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球囊阻断经逆行静脉闭塞术(balloon retrograde venous occlusion,BRTO)是治疗胃肾分流的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能有效防止异位栓塞[1-3],但是,逆行静脉注射硬化剂可能存在胃底静脉曲张消失不完全,需再次胃镜下注射治疗[4]。单纯胃镜下注射硬化治疗,由于存在分流通道,异位栓塞的风险较高。因此,我们采用了改良球囊逆行静脉阻断术联合胃镜下注射硬化治疗胃肾分流胃底静脉曲张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生素C在食管碘染色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68例食管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碘染色后行ESD。术前胃内注入0.4%维生素C生理盐水40 mL,再行食管碘染色,碘染色完成病变标记后,用0.4%维生素C生理盐水20 mL冲洗食管,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行手术的患者为A组(n = 31);食管碘染色完成病变范围标记,常规生理盐水冲洗碘液,然后行手术的患者为B组(n = 37)。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标本横径、咽喉部不适、胸腹部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胃体内镜下黏膜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咽喉部不适、手术时间和标本横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和B组胸腹部疼痛评分分别为(1.29±0.59)和(3.54±1.26)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13,P = 0.001);A组镇痛药使用率为0.00%(0/31),与B组镇痛药使用率13.51%(5/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2);两组患者内镜下胃体黏膜情况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6.15,P = 0.000)。结论 食管碘染色ESD术前胃底注入维生素C生理盐水,碘染色完成病变标记后,再予以维生素C生理盐水冲洗,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增加患者舒适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在线教学已经成为病理学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网络在线教学成为疫情下顺利完成病理学工作的唯一途径.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病理学系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为对象,分析和讨论了在新冠疫情期间病理学全网络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为未来建立和完善病理学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复合型方式提供借鉴和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最常用的筛查结直肠癌DNA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方法是免疫组化检测错配修复(MMR)基因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基于PCR检测多个微卫星位点判断有否微卫星不稳定(MSI)这2种方法,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比较这二种检测之间的一致性,并对分子病理室作室内质量控制。 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湖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癌368例手术切除标本,免疫组化常规检测癌组织MLH1,PMS2,MSH2及MSH6这4种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任一蛋白完全缺失,判读为MMR蛋白缺失(dMMR);如癌细胞4个MMR有多少不等的核着色,判读为MMR无缺失(pMMR)。选取其中的65例行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MSI,其中28例为pMMR,37例为dMMR。然后对这65例组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Bethesda推荐的5个微卫星位点。比对这65例患者上述二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分析、整理其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368例结直肠癌中有37例免疫组化结果为dMMR中,其余331例为pMMR。37例中剔除2例后对其中35例行毛细管PCR法检测,显示高频MSI者32例,微卫星稳定(MSS)者3例。选取331例中的28例行PCR检测,显示MSS者27例,MSI-H者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0%和90.0%,PCR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4%和96.4%;二者总的一致性为93.7%。伴MSI的结直肠癌原发灶以右半结肠最多见(占48.6%),病理形态以低分化腺癌伴淋巴细胞浸润和粘液分泌最常见,病理TNM分期以Ⅱ期和Ⅲ期为主。 结论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和基于PCR的毛细管电泳法检测MSI二者的一致性高,其中免疫组化法可以作为临床初筛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一种经济而便捷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法在封闭医源性胃肠黏膜缺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我科消化内镜中心对胃肠道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形成较大创面的患者资料,其中42例采用我科自创的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研究组),余21例创面旷置(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评估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研究组ESD术后创面直径(1.4±0.8)cm,对照组创面直径(1.2±1.0)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创面,每个患者平均使用金属夹4~6个,尼龙绳1~2个,创面缝合满意,成功率100%,术后5例(5/42,11.9%)出现一过性发热,4例(4/42,9.5%)出现腹痛、腹胀;对照组中4例(4/21,19.0%)出现发热,6例(6/21,28.6%)出现腹痛、腹胀,2例(2/21,9.5%)术后创面出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4.52±1.27)d,对照组住院时间(6.94±1.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研究组1个月后创面均愈合良好,可见疤痕形成,有6例患者金属夹及尼龙绳未脱落,2个月后复查内镜,创面光滑,愈合良好,仅1例患者金属夹及尼龙绳未脱落;对照组1个月后随访,3例患者创面形成巨大溃疡,2个月后复查内镜,其中1例患者溃疡面愈合较差.结论 单钳道内镜跨越式荷包缝合法修补ESD术后较大创面术后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创面愈合好;该法安全而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创面局部喷洒硫糖铝凝胶和苦参素(OM)的混合液对食管瘢痕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并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黏膜内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ESD。依据系统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术后创面喷洒硫糖铝凝胶与OM注射液的混合液,对照组术后创面喷洒硫糖铝凝胶。观察两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个月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临床症状,进行吞咽困难程度评分并计算食管再狭窄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2个月创面瘢痕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 45.0%,P<0.05)。术后2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未见溃疡,局部可见瘢痕形成,部分患者狭窄处黏膜皱襞向管腔中央聚集。对照组18例患者完全愈合,1例呈愈合期溃疡灶(H1期),1例为瘢痕期溃疡灶(S1期)。研究组吞咽困难程度评分[(1.842±1.112)分vs.(2.526±0.905)分]与食管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