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HSC)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应用最为成熟的成体干细胞,对其表型和功能特点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对于干细胞的基本功能——自我更新的调控机制仍然未有明确的认识。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内在因素对HSC自我更新具有强大的调控能力,如Wnt信号途径、Notch信号途径、同源盒(HOX)转录因子家族等可以调控HSC的自我更新能力。我们就HSC自我更新的调控途径和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危重并发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HSCT后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3例符合PCP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PCP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1 d;影像CT以弥漫性磨玻璃样渗出影为主。血清β-1,3-D葡聚糖(BDG)中位数为894.25 ng/L,共有91.3%的患者大于60 ng/L;60.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10 9/L;65.2%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200/μL。21例患者在肺泡灌洗液mNGS中检测到肺孢子菌属序列,15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治疗上给予TMP-SMX抗肺孢子菌后18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死亡。 结论:HSCT后患者并发PCP为肺部急症,进展较快,常合并混合感染,血清BDG升高对PCP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肺泡灌洗液中二代测序(mNGS)对肺孢子菌敏感性高,及早进行肺泡灌洗,有助于早期诊治,明显降低病死率;PCP患者进展为需要机械通气及高流量吸氧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1例初发伴有rob(13;21) t(15;17)(q22;q21)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在常规核型分析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应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CDF-FISH)和RT-PCR技术进一步检测该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分子生物学异常.并结合文献分析此类伴少见变异易位APL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均符合APL.初诊时免疫表型分析髓系标志呈阳性,R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患者核型为45,XX,rob(13;21)t(15; 17) (q22;q21) [6]/45,XX,rob(13;21)[14],FISH结果显示68.9%的细胞为典型的t(15;17)模式,RT-PCR结果显示PML-RARα融合基因水平为25.8%.经诱导化疗、巩固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核型为45,XX,rob(13;21) [20],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细胞率为2.5%,PML-RARα融合基因水平为0.003%.结论 伴特征性的rob(13;21)t(15;17)(q22;q21)的APL十分罕见,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基本符合APL的临床特点;该染色体异常对APL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仍需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5.
患者,女,49岁。于2005年4月初无明显原因胸痛,双下肢疼痛。血常规:WBC4.64×10^9/L,Hb127g/L,BPC43×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始幼稚细胞占0.905,胞体中等大小,不规则,胞核类圆形,核仁数个,胞质少呈深蓝色,全片见巨核细胞20只。过氧化物酶阴性,糖原染色部分颗粒状,少数块状阳性。非特异性酯酶阴性。  相似文献   
6.
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HGFs)对健康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作用,并比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用及G-CSF联合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动员效果.方法:52例健康供者分成G-CSF单用组(34例)及与GM-CSF合用组(18例),分别采用G-CSF(5 μg·kg-1·d-1)及G-CSF(3 μg·kg-1·d-1)+GM-CSF(2 μg·kg-1·d-1),连续皮下注射5~6 d动员,采集PBSC.动员前后动态检测外周血及采集物MNC、CD34+细胞、CFU-GM计数.52例血液病患者接受上述供体动员之PBSC并行异基因PBSC移植(Allo-PBSCT).结果:动员后CD34+细胞及CFU-GM分别较动员前增加10.83及8.7倍,并在第5~6天达到高峰;G-CSF单用及与GM-CSF合用均可有效动员CD34+细胞和CFU-GM,但合用较单用更有效(P<0.05);所有患者接受Allo-PBSCT后均满意获得造血重建;随访观察至今应用HGFs对健康供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小剂量G-CSF单用和与GM-CSF合用均能安全、有效动员健康供者PBSC,但以合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三种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化疗药物及方案的深入研究明显提高了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我科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治疗初发白血病近 2 0 0例 ,完全缓解 (CR)率年均保持在 70 %水平。本文选择其中分别应用蒽环类药物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米托蒽醌(MIT)、柔红霉素 (DNR)联合阿糖胞苷 (Ara- C)方案 ,连续 2个疗程治疗的初发急性白血病和应用以上方案治疗的复发患者共 96例 ,对其在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照 FAB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症状、血常规、骨髓形态学检查、细胞组织化学、免疫标记、染色体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有dic(9;20)(p11-13;q11)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和24h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别以9号和20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2例患者的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ALL诊断,免疫表型分析B淋系标志阳性(CD10+、HLA-DR+);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2例患者均为dic(9;20):例1为45,XY,der(9)t(9;20)(p11;q11),-20[20],例2为45,XX,der(9)t(9;20)(p13;q11),t(9;22)(q34;q11),-20[10]/46,idem,+8[16]/47,idem,+8,+21[14];其中1例经双色FISH检测证实9号和20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且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结论dic(9;20)(p11-13;q11)是一种少见的重现性核型异常,可能和ALL有特殊的联系.FISH技术是检测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讨遗传性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Ⅰ(P5'N-Ⅰ)缺乏症的发病机制,在纯化人红细胞P5'N-Ⅰ的基础上,分别用质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其分子量及氨基酸组成,同时将该酶经胰蛋白酶水解后进行微量测序,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质谱分析表明在蛋白电泳呈一条带的纯化的人红细胞P5'N-Ⅰ中发现3种分子量成倍数关系,且质谱图曲线非常吻合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6 952.9,55 476及110 938.测出1个酶解肽片段N末端的10个氨基酸序列为:I-E-G-P-T-I-R-Q-I-E.在数据库中未发现同源性片段.氨基酸分析表明该酶至少由18种氨基酸,约2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结论:人红细胞P5'N-Ⅰ可能为一种多亚基组成的变构酶,生理状态下可能存在同源二聚体或四聚体.所测氨基酸序列可作为筛选目的基因的探针.所测氨基酸组成为确定其蛋白一级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移植物中含有肿瘤细胞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 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人造血干 /祖细胞表面表达CD3 4抗原 ,而许多肿瘤细胞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不表达CD3 4抗原 ,采用纯化的自体CD3 4 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等肿瘤 ,可能达到净化移植物的目的。我们采用纯化的自体外周血CD3 4 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2例取得成功 ,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例 1,男 ,13岁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ⅢA 期 ,原始淋巴细胞性、弥漫型 ,经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 )等方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