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生菌由细菌、真菌、古菌和原生生物组成,它们生活在植物的活体组织中,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在人参的生长发育、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人参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人们在微生物领域研究的深入,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植物内生菌的重要方法。文章主要从人参内生菌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人参内生菌的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人参内生菌对宿主的影响等4个方面对人参内生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和品质改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进展性的严重的退行性脊柱疾病。其临床表现隐匿且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延误病情,影响预后。目前国内尚无系统性分析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文献。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病因主要分为脊髓损伤及非损伤性神经病变两类,其中脊髓损伤引发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长节段固定、脊柱侧凸、椎板切除、脊柱负荷过大的运动和肥胖。脊柱夏科氏关节病好发于下胸椎或腰椎,常见症状是脊柱畸形、坐姿不平衡和局部疼痛。根据潜在疾病引起本体感觉及痛温觉损害,影像学上大量的骨破坏和吸收以及大量新骨形成,组织学提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并排除其他炎性和肿瘤性疾病,可以作出诊断。对稳定性好、未合并感染、神经功能平稳、未出现皮肤瘘口、坐姿不平衡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对症状持续大于6个月、脊柱不稳定、皮肤出现瘘口或并发感染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手术。术前应评估髋关节的异位骨化或强直,术中重视病灶内坏死组织、炎症组织的充分清除以及足量的植骨,建议融合至骶骨或骨盆。术后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新的夏科氏关节形成、伤口愈合困难、感染等。对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的术后患者,建议定期、系统、长期随访,观察整体胸腰椎而非仅仅手术部位的影像。熟知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及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Buruli溃疡的病理、病原体的形态特征以及治疗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复习有关文献,根据临床和病理分析6例下肢及上肢慢性溃疡病人,按照WHO诊断标准作出临床诊断,并皆经病理和PCR检测证实。溃疡采用切除加植皮术治疗。结果 5例单发溃疡中左下肢4例,右下肢1例。1例为多发溃疡,病变位于左右下肢及左食指。溃疡直径2.5—6.5cm,平均3,2cm。其特点是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边缘呈潜行性,底部有黄色坏死物覆盖。溃疡周围皮肤水肿和色素沉着。显微镜下见到细胞外有散在或成团的抗酸杆菌和坏死脂肪细胞一“鬼影细胞”。抗结核药物和抗生素对本组Buruli溃疡无较,5例行手术切除溃疡加植皮术或清创术,除1例复发外,4例治疗效果良好。另1例行清创术换药后溃疡愈合。结论 Buruli溃疡可以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发生,因此当遇到久经不愈的慢性皮肤溃疡时,要考虑患有Buruli溃疡的可能性。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Bundi溃疡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我院采用DHS(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单纯改良McBride术及改良McBride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治疗踇外翻的疗效。方法我科2004年6月~2009年9月共实施57例踇外翻矫形手术,其中行单纯McBride法30例(47足)、行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27例(44足)。结果经过1年2个月-3年3个月(平均2年4个月)的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5.7%、97.7%。结论两种方法尤其是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为软组织结合骨牲手术,术后跨外翻角、跖骨角及足的外形等各个方面矫形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封闭负压引流术结合外科手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将5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结合持续灌洗和引流;对照组23例以局部抗生素灌注、负压引流为主要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疗效及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4~36(28.0 ±7.3)个月.试验组有2例(5.7%,2/35)发生全身感染,对照组有7例(30.4%,7/23)发生全身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试验组A级愈合24例(68.6%,24/35),对照组A级愈合13例(56.5%,13/23),两组患者的A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月时,健康状况评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0.005).结论 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结合外科手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与传统方法 相比,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及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较理想方法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VAC) combining surgical treatments on chronic osteomyelitis after severe open fractures. Methods Fifty-eight patients with severe high energy open fractures were enrolled,35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had identical treatment except that VAC was applied to the wounds between irrigation and debridement procedures, 23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underwent initial irrigation and debridement followed by standard fine mesh gauze dressing. The infection rat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health condition were evalua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4 - 36 (28.0 ± 7.3 ) months.Control group developed 7 cases ( 30.4%, 7/23 ) with deep infections, whereas experimental group developed 2 cases (5.7%,2/35) with deep infection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24). There were 24 cases (68.6%,24/35) grade A healing in experimental group,whereas there were 13cases (56.5%, 13/23) grade A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very singificant (P<0.05). The health total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t 3,9 months after operation (P =0.013,0.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treated with VAC have a higher recovery rate,shorter length of stay and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compared with patients randomized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VAC represents a promising new therapy for osteomyelitis after severe open fractures.  相似文献   
7.
<正>胸腰段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椎体骨折,对于此类骨折,目前共识最多的是采用Tlics评分与Load-sharing评分结合评估指导非手术治疗和手术冶疗[1,2]。对于Tlics评分>4分,Load-sharing评分<7分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疗效[3]。  相似文献   
8.
可吸收网套在脾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1998年以来用可吸收网套——聚羟基乳酸网治疗了23例脾外伤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病人均予心理治疗、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胃动力药物、中药及针灸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的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期间入院的75例病例分成两组:A组40例,肌间隙入路显露,B组35例,传统后入路显露。搜集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肌酸激酶值;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CT横截面上椎旁肌面积;VAS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4天及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第1、3天血肌酸激酶值、术后及末次随访椎旁肌面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对椎旁肌影响小,从而减少术后腰背痛残留,减轻患者痛苦,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是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后入路显露方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