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流重建术对成人烟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和脑灌注的影响,并分析抑郁、焦虑状态改变与脑灌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成人烟雾病患者64例,其中手术治疗42例(联合血流重建组16例、间接血流重建组26例),保守治疗22例(保守治疗组).在入院时、治疗6个月(±1个月)和治疗12个月(±1个月)时,分别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估抑郁、焦虑状态,入院和6个月(±1个月)时采用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评估脑灌注.采用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比较各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和脑灌注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情绪改善程度和脑灌注变化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评分、脑白质病变Fazekas评分和卒中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血流重建组和间接血流重建组术后6个月PHQ-9评分和GAD-7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术后12个月PHQ-9和GAD-7评分较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血流重建组和间接血流重建组术后6个月时PHQ-9和GAD-7评分的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患者术后6、12个月PHQ-9和GAD-7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联合血流重建组和间接血流重建组脑灌注达峰时间(TTP)均较入院时下降(P=0.04、0.04),脑血流量(CBF)均较入院时提高(P=0.02、0.04).术后6个月时手术治疗患者PHQ-9评分的改善程度与TTP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 血流重建术可改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且间接血流重建术和联合血流重建术效果相当.手术可能通过改善烟雾病患者的脑灌注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AVM患者,根据患者接受首次治疗前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危险因素对未出血生存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底节区AVM破裂出血患者中女性(χ~2=5.091,P=0.024)、年龄较小(Mann-Whitney U=305.000,P=0.047)、脉络膜前动脉参与供血(χ~2=4.328,P=0.037)、合并动脉瘤(χ~2=7.131,P=0.008),特别是畸形团内合并动脉瘤(χ~2=5.528,P=0.019)与未出血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女性(OR=6.9,95%CI:1.2~36.7,P=0.025)、脉络膜前动脉参与供血(OR=4.4,95%CI:1.1~17.6,P=0.035)和畸形团内合并动脉瘤(OR=6.1,95%CI:1.2~31.9,P=0.033)是基底节区AVM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表明,女性(log-rank χ~2=5.208,P=0.022)、脉络膜前动脉参与供血(log-rank χ~2=7.554,P=0.006)、畸形团内合并动脉瘤(log-rank χ~2=6.085,P=0.014)的基底节区AVM出血时间较早。结论女性、脉络膜前动脉参与供血、畸形团内合并动脉瘤是基底节区AVM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出血发生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3.
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破裂VADA的临床资料,均使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按使用支架数量分为单支架组(n=32)和多支架组(n=25),比较两组间即刻和随访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结果。结果治疗即刻VADA完全栓塞、近全栓塞和部分栓塞,单支架组分别为4例(12.5%)、7例(21.9%)、21例(65.6%),多支架组分别为13例(52%)、7例(28%)、5例(20%)。影像学随访12~78个月,单支架组30例,其中VADA完全栓塞19例(63.3%),显影11例;多支架组24例,其中VADA完全栓塞23例(95.8%)、显影1例。术后即刻与随访期VADA完全栓塞率,多支架组显著高于单支架组(P〈0.05)。死亡3例。改良mRS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安全有效的,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可有效提高即刻及远期的完全栓塞率,降低术后复发及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结合二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介入栓塞结合二期SRS综合治疗AVM并获得影像学随访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7~96个月。将DSA显示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视为治愈。按照是否治愈分为治愈组29例,未治愈组37例,观察两组AVM是否破裂、栓塞前体积大小和栓塞程度等不同因素对综合疗法治疗AVM治愈率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因素。结果 (1)治愈组中,AVM破裂22例(75.9%),未破裂7例(24.1%),直径3 cm和≥3 cm分别为26例(89.7%)和3例(10.3%),患者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Ⅲ级;未治愈组中,AVM破裂20例(54.1%),未破裂为17例(45.9%),直径3 cm和≥3 cm分别为18例(48.6%)和19例(51.4%),34例患者(91.9%)SM分级Ⅰ~Ⅲ级。(2)随访过程中,29例(43.9%)达到影像学治愈,64例(97.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1分;发生并发症6例。(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AVM大小(OR=0.141,95%CI:0.035~0.570,P0.01)和介入栓塞程度(OR=2.414,95%CI:1.038~5.613,P0.05)是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血管介入栓塞联合SRS治疗颅内AVM是有效且安全的。AVM直径3 mm是综合疗法治愈率的独立保护因素,介入栓塞程度是未达到影像学治愈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岩静脉与手术入路的关系,将其分成4种情况:①岩静脉不阻挡入路;②岩静脉的主干阻挡入路;③岩静脉的属支阻挡入路;④岩静脉为责任血管。根据4组不同情况,总结处理方法。结果手术有效率为99.03%;平均随访25个月,复发率4.89%。岩静脉不阻挡入路82例;岩静脉主干阻挡入路28例,予以切断5例(2.42%);属支阻挡入路62例,予以切断1~3支30例(14.49%);岩静脉压迫三叉神经35例(16.91%),均电凝后切断。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0.48%),无死亡病例。结论岩静脉的处理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重要的操作环节,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血泡样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脑血管造影结果及随访结果.本组8例中,成功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5例.2例因动脉瘤体积过小无法进一步实施弹簧圈栓塞,以单纯支架治疗.1例患者在成功释放支架后填塞弹簧圈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改行颈内动脉闭塞术.结果 患者出院时改良 Rankin 评分为1分4例,2分1例,3分1例,2例患者因术后再出血死亡.术后9~36个月(平均21.5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提示4例患者改良Rankin评分为0分,1例1分,1例2分.所有患者均接受影像学随访,证实动脉瘤影像学复发3例,均接受再次血管内栓塞治疗.结论 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术是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的町行方法之一.此方法用于急性期治疗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应用多支架技术或使用新型低孔率支架辅助栓塞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再出血和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八年制是我国近几年开始的重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学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学教研室通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法对其实施考核取得了良好效果。设计合理的临床基础理论及应用的书面考核仍是反映学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烟雾病(MMD)和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综合征(AS-MMS)成年患者大脑中动脉(MCA)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探讨HR-MRI在MM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确诊的MMD和AS-MMS成年患者各2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及危险因素(发病形式、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既往卒中史).采用3.0T HR-MRI对各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行管壁增强扫描.分析两组患者MCA的血管内径和外径、管壁厚度、管壁信号强度、增强效应和MCA附近微小血管结构及重构指数等特征.采用ROC曲线分析MCA外径对MMD和AS-MMS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MMD组和AS-MMS组患者的年龄及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组患者的MCA外径较AS-MMS组减小[(2.70±0.44) mm vs (3.31±0.54) mm,P<0.05],MCA管壁厚度增厚[(1.99±0.32) mm vs(1.39±0.57) mm,P<0.05].AS-MMS组患者发生MCA管壁局灶性信号增强现象较MMD组更常见(50.00% vs 33.33%,P<0.05).与AS-MMS组比较,MMD组患者MCA多为阴性重构(79.17% vs 25.00%,P<0.05),平均重构指数降低(0.86±0.12 vs 1.05±0.21,P<0.05),且MCA附近微小血管结构发生率升高(83.33% vs 24.17%,P<0.05).ROC曲线显示以3.13 mm为MCA外径界限值时,鉴别诊断MMD和AS-MMS的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64.0%.结论 HR-MRI对MMD和AS-MMS的鉴别有重要意义.MMD的MCA管壁皱缩,多呈阴性重构,血管外径常<3.13 mm,呈同心圆增厚,增强无强化或呈同心圆强化,且MCA附近更常见微小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除了合并皮层静脉引流这一危险因素之外,目前尚无其他因素被公认是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患者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阐明DAVF患者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收治的190例DAVF患者。其中颅内出血60例,非出血表现130例。收集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提取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类型、血管构筑学特征等参数,对比不同表现DAVF在上述参数上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颅内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瘘口位于大静脉窦区(OR4.296,95%CI:1.126-16.393,P=0.033),Borden分级Ⅱ级(OR3.852,95%CI:1.123~13.207。P=0.032)和Ⅲ级(OR14.070.95%CI:2.741~72.237,P=0.002)。结论瘘口位于大静脉窦区,引流方式为BordenⅡ级和Ⅲ级是DAVF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中判定吻合口通畅性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行颅内外搭桥手术61例次,共68处吻合口。吻合术后均行ICG血管造影,观察搭桥血管通畅情况,并与术后1周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术中ICG血管造影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发现4处吻合口闭塞,给予重新吻合。最终造影显示67处通畅,1处闭塞。术后DSA和CTA检查示66处吻合口通畅,2处闭塞。结论术中ICG血管造影可以判断颅内外搭桥吻合口的通畅性,是一种简便、迅速、准确的术中血管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