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重组内皮抑素腺相关病毒(rAAV-Endostatin)感染膀胱癌细胞后内皮抑素的分泌及其对内皮细胞趋化运动的抑制作用,为rAAV-Endostatin抑制膀胱癌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rAAV-Endostatin感染膀胱癌EJ细胞,24 h后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内皮抑素浓度;以该上清液为条件介质,Tran-swell法检测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趋化运动的抑制作用。【结果】rAAV-Endostatin转染EJ细胞后上清液中内皮抑素浓度为54.09 ng/ml,经Transwell检验,该上清液对血管内皮细胞趋化运动的抑制率为37.45%。【结论】rAAV-Endostatin是介导内皮抑素基因治疗的有效载体,为膀胱癌的原位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囊肿合并同侧肾输尿管重复畸形临床少见,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62岁.主诉左季肋区不适3个月,彩超发现左侧肾上腺区肿物20余天于2006年1月4日入院.查体:双肾区无饱满感,未触及包块,无明显叩?档 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血清学指标、并发症、炎症因子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9 d及组间的血清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9 d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疼痛总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肾功能,提高免疫能力,减少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TA1和XIAP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3例前列腺癌(PCa)和2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MTA1和XIAP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PCa组织中MTA1和XIA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75.5%,均显著高于BPH组织(P<0.05)。MTA1和XIAP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周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0.05)。MTA1和XIAP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69,P=0.004)。结论:MTA1和XIAP蛋白表达与PCa发生、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以对PCa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药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组hIFN-α-2b-BCG (rBCG) 体外抗肿瘤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共培养后,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rBCG对人膀胱肿瘤EJ细胞的影响。吖啶橙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细胞形态。MTT法检测rBCG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ELISA检测rBCG作用后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水平。LDH释放试验检测rBCG激活的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结果:BCG和rBCG作用后的肿瘤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和吖啶橙染色后均有显著变化。MTT显示rBCG的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BCG和BCG+IFN组。rBCG对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有影响,同时rBCG激活的淋巴细胞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重组BCG在体外有优于BCG的免疫调节特性、抗肿瘤作用和直接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包装重组分泌型内皮抑素腺相关病毒(rAAV-Endostatin)制备内皮抑素原位基因治疗膀胱癌的基因载体药物。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腺相关病毒质粒载体(pAAV-IgG-Endostatin),酶切、测序鉴定;经质粒共转染方法包装rAAV-Endostatin,测定病毒颗粒滴度并电镜下鉴定;转染膀胱癌EJ细胞后,ELISA法测定重组内皮抑素的浓度。结果:pAAV-IgG-Endostatin的构建和rAAV-Endostatin的包装均获成功,病毒滴度达1.0×1012v.p/ml。感染EJ细胞后内皮抑素成功表达并分泌,上清液中浓度达54.09ng/ml。结论:rAAV-Endostatin载体的构建、包装与表达的成功为rAAV-Endostatin原位基因治疗膀胱癌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卡介苗联合IFN-α2b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炳新  韩瑞发 《天津医药》2006,34(9):660-660
笔者对31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小剂量卡介苗(BCG)加干扰素(IFN-α2b)联合膀胱灌注预防复发,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调查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泌尿外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90例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9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31例,感染率为10.69%,以呼吸道感染为首15例,占48.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侵入性操作多(β=3.084,OR=21.847)、外周血白细胞数低(β=3.188,OR=24.244)和住院时间>30 d(β=2.608,OR=13.574)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专科护理人员护理(β=-2.849,OR=0.058)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率较高,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联合坦洛新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逐瘀通脉+坦洛新治疗组(n=30)和坦洛新单剂治疗组(n=30),治疗时间为6周,对治疗前后症状变化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逐瘀通脉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胶囊,对ⅢB型前列腺炎总有效率是93.3%,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结论联合应用逐瘀通脉胶囊和盐酸坦洛新是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