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0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富血供肝癌的碘油灌注剂量.方法:120例富血供的肝癌患者,实验组用大剂量碘油,对照组用常规剂量碘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肿瘤,一个月左右后,用CT扫描观察肿瘤区碘油沉积程度.结果:实验组碘油沉积良好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碘油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富血供肝癌,碘油沉积更密集,栓塞更彻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真菌荧光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和美蓝染色在马拉色菌毛囊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皮肤科门诊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00例,每例患者均于皮损处取3份标本,同时行荧光染色、PAS染色和美蓝染色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患者中,荧光染色阳性98例,PAS染色阳性91例,美蓝染色阳性93例,三者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荧光染色、PAS染色和美蓝染色在马拉色菌毛囊炎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美蓝染色法操作简单,对于初学者易于常握,且成本较低,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药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69和CD107a的表达,评价其与迟发型药物变态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采集20例药疹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按2×106细胞/孔种植于24孔板,给予致敏药物刺激,培养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染色并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69和CD107a分子的表达。结果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107a阳性、CD69阳性、CD107a与CD69双阳性细胞刺激前的比例分别为(0.41±0.18)%、(0.33±0.13)%、(0.12±0.06)%,经致敏药物刺激后分别为(0.38±0.28)%、(0.35±0.12)%、(0.14±0.08)%,刺激前后无明显差异,药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107a阳性、CD69阳性、CD107a与CD69双阳性细胞刺激前的比例分别为(0.45±0.25)%、(0.31±0.12)%、(0.15±0.07)%,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经致敏药物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69阳性、CD107a阳性、CD107a与CD69双阳性细胞表达比例明显增高[分别为(9.01±2.91)%、(1.78±0.76)%、(0.74±0.19)%],和健康对照组、药疹未刺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随着致敏药物浓度的增加,CD69和CD107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调。结论药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致敏药物刺激后CD69、CD107a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4.
51岁女性患者,双手背结节逐渐增多伴压痛10年,否认关节痛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皮损组织病理学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组织细胞形成的栅栏状肉芽肿,中央可见胶原纤维变性。辅助检查:类风湿因子(RF)及抗溶血性链球菌O (ASO)阴性,血尿酸值正常,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多,自身抗体谱阴性。结合临床诊断:结节型环状肉芽肿。给予沙利度胺口服及皮损内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后皮损大部分消退。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主因躯干、双上肢红斑2年,于2010年8月7日就诊。患者2年前面部、躯干双上肢开始出现红斑,并进行性增多,偶伴瘙痒。皮损遇热或进食辛辣食物加重。无关节肿痛、口腔溃疡、皮肤黏膜出血、吞咽困难等不适。平素体健,无酗酒史。家族中无类似发病者。院外多次诊断"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部分皮损给予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无明显缓解。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求一种理想的肠代膀胱重建的方法,设计并建立腹膜自体移植回肠膀胱重建的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随机选取封闭饲养的雌性成年实验用小型猪6只,体重28~33 kg,在全麻下行回肠浆肌层腔外直接剥离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重建手术(将选取的自体腹膜覆盖于带血供的回肠浆肌层表面制备成复合游离瓣膜,将其与膀胱残垣进行吻合修补重建新膀胱),术后5 d拔除双侧输尿管导管,7 d拔除气囊支撑尿管,观察排尿情况。术后12周在麻醉下行膀胱造影及尿流动力学检查,之后予安乐处死动物,取出膀胱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结果 将6只猪进行手术实验,6只动物术后正常存活,无1只死亡,无腹膜炎、肠梗阻或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移植腹膜-回肠浆肌复合游离瓣膜均全部成活,术后拔除尿管观察动物排尿可,黄清,与术前对比无差异。术后膀胱形态及功能与术前比较无差异。病理学显示,术后12周可见重建膀胱部位所覆盖腹膜完全被尿路移行上皮取代,未见回肠上皮细胞再生与残留。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重建膀胱部分移行上皮完整致密、排列整齐,吻合交界处膀胱黏膜移行细胞连续,无中断及错位。结论 在动物(猪)腔外回肠浆肌剥离与自体腹膜移植替代肠黏膜扩大重建原位新膀胱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克服了肠代膀胱术后与肠黏膜分泌、吸收相关的并发症,但对于是否可以在临床应用,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背景: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症状常受情绪影响,但情绪因素在贲门失弛缓症发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了解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近1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并完成扩张治疗的34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通过发信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诱因和症状加重原因、症状以及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结果:共收回问卷166份,应答率为47.8%。发病有明显诱因者占63.9%.其中受情绪影响51.2%,过度劳累21.1%,工作压力15.7%,应激事件15.7%;症状加重有明显原因者占62.0%.其中受情绪影响48.8%,过度劳累27.7%,应激事件15.7%,工作压力12.7%。扩张治疗后,患者8项症状均显著改善(P〈0.05),但各维度生活质量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心理因素可诱发、加重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症状。扩张治疗可使患者的食管、气道等症状明显改善,并有维持疗效的作用。但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生活质量仍明显低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间的关系,以加深对症状重叠现象的认识和指导诊治.方法 将103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分为有重叠症状和无重叠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情绪状态(自评量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焦虑和抑郁状态(Zung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SF-36问卷中文版)方面的差异.结果 ① 103例FD患者中·39例(37.9%)无重叠症状,64例(62.1%)有重叠症状.②有重叠症状组的情绪状态中表现为"欠佳"和"很差"者分别为39.1%和20.2%,比无重叠症状组高(15.4%和12.8%,P=0.018).③有重叠症状组的睡眠状况表现为"欠佳"和"很差"者分别为45.3%和11.0%,比无重叠症状组高(19.1%和7.7%,P=0.018).④有重叠症状组合并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比例为49%和68%,比无重叠症状组高(19%和44%,P值分别=0.004和0.022).⑤有重叠症状组心理复合分为32.8,精神健康为47.9,活力为47.1,比无重叠症状组低(37.0、57.8和57.0,P值分别=0.045、0.015和0.026).结论 异常精神心理因素与FD患者症状重叠现象间存在联系,提示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重叠症状产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索消化道复杂手术后胰胆系统疾病内镜诊治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4例复杂消化道手术(2例Roux-en-Y术、2例Whipple术)后进行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其中1例患者为单纯双气囊小肠镜探查手术后胆肠吻合口,3例为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结合ERCP技术.结果 1例患者成功实施治疗性ERCP,其余3例患者明确了诊断.4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出血、穿孔等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气囊辅助内镜检查法结合ERCP技术是消化道复杂手术后胰胆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