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4年12月-2000年8月期间行STHG手术的31例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TH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并发症种类少。结论 STHG保留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维持了正常的胃肠道生理结构,能有效防止返流性胆管炎及术后的消化功能紊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前增加肝细胞糖原含量能否减轻因阻断肝血流所引发的肝细胞呼吸功能损伤。方法:将本院近9年收治的3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前24 h内静脉滴注高浓度的葡萄糖; 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2组病人均采用阻断第1肝门方法行病变肝脏切除术。术中测定肝组织ATP含量、肝脏酶学改变及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 及磷氧比率(P/O ratio)。结果:糖原含量高的实验组肝脏,组织ATP含量、肝细胞线粒体RCR 及P/O值越高,而肝功能损伤越轻。结论:临床上在阻断肝脏血流施行复杂的肝脏手术之前,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含量可有效地改进肝细胞的呼吸功能,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了1994年以来我院76例行STHG手术患者的适应症、临床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并选择同期实施的125 列行传统胆肠吻合(CJ)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STHG的手术适应症与传统胆肠吻合基本相同;STHG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J组,术后恢复良好,仅2例次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保存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又保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防止了肠液的反,所以避免了消化功能紊乱,防止了反 流性胆管炎,对患者的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肝门胆管狭窄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决传统胆肠内引流术在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中的诸多不足。方法:设计并应用了 一种新技术式以皮下通道型胆囊肝总管吻合术替代胆肠内引流术。在切除肝脏区域性结石病灶后, 切开肝总管约1.5cm,将胆囊壶腹部切开相应大小的切口与之吻合,并适当游离胆囊,使其底部可被固定于切口皮下,建立皮下胆囊与肝内外胆管间的吻合通道。结果:已完成该术式的27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现并发症。1例患者于术后1年零9个月,肝内再次发现结石且伴胆道感染症状,急诊局麻下切开皮下胆囊通道行胆道镜取石,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简单、方便、易行,既能保存胆囊、胆管、Oddi括约肌及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又为术后结石复发或残留提供了一治疗新途径,且避免了传统肠吻合术的不足,因而不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构建大鼠单纯性胰腺创伤模型观察胰腺细胞增殖变化特点并探讨胰腺细胞增殖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2组:撞击组(采用BIM‐Ⅲ生物撞击机构建胰腺创伤大鼠模型,40只)和对照组(假手术组,20只),每组大鼠于建模后6、24、72 h ,7 d处死,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S)、脂肪酶(LPS)活性,通过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胰腺组织细胞死亡并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特点,Western blot测定胰腺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撞击组大鼠LPS活性升高时相点晚于AMS且持续时间较长,TUNEL染色、流式细胞检测、Western blot结果揭示胰腺创伤可诱导胰腺组织细胞凋亡和代偿性增生。胰腺细胞增殖变化特点表明胰腺创伤后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24 h内。结论同时检测AMS和L PS有助于判定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7.
王华  汪涛  汤礼军 《海南医学》2015,(2):235-236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周液体积聚期的微创手术方式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重症胰腺炎伴有胰周液体积聚的患者接受序贯式微创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 46例痊愈,2例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腹腔出血。结论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积液患者采用序贯式微创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能提高生存率的合理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胆道镜经引流窦道清创治疗胰周脓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81例开腹清创引流或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未愈的胰周脓肿,胆道镜经引流窦道进入病灶内部,以活检钳和取石网钳取脓苔及坏死脱落组织,生理盐水灌洗脓腔,反复清创和持续引流,达到治愈。结果治愈76例,治愈率93.8%。4例因CT显示坏死区域靠近肠系膜血管或脾门部位改行开腹手术,1例因并发严重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76例治愈者接受胆道镜清创2—9次,平均5.1次,第一次镜下清创至治愈拔管时间25~132d,平均37d。胆道镜清创并发出血2例,肠漏1例,保守治愈。76例治愈患者随访3~38个月,其中〉12个月39例,无病灶残余。结论胆道镜完成对胰周脓肿病灶的清创,方法简单,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憩室是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60% ~ 70%的十二指肠憩室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周围2~3 cm处,称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中心采用憩室切除术治疗3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