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细胞免疫状态及HBV DNA水平方面的差别,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可能原因.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分类检测、荧光定量PCR测量血清中的HBVDNA.结果 在HBVDNA水平方面,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均值为(5.13±1.43)Log,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的(6.29±1.70)Log(P<0.05);在T淋巴细胞分类方面,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CD8 T显著高于HBeAg阳性患者,分别是:23.25±3.79和20.69±3.30(P<0.05),总T、CD4 T及CD8 /CD8 比值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可能与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具有相对较强的细胞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菌落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艾滋病患者感染HIV-1病毒的gag、env和pol基因变异情况,为艾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HIV-1艾滋病患者全血标本,提取HIV-1cDNA,进行巢式PCR和菌落PCR,并测序。结果巢式PCR检测70份全血标本HIV-1病毒gag、env、pol基因,分别有50、44和59份阳性,电泳检测3种基因巢式PCR产物分别为650、650和1 100bp。挑取阳性克隆体进行菌落PCR,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750、750和1 200bp。分析3种基因序列,有两份标本gag基因在其片段尾部第118和119位间插入一个氨基酸;env基因的V3环顶端存在6种四肽序列变异方式,即GPGR、GPGQ、GQGR、GPGA、GLGR、GPGK;pol基因在PR区的第40位发生了氨基酸突变,即由TGG变异为TAG,在其第52位同样也发生了突变,由GGT变异为AGT,而在RT区第153位发生了无义突变,即突变为终止密码子。结论本地区艾滋病患者感染HIV-1病毒的gag、env和pol基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可供治疗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LA-DRB1*11、14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广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相关性肝病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1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方法检测HLA-DRB1*11、14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HBV感染相关性肝病的关系.结果:在HBV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ASC)、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 cinoma,HCC)组中,HLA-DRB1*11的基因频率分别为4.0%、8.6%、18.9%、5.0%,与正常组(7.3%)比较,LC组P=0.009;HLA-DRB1*14的基因频率分别是36.0%、30.7%、32.2%、35.0%,与正常组(19.3%)比较,P值分别为0.016、0.025、0.024、0.035.结论:(1)HLA-DRB1*14是ASC、CHB、LC、HCC的易感基因;(2)HLA-DRB1*11是乙肝肝硬化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TTV与HBV、HCV的重叠感染与HCC家庭聚集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重叠感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高发家庭成员组及无癌家庭成员组中TTVDNA、HBV DNA、HCVRNA阳性率分别为35.4%(46/130)、29.2%(38/130)、10.0%(13/130)和 24.6%(32/130)、10.8%(14/130)、3.8%(5/130),两组间TTVDNA、HBVDNA、HCVR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4、RR=1.81、95%CI=1.018~3.219;χ2=14.97、P=0.000 1、RR=3.765、95%CI=1.88~7.54;χ2=3.91、P=0.048、RR=2.84、95%CI=0.972~8.29).两组TTV与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7.7%(10/130)、3.8%(5/130)和1.5%(2/130)、1.5%(2/130),TTVDNA HBVDNA感染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591 4、P=0.018 0、RR=5.33、95%CI=1.15~24.84);而TTVDNA HCVRNA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1 3、P=0.250 4、RR=2.56、95%CI=0.49~13.44).结论:TTV、HBV、HCV感染以及TTV和HBV的重叠感染与广西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 TTV和HBV重叠感染在致肝癌上无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细胞免疫状态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HBeAg阴、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水平与CD8 T淋巴细胞比例之间存在正相关,而与CD4/CD8比值之间存在负相关,γ值分别为0.567,-0.601,均P<0.01;与总T、CD4 T淋巴细胞比例无相关关系.HBeAg阳性组患者的HBV DNA水平与总T、CD4 T、CD8 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关系.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与机体细胞免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LA-DRB1*14和*15等位基因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以1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PCR-SSP方法对研究对象外周血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 HLA-DRB1*14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χ2=9.925,P=0.002,OR=3.450,95%CI:1.555~7.655),HLA-DRB1*15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0,P=0.262,OR=1.538,95%CI:0.723~3.274)。结论 HLA-DRB1*14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易感基因,HLA-DRB1*15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LA-DRB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相关性.方法 以37例按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PCR-SSP方法对HLA-DRB1*7及HLA-DRB1*13两个等住基因进行检测,分析这两个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HLA-DRB1*07和HLA-DRB1*13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λ2=8.707,P=0.003,OR=19.38;λ2=21.808,P:0.000,OR=2.222).结论 HLA-DRB1*07和HLA-DRB1*13等位基因的缺失可能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LA—DRB1*14,15等位基因与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标准全程接种的广西籍汉族健康大学生896名,于末次接种后第6个月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对无、低应答者再次接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0μg,4周后筛选出无、低应答者99名与随机选取的中、强应答者136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SSP技术检测外周血HLA-DRB1*14,15等位基因。结果:HLA-DRB1*15在中、强应答组中的表达频率为23.53%,显著高于无、低应答组的表达频率(12.12%)(P〈0.05);HLA—DRB1*14在无、低应答组和中、强应答组的表达频率分别为8.08%和15.4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广西汉族人群HLA—DRB1*15表达与乙肝疫苗中、强应答相关,HLA-DRB1*14与该人群免疫应答水平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HLA-DRB1*07,13等位基因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机体HLA-DRB1*07,13等位基因对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10 μg/次,0、1、6月)的广西籍汉族健康大学生896名,于末次接种疫苗后的第6个月采血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对无或低应答者再次接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0 μg,4周后筛选出无或低应答者99名及初次检测中或强应答者136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SSP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HLA-DRB1*07,13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HLA-DRB107在无或低应答组中的表达频率为16.16%,显著高于中或强应答组的表达频率(4.41%)(P<0.05);HLA-DRB1*13在无或低应答组和中或强应答组的表达频率分别为1.01%和3.6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无或低应答与HLA-DRB1*07基因密切相关;而HLA-DRB1*13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及肝癌高发区人群HBV及其基因型与肝癌发生及家庭集聚性现象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HBV DNA进行检测,并用PCR-SSP进行HBV基因分型,对该地区的52例肝癌患者、肝癌高发区内的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无癌家庭成员250人中感染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无癌家庭成员、肝癌患者HBVDNA阳性率分别38.80%(97/250)、21.20%(53/250)、96.15%(50/52),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无癌家庭成员HBVDNA阳性率显著低于肝癌患者阳性率(X2=105.97,P<0.01).肝癌高发家庭成员中A型3例(3.09%)、B型39例(40.21%)、C型1例(1.03%),无癌家庭成员中A型1例(1.89%)、B型34例(64.15%),肝癌患者中A型1例(2.00%)、B型33例(66.00%)、C型3例(6.00%),3组均未发现D、E、F等基因型,各组间HBV基因型的率无差别(X2=4.89,P>0.05).结论 广西地区、广西肝癌高发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广西肝癌的发生及家庭集聚性现象与HBV感染有关,但与HBV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