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足部反射区按压法,随机检查44例不同人群,以观察此法对疾病和症状(以下简称病症)判断的准确性,检查结果表明,病症判断符合率为81.8 ̄97.7%,平均符合率为94%,判断病症的准确性较高,此法简单易学,无不良副作用,勿需特殊设备,对早期发现病人,预防疾病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适宜在群众中推广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快速培养纯化猪角朊细胞及复合羊膜体外培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快速培养和纯化猪角朊细胞的方法及观察角朊细胞在脱细胞羊膜上的生长状况,为组织工程皮肤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加10%胎牛血清的人无血清角朊细胞培养基(defined keratinocyte-SFM,DKSFM)培养原代猪角朊细胞,分别用DKSFM(A组)、加5%胎牛血清的DKSFM(B组)、加10%胎牛血清的DKSFM(C组)培养传代猪角朊细胞,于接种后1、3、5和7 d观察猪角朊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曲线.利用猪角朊细胞与培养瓶黏附牢固的特点,用0.02%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和0.05%胰蛋白酶分步消化,纯化细胞.将第2代猪角朊细胞接种在冻干脱细胞羊膜上,直接苏木素染色、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猪角朊细胞在脱细胞羊膜上的生长状况.结果采用加10%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原代猪角朊细胞,细胞生长速度快,形态好,培养5 d铺满培养瓶底60%~70%.B组培养的传代猪角朊细胞生长速度较C组培养猪角朊细胞生长速度快.A组培养传代的角朊细胞,细胞生长缓慢.用0.02?TA和0.05%胰蛋白酶分步消化的方法纯化猪角朊细胞,可获得纯度为95%以上的猪角朊细胞.将第2代猪角朊细胞接种在脱细胞羊膜后12 d,可形成单层细胞,呈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14 d和16 d细胞进一步密集,16 d细胞出现老化.结论 10%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原代猪角朊细胞,5%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传代猪角朊细胞,细胞生长速度快.用0.02?TA和0.05%胰蛋白酶分步消化的方法纯化猪角朊细胞,可以获得高纯度猪角朊细胞.脱细胞羊膜为猪角朊细胞提供良好的支架,接种培养后12 d,细胞形态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两种非病毒载体介导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转染方式对脐血干/祖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免疫磁珠分选CD34 脐血干/祖细胞,平均分为3组,即未转染EGFP组、阳离子聚合物转染EGFP组和电穿孔转染EGFP组,将各组脐血CD34 细胞接种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构建的二维培养体系中在无外源性细胞因子情况下进行体外培养,7 d后进行集落形成单位(CFU)实验和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单位(HPP-CFU)实验.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EGFP的CD34 细胞集落形成,Wright-Giemsa 染色了解其分化情况.结果 阳离子聚合物转染和电穿孔转染都可减少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形成的数目,且集落的大小也较未转染组小(P<0.05).电穿孔转染组荧光集落形成的数目多于阳离子聚合物转染组,且所形成的荧光集落更大更亮(P<0.05).两种转染方式的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培养后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 这两种非病毒载体介导EGFP基因转染方式均可造成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特性不同程度的损害.但电穿孔转染方式对于造血干/祖细胞体外生长损害较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要小,且转染效率更高,转染基因表达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异种脱钙骨基质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制备的异种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植入体内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取猪四肢长管状骨皮质骨经理化处理后,制备脱脂脱钙(材料A)和脱脂脱钙去细胞(材料B)两种粒径为250~810 μm的DBM颗粒和浸提液,骨颗粒脱脂脱钙后测钙、磷含量.采用标准的毒理学方法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实验、热原实验、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肌肉植入实验.结果 未脱钙皮质骨钙、磷含量分别为(189.09±3.12)mg/g和(124.73±2.87)mg/g:DBM颗粒的钙、磷含量分别为(3.48±0.09)mg/g和(3.46±0.07)mg/g;DBM颗粒钙、磷含量分别为未脱钙皮质骨的1.87%和2.69%.急性毒性实验:各组小鼠活动正常,7 d内小鼠无死亡,各组动物未见中毒症状或不良反应;7 d后各组小鼠体重日平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内刺激实验观察显示,注射材料A、B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处无明显红斑、水肿和皮肤坏死,极轻微刺激.热原实验两组动物体温升高最高均为0.4℃,符合<0.6℃的国家标准.材料A浸提液的溶血率为1.14%,材料B为0.93%,符合<5%的国家标准.异种DBM的细胞毒性为0~1级.肌肉内植入实验显示动物术后生存良好,各植入部位均未见组织坏死、积液及化脓感染.术后不同时间点植入材料A、B组局部细胞免疫定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M颗粒的毒性程度为无毒,皮肤无刺激,无热原性,溶血率<5%,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骨诱导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骨骼肌细胞的干预条件。方法取健康4周龄Wistar大鼠MSCs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C、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布满瓶底即为1代,取第3代MSCs,以5-氮杂胞苷10μmol/L、成肌分化因子0.1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 0.1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ng/ml进行联合诱导,使之分化。诱导后第9天,收集细胞,行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鉴定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呈贴壁生长,3~5d呈集落样生长,5~7d后有体积不等的多突成纤维细胞、较大的扁平多角形细胞、中等的多角形细胞和较小的三角形细胞。培养12d后,细胞融合,铺满瓶底,MSCs形态变化不明显。联合诱导后,部分细胞死亡,生长缓慢;7d后见细胞明显增殖,体积逐渐增大,呈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状;14d后,大量增殖的长梭形细胞开始增多;18~22d后,肌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核数亦明显增多,初生肌管与长梭形成肌细胞呈平行排列,间隔分布。MSCs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D44反应阳性,胞质呈棕褐颗粒,核周明显,CD34呈阴性反应;诱导后MSCs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均为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MSCs和诱导后MSCs大部分处于G0/G1期,分别占79.4%、62.9%,而G2/S/M期仅占20.6%、36.1%。根据MTT绘制生长曲线,可见MSCs生长速度明显高于诱导后的MSCs。两种细胞并未达到平台期,都有继续增殖的趋势。结论在体外,MyoD、5-氮杂胞苷可以诱导MSCs向骨骼肌细胞定向分化,并伴有结蛋白和骨骼肌肌球蛋白阳性表达;定向诱导后MSCs增殖期比例大,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纯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兔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SCs,BMSCs)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观察。方法取足月待产新西兰大耳白兔1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技术从兔胎盘对PMSCs进行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取2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1只,采用直接贴壁法从后肢骨髓中对BMSCs进行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CD44、CD105、CD34、CD40L)进行鉴定。将BMSCs与PMSCs第2代细胞分别与生物衍生骨进行复合培养5d,每条材料接种(1.0~1.5)×106个细胞,苏木素染色观察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情况。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分别与材料复合培养3d和8d的情况。结果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细胞均为贴壁生长,形态为均一成纤维细胞样。PMSCs增殖力强,细胞的增殖能力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有所下降,细胞体外培养10代后,生长速度减慢。两种细胞均表达CD44、CD105,不表达CD34、CD40L。复合培养5d,PMSCs和BMSCs在生物衍生骨表面生长,大量黏附,细胞积聚成团,相互连接成网状,孔隙内也可见细胞生长和增殖,并分泌基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培养3d,可见较多量的细胞在生物衍生骨上黏附,呈梭形或多角形;8d两种细胞均已大量增长,呈层状排列,细胞连接紧密,分泌大量基质,细胞周围有较多的网状胶原形成。结论PMSCs与BMSCs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的另一成体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定向分化及其在体内的形态发育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24只,向其左胫前肌处注射0.2ml无水乙醇,致其无菌坏死,右胫前肌注射等渗盐水0.2ml作为对照,制成动物模型后备用;取大鼠第3代BMSCs,5-氮杂胞苷、成肌调节因子(Myo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联合进行诱导分化。诱导后第9天,收集BMSCs,用BrdU标记并诱导后注射到大鼠双下肢胫前肌处,分别在3,6,9和12d取材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注射诱导后3d,实验组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注射单纯注射BMSCs的对照组,BrdU标记细胞向骨骼肌分化,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均为弱阳性表达,6,9d可见BrdU标记细胞向骨骼肌分化,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阳性表达,第9天更为明显,注射后12d后可见新生骨骼肌细胞形成肌小管,细胞核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强阳性表达。结论 大鼠损伤肌肉的微环境中,BMSCs可向骨骼肌定向分化,并伴有结蛋白和骨骼肌肌球蛋白阳性表达;定向诱导后BMSCs在体内成活率高,增殖速率快,向骨骼肌分化纯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钛酸钙(CaTiO3)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涂层,可应用于钛基医用植入体表面。目的:通过一种简单的热化学处理技术,在Ti6Al4V基体上制备均匀的CaTiO3涂层,同时通过培养成骨细胞观察涂层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将Ti6Al4V基体埋于无水硝酸钙(Ca(NO3)2)粉末中,并且升高温度;当温度处在Ca(NO3)2熔点以上时,在Ti6Al4V基体上能够生成一层均匀的CaTiO3层。同时在热化学处理温度为570℃的Ti6Al4V基体材料上进行成骨细胞培养,观察所制备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该涂层转化只有在Ca(NO3)2熔点(561℃)以上时才会发生,同时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CaTiO3晶体尺寸随之增大;经过热化学处理后的样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该方法简单、有效,所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在钛植入体表面处理中获得应用,以提高金属表面与细胞、组织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鲜人羊膜移植术对中重度早期眼表碱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41眼中重度早期眼表碱烧伤进行单层或多层羊膜移植术,联合局部给予典必殊眼液及眼膏点眼,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Ⅱ度~Ⅲ度眼表碱烧伤29眼,角膜上皮愈合良好。Ⅳ度烧伤12眼,6眼角膜上皮愈合良好,5眼发生持续性上皮糜烂,1眼角膜溶解穿孔,所有病例均无排斥反应及睑球粘连。结论 单纯羊膜移植术是Ⅱ度~Ⅲ度早期眼表碱烧伤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Ⅳ度烧伤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