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rofileinterbodyfusiondevice,Zero—P)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初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2年lO月,将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27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脊髓型颈椎病4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13例。记录术前和术后3、12个月时颈部疼痛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SF一36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24例为单节段手术,3例为双节段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72±15)min,术中出血量(52.0±18.5)mL。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13.5个月,无一例内固定失败。所有患者颈部及双上肢疼痛明显改善,颈部VAS评分由术前(6.7±2.O)分降低到末次随访时(1.9±0.8)分(P〈0.05),上肢疼痛由(5.5±1.6)分降低到(2.0±O.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功能明显改善,NDI评分由(44.21±11.50)%降低到(14.73±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JOA评分由(8.3±3.4)分提高到(14.6±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SF-36中物理评分从(29.5±7.4)%改善至(50.6±9.1)%,心理评分从(33.7±6.4)%改善至(52.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8.7±7.1)。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5.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有4例患者(其中女性3例,男性1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3个月时仍有1例,6个月时完全消失。结论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操作简单,可显著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有效改善颈椎曲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在平战时,因头面部外伤导致眼球及眶骨严重损伤的病人,当眼球摘除后,眼窝深陷,眼睑由于斑痕而失去弹性,致使一般成品义眼修复效果差,影响美观,我们采用中空义眼支架的塑料修复体,为三位患者作了修复,经二年至三年的随访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期研究发现椎间盘细胞老化与椎间盘退变的特征性改变,如细胞数量减少,基质降解,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合成和分泌增加相关,在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细胞老化发生机制不同,复制老化为细胞老化的固有机制,而应激诱导早衰则加速了细胞老化,在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椎间盘细胞染色体和基因表达变化、细胞功能障碍、增殖能力丧失及基质合成改变,椎间盘发生不可逆性变化。因此,干预椎间盘细胞老化途径,延缓椎间盘细胞老化就有可能成为椎间盘治疗的新思路。该文就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细胞老化研究进展及潜在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于椎管内有骨块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单纯椎体成形术难以解除椎管内占位及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高,使其成为其应用的相对禁忌证,而传统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存在手术创伤大、螺钉松动及椎体高度丢失等问题。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患者31例。内固定后通过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情况、ODI评分评估腰背部功能情况、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胸腰椎正侧位片评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改善情况、Frankel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置入过程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伤椎均达满意复位,平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得到明显改善,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腰背部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以上所有指标治疗后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内固定后1周和内固定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内固定后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体前缘及椎间隙处少量骨水泥渗漏各1例,但均无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无新发骨折。说明联合应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伤椎椎体成形,不仅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椎体高度及强度,重建脊柱稳定性,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还可以使患者获得满意的腰背部功能,显著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伴椎管内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丹参酮ⅡA(TSⅡA)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兔纤维环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藻酸盐串珠立体培养兔纤维环细胞,将细胞分为7组,在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A组为空白对照不加入药物,B组加入4μg/ml TSⅡA,C组加入10ng/ml IL-1β,D~G组在给予10ng/ml IL-1β同时分别加入0.5、1、2和4μg/ml TSⅡA.于培养3d后行Na+-K+ATP酶活性检测、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检测、MTT法细胞增殖情况检测以及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G组Na+-K+-ATP酶活性(3.23±0.28U/mgprot)较C组(1.118±0.15U/mgprot)明显增高(P<0.01),与A组接近(3.57±0.15U/mgprot)(P>0.05).G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12.48±0.97U/mgprot)较C组(3.03±0.60U/mgprot)明显增高(P<0.01),与A组接近(14.24±1.56U/mgprot)(P>0.05).G组MTT试验吸光度(0.77±0.06)较C组(0.31±0.07)明显增高(P<0.01),随着TSⅡA浓度的升高.D~G组吸光度随着TSⅡA上升而上升.G组细胞死亡细胞比例和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21.08±1.46%和8.99±0.33%,均显著低于C组(43.11±2.7,P<0.01和11.71±0.32,P<0.01).结论:TSⅡ A能够减轻IL-1β对纤维环细胞能量代谢的抑制作用,从而改善纤维环细胞的增殖、死亡及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在等速肌力训练基础上,向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或玻璃酸钠对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KOA患者分为PRP组和玻璃酸钠组,每组25例。PRP组采用5 ml自体PRP进行膝关节腔内注射,每2周1次,连续6周;玻璃酸钠组采用2 ml玻璃酸钠进行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6周。术后两组均进行等速肌力训练,每周3次,连续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进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采用Biodex System 4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价患侧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PT)、总功量(TW)和平均功率(AP)。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WOMAC疼痛、僵硬、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WOMAC疼痛、僵硬、关节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玻璃酸钠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PRP组治疗3个月[(6.44±1.56)分]、6个月[(6.12±2.72)分]、12个月[(7.18±2.19)分]的WOMAC疼痛评分较低(P<0.05),PRP组治疗6个月[(2.11±1.07)分]、12个月[(2.55±0.77)分]的WOMAC僵硬评分较低(P<0.05),PRP组治疗6个月[(24.54±7.09)分]、12个月[(25.04±5.72)分]的WOMAC关节功能评分较低(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周后、12个月时在角速度60°/s、90°/s下的屈肌、伸肌PT、TW、AP均有所改善(P<0.05)。与玻璃酸钠组治疗后同时间点、同指标比较,PRP组治疗12个月时在角速度60°/s、90°/s下的屈肌、伸肌PT、TW、AP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自体PRP或玻璃酸钠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均能有效缓解KOA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但PRP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于椎管内有骨块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单纯椎体成形术难以解除椎管内占位及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高,使其成为其应用的相对禁忌证,而传统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存在手术创伤大、螺钉松动及椎体高度丢失等问题。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患者31例。内固定后通过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情况、ODI评分评估腰背部功能情况、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胸腰椎正侧位片评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改善情况、Frankel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置入过程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伤椎均达满意复位,平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 Cobb 角得到明显改善,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腰背部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以上所有指标治疗后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1周和内固定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体前缘及椎间隙处少量骨水泥渗漏各1例,但均无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无新发骨折。说明联合应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伤椎椎体成形,不仅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椎体高度及强度,重建脊柱稳定性,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还可以使患者获得满意的腰背部功能,显著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伴椎管内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问题,尤其是对于椎体后壁破裂患者更易发生骨水泥渗漏。目的:观察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修复的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ODI评分评估腰背部功能,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Frankel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影像学观察骨水泥渗漏、肺栓塞、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X射线评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应用阻挡钉纠正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36例资料。其中,股骨远端骨折15例,胫骨中上1/3骨折5例,胫骨中下1/3骨折16例。均采用闭合复位。术中透视发现骨折端成角畸形,根据骨折端成角的方向以及髓内钉在髓腔内的偏移方向,用阻挡钉辅助纠正骨折端成角畸形和维持骨折端的稳定。结果 36例获随访6-20个月,Karlstrom-Olerud临床评分:优,24例;良,10例;可,2例。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结合阻挡钉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可以有效矫正成角畸形,增加骨钉复合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自体牙再植术的抗免疫防变色处理黄吉军黄志洲外伤所致牙齿脱落在临床较为多见,为了保留患牙,保护牙列完整,免除镶牙修复,采用自体牙再植术治疗,完全可以恢复牙齿健康、咀嚼功能。现报告十余年来我院口腔科门诊接收外伤所致牙齿脱落的患者47例,51个牙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