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目的 为探求一种理想的肠代膀胱重建的方法,设计并建立腹膜自体移植回肠膀胱重建的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随机选取封闭饲养的雌性成年实验用小型猪6只,体重28~33 kg,在全麻下行回肠浆肌层腔外直接剥离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重建手术(将选取的自体腹膜覆盖于带血供的回肠浆肌层表面制备成复合游离瓣膜,将其与膀胱残垣进行吻合修补重建新膀胱),术后5 d拔除双侧输尿管导管,7 d拔除气囊支撑尿管,观察排尿情况。术后12周在麻醉下行膀胱造影及尿流动力学检查,之后予安乐处死动物,取出膀胱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结果 将6只猪进行手术实验,6只动物术后正常存活,无1只死亡,无腹膜炎、肠梗阻或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移植腹膜-回肠浆肌复合游离瓣膜均全部成活,术后拔除尿管观察动物排尿可,黄清,与术前对比无差异。术后膀胱形态及功能与术前比较无差异。病理学显示,术后12周可见重建膀胱部位所覆盖腹膜完全被尿路移行上皮取代,未见回肠上皮细胞再生与残留。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重建膀胱部分移行上皮完整致密、排列整齐,吻合交界处膀胱黏膜移行细胞连续,无中断及错位。结论 在动物(猪)腔外回肠浆肌剥离与自体腹膜移植替代肠黏膜扩大重建原位新膀胱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克服了肠代膀胱术后与肠黏膜分泌、吸收相关的并发症,但对于是否可以在临床应用,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术后尿流复道关键技术的设计以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我们对1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患者施行回肠+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以实现尿流复道,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患者心理准备、肿瘤预后的相关检查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判断。金属尿道探子支撑下分离尿道残端以备用。选取乙状结肠20cm纵行剖开形成肠袋,作为新膀胱的"U"部分。切除Bricker腹壁造瘘口,并以此段回肠形成半套叠状抗反流结构及新膀胱的"T"部分。"T"肠袋与"U"肠袋侧-侧吻合,共同形成"TU-Pouch"新膀胱。新膀胱最低点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自行排尿通畅,尿量350~400ml/次,日间排尿3~5次,控尿良好;夜间排尿2~3次,轻度尿失禁。逆行膀胱造影未见造影剂向输尿管反流,静脉肾盂造影见双侧肾盂输尿管显影良好,无积水。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的尿流复道手术是复杂的、高难度和高风险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有效的抗反流机制和良好的控尿功能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去甲斑蝥素抑制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对人膀胱肿瘤T24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含不同浓度去甲斑蝥素的RMPI-1640与T24细胞一起培养,分别在12h、24h、36h、48h、60h收集细胞进行MTT实验,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并筛选最佳药物浓度;用最佳浓度的药物与细胞共同培养,免疫印迹法检测作用不同时间后bcl-2和Bax表达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8、-9活性变化。结果:去甲斑蝥素在体外对T24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最佳浓度为60μmol/L;去甲斑蝥素(60μmol/L)与T24共同培养,随着作用时间延长Bax表达逐渐增强,bcl-2表达逐渐减弱;并且Caspase-3、-8、-9的活性均增加。结论:去甲斑蝥素在体外对T24细胞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激活Caspase-3、-8、-9活性,增强Bax和减弱bcl-2表达而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膀胱和膀胱癌细胞株中硫化氢(H2S)及其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和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表达,阐明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膀胱癌5637、T24、EJ、UM-UC-3细胞株和人膀胱永生化上皮SV-HUC-1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CBS和CSE蛋白酶表达水平,敏感硫电极法检测H2S产率;选取EJ细胞株进行药物处理,实验分组为,① 10 μmol·L-1硫酸氢钠(NaHS)组、50 μmol·L-1NaHS组、100 μmol·L-1NaHS组和对照组,MTT法检测24和48 h细胞生存率;②顺铂组(5 μg·L-1)、顺铂(5 μg·L-1)+NaHS(100 μmol·L-1)组,另设无药物处理为对照组,药物处理48 h,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率。结果:与SV-HUC-1细胞株比较,膀胱癌5637、T24、EJ和UM-UC-3细胞中CBS和CSE表达及H2S产率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外源性H2S可促进EJ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活性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与顺铂组比较,顺铂联合NaHS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H2S及其合成酶CBS和CSE在膀胱癌细胞株中有表达且高于膀胱正常上皮细胞,H2S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并降低顺铂的促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变类型和病变范围不同的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例、抗生素(121服环丙沙星)组18例、膀胱灌注(灌注羟基喜树碱)组26例、经尿道电切术(TUR)+膀胱灌注组23例进行治疗,根据病变类型和病变范围的不同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年。经统计学分析,局限型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56%,抗生素组63%,膀胱灌注组79%,TUR+膀胱灌注组81%;弥漫型患者对抗生素及膀胱灌注治疗均无效。结论:局限性腺性膀胱炎各个治疗组疗效相同;弥漫性腺性膀胱炎需行TUR+膀胱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浓度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对体外膀胱鳞状细胞癌细胞(BSCC)增殖的抑制作用,明确药物效果、最佳药物浓度及其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与BSCC共同培养,MTT实验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进而选出抑制肿瘤细胞的最佳药物及其最佳浓度。选用最佳浓度的最佳药物与肿瘤细胞共同培养,不同时间收集细胞,电子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在浓度60μmol/L、作用时间≥24h情况下,斑蝥素对BSCC的抑制作用随着斑蝥素的浓度(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斑蝥素具有较好的抑制BSCC增殖的作用,48h时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0μmol/L。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浓度60μmol/L的斑蝥素具有明显促进BSCC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斑蝥素具有较好的抑制BSCC增殖的作用,有望为BSCC化疗药物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在人胚胎胰岛干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构建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胚胎来源的胰岛干细胞(hPSC),探讨VEGF在胰岛干细胞中的体外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VEGF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利用293T细胞包装出病毒,按拷贝数分别为2、5、10转染胰岛干细胞,测定不同转染组VEGF的分泌水平.结果 含VEGF的病毒上清可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成功转染胰岛干细胞,经潮霉素筛选3 d后,对照组及拷贝数分别为2、5、10的转染组每1×106个细胞每小时VEGF的分泌量分别为(60.3±13.4)、(1622.0±302.0)、(2270.0±340.0)、(3090.0±465.0)ng/L.对照组与转染组间(P<0.05)以及各转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VEGF的慢病毒载体可以成功转染人胚胎来源的胰岛干细胞,使其持续高表达VEGF,通过改变转染拷贝数可在一定水平上控制VEGF的分泌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To transfec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gene into human pancreatic stem cells (hPSC) by lentiviral vectors. Methods VEGF gene was sub-cloned into the lentiviral transfer vectors which also encoded hygromycin gene. The recombinant lentiviral vectors were packaged by 293T cells through three plasmids transient co-transfection method using standard lipofectamine reagent.The viral titers were tested by transfecting 293T cells. hPSC were transducted under different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 VEGF secretion level was tes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s Lentiviral vectors encoding VEGF and hygromycin resistance gene were constructed. Using lentiviral vectors encoding VEGF, we successfully transfected hPSC, and the transfected hPSC expressed VEGF continuously. On the day 3 after screening by hygromycin, the content of VEGF secreted by 1 × 106 cells per h was (60. 3 ± 13.4), ( 1622.0 ±302. 0), (2270. 0 ±340. 0), (3090. 0 ±465. 0) ng/L respectively when MOI was 0, 2, 5 and 1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EGF expression was influenced by MOI ( P < 0. 05 ).Conclusion Lentiviral vectors encoding VEGF and hygromycin resistance gene were constructed and could be used to transfect human pancreatic stem cells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建立自体腹膜移植回肠浆肌层重建膀胱的家兔实验动物模型,为以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这种新的手术方法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使用封闭饲养的成年大耳白雌兔7只,体质量4.0~5.0kg,在静脉麻醉下行自体腹膜移植回肠浆肌层重建膀胱手术(选取近末段回肠祛除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取自体腹膜覆盖于带血供的浆肌层表面,再与缺损顶部及前壁部分的膀胱残垣进行吻合修补重建新膀胱),术后4、8周分别安乐处死动物,取出替代膀胱部位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7只进行手术实验,其中3只死于术后并发症,剩余4只术后正常存活,无肠梗阻、尿瘘或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所截取回肠段长约4.0cm,腹膜面积约4.0cm×2.5cm,移植腹膜均全部成活,术后观察动物排尿可,黄清。病理学:手术后4周可见移植腹膜全部存活,8周可见移行上皮完全取代腹膜覆盖重建部位,未见肠上皮细胞残留与再生。结论自体腹膜移植回肠浆肌层重建膀胱手术是可行的,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肠膀胱手术新方法,同时也为更加接近人体的大型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为这种新的手术方法可能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最基本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斑蝥素(CA)和去甲斑蝥素(NCTD)膀胱灌注对C57BL/6小鼠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5只C57BL/6小鼠参照相关文献建立膀胱肿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PBS组、CA组和NCTD组,每组15只,于造模后7d对小鼠进行膀胱灌注,PBS组、CA组和NCTD组分别灌注PBS、CA和NCTD 100μL,每4d一次,共5次.观察肿瘤大小、形态,计算膀胱质量,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显微镜下显示肿瘤细胞分化差,排列紊乱,形成不规则、分散的癌巢,有多数瘤巨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核浆比增大;核分裂相多见.核染色深,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肿瘤细胞分级属G3级.膀胱灌注治疗后PBS组、CA组和NCTD组肿瘤消失率分别为13.3%、80%、60%,膀胱质量分别为(253.2 ±34.7)、(158.3 ±29.4)、(181.2 ±30.5)g,CA组、NCTD组与PBS组相比,P均<0.01;CA组和NCTD组比较,P<0.05.病理检查发现CA组、NCTD组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数较PBS组明显增多,且CA组增多尤其明显;PBS组、CA组和NCTD组AI分别为5.82%±1.91%、22.81%±3.65%、17.56%±4.77%,三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CA和NCTD膀胱灌注有抑制膀胱肿瘤生长的作用,且能促进膀胱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