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选用一组国产敏感特异的McAb,采用APAAP桥联免疫酶标组化染色技术对40例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不一致的急性白血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2例形态学难以分类或虽能分类但与免疫学分型不同的急性白血病均有明确的细胞系列特异性标记表达。其中B-ALL14例、T-ALL1例、ANLL2例、同时表达T和B系相关分化抗原的双标-ALL 11例、HAL4例,同时表达淋巴和髓系相关的特异性标记。有8例未测到任何标记抗原,归属于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讨论了对白血病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途径和近年研究的最新进展。大量临床前期研究证明,本疗法在技术上是可行性的,有希望成为根治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4.
5.
用国产显色三肽CBZ-gly-pro-arg-pNA为底物测定血浆纤溶酶原(plg)活性,选择链激酶(SK)为plg激活物,向待测标本中加入足量的SK与plg形成具有纤溶酶活性的复合物,对实验系统中的显色底物产生酰胺分解作用,裂解出显色集团对硝基苯胺。血浆中plg活性与显色反应呈正相关。作者对实验的最佳条件和影响因素作了讨论。用本法测定60例健康者plg活性,提出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00.00±8.69%(■±S)。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 (TNF)根据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TNF α和TNF β ,分别由激活的单核 /巨噬细胞和T、B淋巴细胞产生。TNF的功能发挥主要是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 FR)介导的。TNFR存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表面 ,现已证明多种肿瘤细胞 ,如细胞株K5 62、HL60及新鲜采集的毛细胞白血病和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表面都有TNFR ,且较非肿瘤细胞更易脱落。TNFR有两种类型 :TNFR α和TNFR β,分子量分别为 75kD和5 5kD ,TNF α和 β都能与两型受体结合 ,但亲和力不同。两型TNF…  相似文献   
7.
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铺层的双层细胞培养,观察内皮细胞和几种细胞因子对正常人和再障患者粒系造血的影响。方法以人内皮细胞作铺层,作体外骨髓CFU-GM半固体双层培养,并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GM-CSF、IL-2、IL-6和LAK细胞上清,观察内皮细胞和细胞因子对正常人和再障患者粒系造血的影响。结果在有内皮细胞的培养体系中CFU-GM的产率均显著高于无内皮细胞的相应培养体系。在无内皮细胞时,IL-6和LAK上清显示出与GM-CSF相似的粒系造血刺激作用。对15例初诊慢性再障患者骨髓粒系祖细胞培养结果表明,无内皮细胞存在时,无论向培养体系中加入何种细胞因子,均无集落生成,而在有内皮细胞的双层培养中,部分患者骨髓可见CFU-GM集落生成。结论内皮细胞对正常和再障粒系造血均有明显影响,并提示再障造血障碍有微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了2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Ⅱ(sTNFR Ⅰ、sTNFRⅡ)水平,以探讨TNF及其可溶性受体在MD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血液科住院患者。依据MDS国内诊断标准[1]确诊的MDS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3~72岁,中位年龄为44岁。RA 18例,RAEB 6例,RAEB-t 1例。所有患者采集标本前未用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药物治疗,最近一个月未输血,采集标本时患者无感染表现。对照组血液标本24例,取自健康献血员,男14人,女10人,平均年龄39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寻求治疗免疫诱导再障的方法。方法:BALB/c小鼠72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实验组(64只)及正常对照组(8只)。实验组小鼠首先制造再障模型。将制模后小鼠再分为模型对照组(40只)及甘草酸组(24只)。将甘草酸组再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天经灌胃分别给予10、20、30mg/(kg.d)甘草酸,连续14 d,于第15天脱臼处死小鼠,分别检测血象、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CFU-GM、BFU-E,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其余40只模型对照组小鼠每天经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并分别于第3、5、7、10、15天各处死一批次小鼠。8只正常对照组小鼠只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指标同上。结果:甘草酸组WBC、Hb、BMNC、CFU-GM、BFU-E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模型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凋亡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甘草酸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P<0.05,P<0.01),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甘草酸通过促进成熟淋巴细胞凋亡而有助于免疫诱导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诱导NB4细胞TRAIL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的表达及其治疗APL的机制。方法:采用RT—PCR检测TRAIL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0^-6mol/L的ATRA作用6h或10^-6mol/L的As2O3作用12h,即可诱导TRAIL基因表达。结论:ATRA或As2O3能诱导NB4细胞TRAIL基因表达,TRAIL基因可能以类似“旁分泌”的作用方式杀伤NB4细胞。诱导TRAIL基因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ATRA或As2O3治疗APL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