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比索洛尔改善充血性心衰心功能及心肌重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 (bisoprolol)对充血性心衰心功能及心肌重塑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12例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常规药物组 ,比索洛尔剂量起始量 0 .6 2 5 mg~1.2 5 0 mg,1次· d- 1 ,逐渐增加至最大剂量为 2 .5 mg~ 5 .0mg,1次· d- 1 .观察心功能、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 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 (L VESD)、射血分数 (EF)、舒张早期 E峰流速 /舒张晚期 A峰流速 (VE/ VA) .结果 比索洛尔组与常规药物组比较 ,比索洛尔治疗 3m o后有效者(87.7% )高于常规药物组 (6 6 .0 % ) ,P <0 .0 5 ;冠心病(87.9% )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衰 (91.9% )疗效明显好于常规药物组 (分别为 6 6 .7% ,6 7.4 % ) ;治疗 6 mo后重度心衰者疗效(90 .0 % )明显好于常规药物组 (6 5 .4 % ,P <0 .0 5 ) .治疗后比索洛尔组 L VESD[(44 .8± 3.9) m m vs(48.8± 4 .6 ) mm],EF[(40 .7± 7.5 ) % vs (35 .7± 5 .2 ) % ]优于常规药物组 (P<0 .0 1) ;L VEDD,VE/ VA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结论 比索洛尔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 ,促进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恢复 ,部分逆转心肌重塑 .  相似文献   
2.
恒磁场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恒磁场对离体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 .方法 将培养至 3~ 10代的人 VSMC,分别置于磁感应强度为 10 ,5 0 Gs的恒磁场中培养 48h,用MTT法和3 H- Td R掺入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 VSMC的增殖数量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 .结果 在恒磁场的作用下 ,实验组人脐动脉 VSMC的增殖数量在 10 Gs(0 .5 6 5±0 .0 96和 34 9± 82 )和 5 0 Gs(0 .6 42± 0 .0 92和 387± 91)显著低于对照组 (0 .716± 0 .0 48和 42 7± 86 ) (P<0 .0 5 ) ,而且阻止平滑肌细胞由静止期 (G0 / G1 期 )进入 DNA合成期 (S期 )和有丝分裂期 (G2 / M期 ) .结论 平均磁感应强度为 10 ,5 0 Gs的恒磁场抑制人脐动脉 VSMC增殖 ,磁疗对 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果糖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争  冯旭阳  贾国良  曹丰  李虎  李敬霞 《医学争鸣》2001,22(21):1973-1975
目的 观察果糖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 .方法  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果糖组 (70例 )和对照组 (6 8例 ) ,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 ,12导联心电图变化和心脏事件发生次数(心肌梗死、猝死、严重的心律失常 ) .结果 心绞痛发作次数 :果糖组和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前 (P<0 .0 1) ,治疗后果糖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0 .6 8± 0 .5 7)次· d- 1 vs(1.0 4± 0 .81)次· d- 1 ,P<0 .0 1];12导联心电图改善的比较 :果糖组 (4 9/70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 (36 / 6 8例 ,P<0 .0 5 ) ;心脏事件发生上 ,果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8/ 70例比 17/ 6 8例 ,P <0 .0 5 ) .结论 果糖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然属性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IgM亚类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部分小鼠巨噬细胞分为LDL组、铜(Cu)oxLDL组与对照组,LDL组、CuoxLDL组分别预先与LDL、冰CuoxLDL孵育,然后与对照组进行黏附实验。3A6,5G8和2H7分别与~(125)I-CuoxLDL混合,另取部分巨噬细胞分为3A6组,5G8组和2H7组,分别加入上述处理的~(125)I-CuoxLDL进行黏附实验。采用油红O染色以及细胞内脂质分析泡沫细胞。结果 CuoxLDL组结合~(125)I-Cuox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LDL组(P0.01)。5G8组和2H7组结合~(125)I-CuoxLDL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3A6组结合~(125)I-Cuox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G8组和2H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未活化的巨噬细胞未见油滴,3A6组有少量油滴,而对照组油滴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3A6组胞内胆固醇酯水平明显降低了45%,且TG水平明显降低170%(P0.01)。结论抗体3A6能够有效阻断未活化巨噬细胞与ox-LDL相结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72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39例全部抽出肉眼可见的红色、白色碎屑或红色血栓条,未发生无复流现象,远端小血管栓塞明显小于对照组(P=0.028).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能有效保护远端血管,吸出冠状动脉内血栓,避免远端血管栓塞.该方法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的情况下行介入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挽救生命,改善预后。再灌注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本文就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先天性腭裂修补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腭裂修补术的患儿40例,年龄2~14岁,体重8~30kg,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R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F组以异丙酚泵注,每隔15~20min按1!g/kg缓慢静注追加芬太尼。分别记录患儿诱导前、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后2min、手术开始后10min时的MAP、HR、SpO2,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苏醒拔管时间。结果:诱导后R组MAP、HR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平稳,而F组MAP、HR均显著下降,波动明显(P<0.05或P<0.01);两组SpO2无显著差异。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R组显著短于F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镇痛作用强,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徐瑞芬  冯旭阳  周天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3029-3030
麻醉学是一门高风险学科,麻醉科医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备灵活运用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并具备科学思辨的临床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合格的麻醉医学实用型人才,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与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为此,在麻醉学本科教学中,我们积极开展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把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法带入课堂,充分利用麻醉教学资源网站,注重素质教育等,进行教学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延  李成祥  王海昌  贾国良  曹丰  冯旭阳 《医学争鸣》2004,25(23):2148-2151
目的: 评价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急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临床选择2003-06/2004-03收住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发病2 h至3 d内急诊入院的AMI患者72例,根据意愿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介入治疗时使用远端保护装置). 实验组纳入39(男36,女3)例,平均年龄(56±12)岁;对照组纳入33(男27,女6)例,平均年龄(59±12)岁. 肘静脉采血查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CK-MB (CK-MB)含量,时间点分别为入院时、PCI术后8,16和24 h. 结果:①血清cTnI和CK-MB含量变化:实验组峰值均在术后8 h出现,且在16,24 h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别[cTnI 16, 24 h分别为(1201±814) vs (693±624) μg/L,P<0.01;(1100±1868) vs (417±365) μg/L,P<0.01. CK-MB 16,24 h分别为(4.92±1.32) vs (3.27±0.33) μkat/L,P<0.01;(3.02±0.13) vs (2.57±0.13) μkat/L,P<0.01]. ②两组住院期间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 结论: AMI急诊介入治疗时血栓和粥样斑块脱落破裂造成远端血管栓塞,出现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远端保护装置回收脱落碎片,有效预防无复流,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临床教学在于理论和经验并重,合格的临床麻醉医生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又要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能结合病情的不断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近年来,我们麻醉学教研室对临床医学系在麻醉科实习及学生考核进行了规范与改革,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