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破裂VADA的临床资料,均使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按使用支架数量分为单支架组(n=32)和多支架组(n=25),比较两组间即刻和随访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结果。结果治疗即刻VADA完全栓塞、近全栓塞和部分栓塞,单支架组分别为4例(12.5%)、7例(21.9%)、21例(65.6%),多支架组分别为13例(52%)、7例(28%)、5例(20%)。影像学随访12~78个月,单支架组30例,其中VADA完全栓塞19例(63.3%),显影11例;多支架组24例,其中VADA完全栓塞23例(95.8%)、显影1例。术后即刻与随访期VADA完全栓塞率,多支架组显著高于单支架组(P〈0.05)。死亡3例。改良mRS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安全有效的,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可有效提高即刻及远期的完全栓塞率,降低术后复发及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枳术颗粒分离部位及其组合对脾虚模型小鼠胃肠激素含量的影响,优化枳术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用优化的工艺制备枳术颗粒的不同分离部位。7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多潘立酮组、枳实总黄酮组、枳实总生物碱组、枳实组、枳实白术组、枳术方组和枳术颗粒组。大黄水浸煎液灌胃制作小鼠脾虚模型,建模的同时给药,对照组则给予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十二指肠胃动素(motilin,MTL)和胃窦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GAS、十二指肠组织MTL含量降低,胃窦组织VIP含量升高。枳术颗粒不同分离部位均能不同程度调节脾虚小鼠胃肠激素水平,各部位合用与枳术颗粒效果相当。结论枳术颗粒分离部位合用能有效调节脾虚小鼠胃肠激素水平,优化后的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除了合并皮层静脉引流这一危险因素之外,目前尚无其他因素被公认是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患者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阐明DAVF患者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收治的190例DAVF患者。其中颅内出血60例,非出血表现130例。收集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提取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类型、血管构筑学特征等参数,对比不同表现DAVF在上述参数上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颅内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瘘口位于大静脉窦区(OR4.296,95%CI:1.126-16.393,P=0.033),Borden分级Ⅱ级(OR3.852,95%CI:1.123~13.207。P=0.032)和Ⅲ级(OR14.070.95%CI:2.741~72.237,P=0.002)。结论瘘口位于大静脉窦区,引流方式为BordenⅡ级和Ⅲ级是DAVF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活血止痛胶囊中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活血止痛胶囊中胶体磨包合冰片的最佳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包合物中龙脑的含量、龙脑的利用率和综合评分为指标,研究物料比例、碾磨时间及加水量对使用胶体磨制备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效果的影响。结果:优化工艺为:物料比例(mol∶mol)1∶1,碾磨时间40 m in,加水2倍量。结论:经实验优选得到的工艺具有较高的包合率,并且包合时间短、能耗低,使用胶体磨制备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合理可行,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的力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564年Etienne就提出脊髓病理性空洞的改变,而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Y)的名称则是于1873年由Oliver D’Angers提出的;1891年Arnold chiari通过尸检发现先天性枕大孔区畸形和后脑畸形中,多有脊髓空洞发现,故常称为:Arnold 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ACM—SY):本病好发于20—30岁左右的中青年。根据大宗SY自然病史的研究表明,该病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它的年发生率为8.4/10万人口。其病因学研究仍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但其形成原因主要为枕大孔区畸形和小脑扁桃体下疝,即Arnold chiari畸形(Arnold chiari’s malformation,ACM)。此外,尚有髓内肿瘤、外伤和炎症等。随着MRI的问世,对SY的认识和外科干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入研究SY的发病机制对其治疗、疗效评价和动物模型的制作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支架重建性治疗未破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38例采用弹簧圈+双支架重叠/三支架重叠进行血流重建治疗的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疗效及随访资料,评估多支架重建性治疗未破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支架血流重建性治疗,支架释放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栓塞结果:8例完全栓塞,7例次全栓塞,23例部分栓塞;术中无血栓形成.影像学随访结果:38例患者中1例(2.6%,1/38)术后发生缺血事件;8例完全栓塞和7例次全栓塞复查结果为影像学治愈;23例部分栓塞患者中,9例影像学治愈.6例改善,8例稳定.临床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9个月(4~1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预后,mRS评分为0或1.结论 应用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但仍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NUMB shRNA(短发夹RNA)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评价其对人U87胶质瘤细胞NUMB及p53 mRNA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证实NUMB、P53蛋白在U87胶质瘤细胞的表达。构建针对NUMB mRNA表达的一对反向shRNA互补序列,克隆入psilencer 3.1/hygro真核表达载体,在测序鉴定无误后将NUMB shRNA转染至U87胶质瘤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U87细胞转染前后NUMB及p53基因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基因测序证实质粒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U87细胞转染NUMB shRNA后48hNUM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53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调。结论:在U87胶质瘤细胞中,NUMB参与了P53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提示NUMB是一个潜在的脑胶质瘤基因及药物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环是最常见的颅内血管发生变异的地方,由于特殊的血液动力学因素,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颅内动脉环发生血管变异最常见的部位之一~([1]).由于胼胝体正中动脉(MACC)动脉瘤极为罕见~([2]),国内鲜见报道.我们对1例胼胝体正中动脉动脉瘤进行治疗,结合文献,对其治疗与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哺乳动物的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peptide receptor, GRP)在许多肿瘤中是一个自分泌生长因子, 他涉及许多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和进展, 在许多人类肿瘤中他的受体(GRPR)也是高表达的, 这使得GRPR成为一个实验和临床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这里GRPRs可以作为细胞毒素、免疫毒素或者有放射活性化合物的有效传递体. 而且, 通过反义寡核苷酸、RNA干扰和GRPR拮抗物来封闭胃泌素释放肽信号通路后, 结果都呈现出满意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当归为活血止痛胶囊方中君药,用量较大,其挥发油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镇痛、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在新工艺中,为减少当归油有效成分的逸失,使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将CO2超临界萃取当归油包合,可以大大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