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7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20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逐步深入,现巳认识到高血压是一个由多重危险因素所致,能产生多种心血管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血压升高只是其中表现之一。为此,美国高血压学会(ASH)、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肺血研究所(NHBLI)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均提出对高血压的研究不应局限于血压的调节和高血压的控制,而应更广泛地关注导致高血压的诸多心血管和代谢危险因素。另外,近10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显示高血压是一个多基因疾病,某些高血压相关基因也是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病变的易感基因,如撇开糖脂代谢异常,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这些…  相似文献   
2.
肥胖类型与脑卒中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胖类型与脑卒中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将57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26例,脑梗死组447例,脑梗死组再分为脑血栓形成组(215例)和腔隙性脑梗死组(232例),另外选择277例无脑卒中者为对照组。测量腰围、臀围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和腰臀比(WHR),分析肥胖参数与脑卒中各亚组的关系。结果脑卒中各亚组与对照组肥胖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WHR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WHR增大明显增加脑卒中各亚组的危险性(P<0.05);女性腹围增大患腔隙性脑梗死危险性升高(P<0.05);男性体重增加患脑出血的危险性升高(P<0.01)。结论腹型肥胖是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我们对 2 4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二重滤过血浆置换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血脂、血浆内皮素 1 (ET 1 )、一氧化氮 (NO) ,并利用高分辨超声血管检测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比。结果 高脂血症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百分比显著小于对照组 [(1 0 .1 8± 6 .1 4 ) %vs(1 5 .6 1 +4.0 8) % ,P <0 .0 1 ],治疗后复查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百分比明显改善 [(1 4 .85± 5 .76 ) %vs(1 0 .1 8+6 .1 4 ) % ,P <0 .0 5 ];高脂血症组血浆ET 1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NO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血浆ET I明显低于治疗前 ,而NO则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相关分析表明 ,治疗前后ET 1的差值与肱动脉的反应性呈明显正相关 (r=0 .5 7,P <0 .0 1 ) ,舒张压的水平与肱动脉的反应性呈负相关 (r=- 0 .4 6 ,P <0 .0 5 )。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受损 ,ET 1 /NO的异常产生可能与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血浆置换是一种可明显改善高脂血症内皮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钙内流及钙释放对心肌细胞c-myc蛋白定位及半定量表达有何影响。方法 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10^7mol/L)刺激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钙内流、雷尼丁(RY,10^7mol/L)刺激胞内钙释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细胞。myc蛋白定位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c-myc蛋白半定量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RY诱导的心肌细胞c-myc蛋白表达及核转位表达早于Ang Ⅱ。Western bolt显示,Ang Ⅱ及RY刺激2h时,c-myc蛋白明显表达,24h下降,2、3、5d呈逐渐增加趋势,各时相点与24h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 c-myc蛋白表达与细胞内钙浓度变化有关,与钙的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5.
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δ (PPARδ) in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in adipocyte. Methods :Lentivirus-mediated RNA interference (RNAi) was used to block the expression of PPARS in 3T3-L1 cells. In order to induce inflammation in 3T3-L1, cells were stimulated with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20 ng/ml) for 4 h. The expression of PPAR8, nuclear factor κB (NFκB) and C reactive protein (CRP)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PPARδ was reduced by 80% after RNAi. Blockage of PPARδ promoted the expression of CRP and NFκB in cells stimulated with TNFα, but had no effect on normal cells. Conclusion: PPARδ is involved in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adipocyte. Blockage of PPARδ can promote the inflammation mediated by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NFκB and CRP in 3T3-L1 cells stimulated with TNFα.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3(TRPC3)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组分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病例246例,其中MS患者95例,高血压(EH)患者99例和糖尿病(DM)患者52例,进行体检和生化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方法鉴别TRPC3基因型,分析TRPC3基因多态性在MS组、EH组和DM组中的分布及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关系。结果 (1)TRPC3基因多态性GG、AA、A/G型在MS组、EH组和DM组中的分布频数无明显差异;(2)246例患者中GG型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明显高于AA和A/G。结论 TRPC3的基因多态性在3组代谢疾病中的分布频数无明显差异;其中GG型可能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有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激活心肌细胞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是否触发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介导的心肌肥厚信号通路。方法 培养Wistar乳鼠心肌细胞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和核酸合成,细胞内钙变化,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3(NFAT3)及锌指转录因子(GATA4),胚胎基因(α-actin,β-MHC)及即刻早期基因(c-fos,c-myc)表达。结果 给予IP3能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也增加心肌细胞蛋白和核酸合成,能明显致心肌细胞内钙增加;IP3刺激心肌细胞IP3受体,能明显激活心肌细胞CaN/NFAT3/GATA4信号通路,促使心肌细胞的早期即刻基因和胚胎基因表达。结论 激活IP3R介导的CaN/NFAT3/GATA4信号通路能显地促使心肌细胞肥大,这条信号通路不同于已知的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心肌肥厚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钠和钙离子转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429例住院病人分为高血压病组(EH,17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DM+EH,117例)、糖尿病组(DM,141例),比较三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并做分层分析.结果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高血压病组≤55岁男性患者中明显高于>55岁男性患者(P<0.01),女性患者的血浆TC、TG、LDL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55岁男性患者中主要表现为TG增高,同样>55岁女性患者的TC、TG、LDL也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在糖尿病组中,血脂变化与性别和年龄关系不大.结论年龄和性别对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血脂影响较大,糖尿病和高血压时血脂异常的类型有所不同,但高血压对血脂紊乱的程度无明显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