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对骨科临床教学中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法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择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在我院骨科的实习生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实习生分为观察组(40人)、对照组(40人);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具联合CBL教学法,观察组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法,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以及对教学活动的满意度。结果在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操作方面,观察组实习同学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教学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实习同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法具有显著临床教学效果,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操作成绩更为优异,对教学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扇贝裙边糖胺聚糖(SS-GAG)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6-OHDA损伤组和SS-GAG(200、400和800mg/L)处理组,测定各组细胞中MDA含量、LDH活性,实时荧光(real-time)PCR检测细胞Bcl-2、Bax mRNA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活化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6-OHDA损伤组的MDA含量、LDH活性增加,Bcl-2mRNA表达降低,Bax mRNA表达升高,表达活化Caspase-9蛋白的细胞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699-280.567,P〈0.01)。与6-OHDA损伤组比较,各浓度SS-GAG处理组SH-SY5Y细胞中MDA含量、LDH活性降低,Bcl-2mRNA表达升高,Bax mRNA表达降低,活化的Caspase-9蛋白表达量减少,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27.699-280.567,P〈0.01)。结论 SS-GAG能降低6-OHDA诱导的氧化应激水平,保护生物膜的完整性。SS-GAG通过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和下调Bax基因的表达,抑制Caspase-9蛋白的活化,从而抑制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过程中脊柱冠状面Cobb角的变化规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导致术后侧方成角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研究2008年6月~2009年3月经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测量每一位患者的术前、腰桥前、腰桥后(16例使用了腰桥)、撑开器后、切椎间盘后、加压后、术后前后位X线冠状面Cobb角,并测量术后前后位X线片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根据解剖特点分为全部病例组、胸椎组、腰椎组、L1组、L2/3组;根据是否使用腰桥分为腰桥组、无腰桥组.分析各组在手术的不同阶段冠状面Cobb角变化规律.应用重复数据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并对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组、腰椎组、L1组、L2/3组、无腰桥组、有腰桥组6个组中均存在摆体位时脊柱向对侧轻度侧方成角,撑开器撑开后,切椎间盘后及有腰桥组的腰桥后脊柱出现明显向同侧侧方成角,应用撑开器撑开后脊柱向同侧侧方成角明显加大,使用腰桥后加重此趋势.胸椎组在前4个节段变化小,仅在加压安棒后出现脊柱向对侧侧方成角的现象.重复数据测量两两比较显示胸椎组与腰椎组以及胸椎组与L1组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主要因素是椎体螺钉A+D角或B+C角.[结论]除胸椎组外应用腰桥和撑开器撑开后导致了明显的脊柱侧方成角,此可能会诱导术中安置椎体螺钉的方向出错.对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椎体螺钉的进钉方向.  相似文献   
4.
肺间质纤维化又称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及肺纤维化[1].其病因非常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一般局限于非特异性抗炎、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西医治疗,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且往往有较大的副作用.目前尚无药改变或逆转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炎症过程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调查银屑病患者对远程护理服务的使用意愿与内容需求,分析影响使用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2022年6月至12月,采用目的抽样选取南京市某三甲皮肤病专科医院的128例银屑病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行设计的“银屑病患者对远程护理服务使用意愿和内容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28例银屑病患者中,57.81%的患者表示若有条件和能力愿意使用远程护理服务,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有无合并慢性疾病和使用手机熟练程度是影响患者愿意使用远程护理服务的因素。排在前5的服务内容需求分别是“远程皮肤护理(95.31%)”“远程用药护理(92.97%)”“在线建立电子健康档案(91.41%)”“远程用药提醒(91.41%)”和“远程咨询(91.41%)”。结论:银屑病患者对远程护理服务的使用意愿和内容需求较高,应积极探索以银屑病患者需求为导向的远程护理服务,为今后开展银屑病远程护理服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天疱疮是自身免疫引起表皮棘层细胞松解导致的慢性复发性表皮内大疱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疱壁松弛性水疱、糜烂、尼氏征阳性[1]。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免疫力下降,极易合并感染、电解质紊乱、蛋白丢失,甚至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2]。天疱疮病程漫长、治疗效果慢、护理难度大、医疗花费高等问题给患者及家属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持之以恒的居家护理是天疱疮患者治疗中的关键。因此,如何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治疗积极性,有  相似文献   
7.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诊断(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系高度恶性肿瘤,最初由 O'Brien等在 1964年作为一个独立类型的恶性肿瘤进行描述,近 10年来渐为人们所认识,但术前诊断准确率较低,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 CT资料完整病例 3例,并对其 CT表现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腹膜后 MFH认识。 1材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了 1984~ 1999年手术病理证实 MFH 6例,其中 3例 CT资料完整,均为男性,年龄 43~ 63岁,平均 52岁。病史最长 2年,最短 1月。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所有病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设备为岛津 5000T。 2结果   3例均为…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间盘影像改变的相关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评价胸腰椎爆裂骨折后椎间盘影像的改变,探讨不同类型胸腰椎爆裂骨折与椎间盘损伤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处理受损椎间盘的重要意义.方法 收集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资料,根据Atlas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分类方法评估患者的骨折类型.结合其受伤椎体邻近椎间盘的Oner椎间盘损伤分级,收集数据后对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在Atlas分类A型骨折中,所有受累下位椎间盘损伤级别为2型而其相应的上位椎间盘损伤级别为3、4、和5型.在Atlas分类B型骨折中,所有受累下位椎间盘损伤级别皆为1型而其相应的上位椎间盘损伤级别都高于下位椎间盘.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间盘终板的损伤与椎间盘的损伤密切相关,受损椎体上位椎间盘较下位椎间盘更易损伤且损伤程度更重.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1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邻颈椎节段实施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植骨融合的效果,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影响,为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寻找新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2月对确诊为C3~7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C4~6椎间盘置换术,C3,4及C6、7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行钛网植骨、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术后2d下床行颈椎功能锻炼,术后3周~3个月颈椎支具制动。以术后动力位X线片衡量其颈椎活动范围。结果术后患者颈椎活动时无疼痛,脊髓神经症状有所缓解。获随访1年2个月,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四肢感觉、肌力正常。动力位X线片可见颈椎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活动范围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结合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早期加强颈椎功能锻炼,再限制颈椎活动,可较好地处理术后活动和制动的矛盾,达到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杨艳  赵小丹  刘瑞琪  周旋 《当代护士》2021,28(8):160-163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感控教育模式对皮肤科实习医生手卫生依从性和相关知识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感染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以2018年7月至11月皮肤科46名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先后顺序编码,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卫生宣教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感控护士利用微信平台,推送手卫生相关宣教,并及时跟踪反馈及效果评价.观察比较两组皮肤科实习医生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及感染相关理论考核的成绩.结果 干预组手卫生依从性及感染相关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感控教育模式可以改善皮肤科实习医生手卫生依从性和提高感染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