损伤情况;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结果(1)SCGE试验结果显示,染毒浓度达到40mg/L时L-02细胞出现DNA损伤,其尾长和Olive尾矩值与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5);(2)各AFB1染毒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的AST和ALT含量,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FB1染毒浓度达到40mg/L的浓度时,就能够诱导L-02细胞DNA出现损伤,但肝功能AST和ALT却未见异常。实验结果表明,在L-02细胞未出现急性损伤的低浓度AFB1染毒状态下,其致肝细胞DNA损伤的作用就已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