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慢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膝骨关节病,以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畸形、关节半脱位等为临床表现,其发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负重、外伤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理疗、手术等,其中,局部用药物的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就近年来膝骨性关节炎局部用药物治疗的研究进行介绍。1药物外用贴敷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生应用床旁超声抢救不明原因休克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我院自2017-07-01开始在急诊抢救室由经过重症超声培训合格的急诊科医生应用床旁超声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对不明原因休克患者的探查按照《不明原因休克急诊超声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推荐的THIRD流程进行。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6-01-01-2018-08-31收治的不明原因休克患者,其中123例由超声科医生实行床旁超声探查,称为超声医生组,159例由急诊科医生按此方案实行床旁超声探查,称为急诊医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时间,计算急诊医生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总准确率等指标。结果:急诊医生组诊断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医生组患者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总准确率较高。结论:急诊科医生应用床旁超声按照THIRD流程探查不明原因休克患者,有助于快速明确诊断,诊断效率及准确性高,提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内毒素(ET)致感染性休克兔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和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研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感染性休克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只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ET致休克模型组(对照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DXM组)及三种不同剂量UTI干预组(U1组、U2组、U3组3个亚组),每组10只.采用ET(2mg/kg)一次性静脉注射方法复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应用0.9%氯化钠溶液2ml,DXM组用DXM(1mg/kg)、U1组用UTI(2.5×104)U/kg、U2组用UTI(5.0×104)U/kg、U3组用UTI(10.0×104)U/kg分别溶于2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进行干预,监测兔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和呼吸频率(RR)的变化,检测休克0h和干预后2h、4h、6h和12h等时间点血浆中的TNF-a、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在0h,5组兔的MAP、RR及TNF-a、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UTI亚组与对照组及DXM组在休克后不同干预时间点MAP、RR及TNF-a、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变化在对照组肺损伤最强,U3组最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在肺组织的表达在对照组最强,U3组最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RR及TNF-a、IL-6的水平和NF-κB表达在3个UTI亚组间随着UTI剂量的加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TI能改善ET所诱导的感染性休克兔的MAP、RR和 TNF-a、IL-6的变化,尤以大剂量改善效果更明显.UTI对ET所诱导的感染性休克兔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UTI的肺保护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性.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TNF-a和IL-6的表达是UTI肺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Rho激酶抑制剂)对急性氧乐果中毒大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中毒组(OM组)、阿托品治疗组(AT组)和阿托品+法舒地尔联合治疗组(UN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腹腔注射氧乐果制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模型,染毒后给予阿托品或阿托品+法舒地尔的不同治疗,观察48 h各组大鼠存活状况、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心肌病理变化,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OM组大鼠短时间[(29.0±6.3)min]全部死亡;AT组有3只大鼠死亡,平均死亡时间(23.3±2.1)h;UN组有1只大鼠于28 h时死亡;NC组大鼠无死亡.4组大鼠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组与UN组大鼠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肌力0分与肌颤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比较,AT组、UN组心肌病理损害明显,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心肌组织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Bcl-2比值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AI)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比较,OM组心肌病理损害不明显,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Bax蛋白表达、Bax/Bcl-2比值及心肌细胞AI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T组比较,UN组心肌病理损害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减少,Bax蛋白表达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Bcl-2比值下降,心肌细胞A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法舒地尔能明显减轻急性氧乐果中毒大鼠的中毒症状,明显减轻心肌损害,降低中毒大鼠的死亡率;能显著抑制氧乐果诱导心肌组织Bax/Bcl-2蛋白比值的升高,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法舒地尔对急性氧乐果中毒大鼠的心肌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毒素(ET)致兔感染性休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IL-6和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汀对感染性休克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内毒素致伤空白组(空白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DXM组)及3种不同剂量乌司他汀(UTI)干预组(U1、U2、U3三个亚组)。用ET(2mg/kg)一次性静脉注射复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达休克标准后空白组应用0.9%氯化钠溶液2ml,DXM组用DXM(1mg/kg)、U1组用UTI(2.5×10^4U/kg)、U2组用UTI(5.0×10^4U/kg)、U3组用UTI(10.0×10^4U/kg)分别溶于2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进行干预,检测休克0h和干预后1、2、4、6、12h血浆中TNF-a、IL-6水平,观察肺组织免疫组化NF-κB的表达变化。结果5组兔达感染性休克标准时血浆中的TNF-a、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休克后不同干预时间点TNF-a、IL-6的水平在UTI组与空白组及DX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在肺组织的表达空白组最高,U3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a、IL-6的水平及NF-κB表达在U1、U2、U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TNF-a、IL-6的表达,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RE )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 NO 的影响。方法将110例RE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埃索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①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 P<0.05)。②研究组内镜下黏膜病变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治疗后血清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 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RE疗效确切,可以有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颅颌面部血管丰富 ,骨组织结构复杂又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开口所在 ,外伤后不仅损伤范围广和伤情较复杂 ,严重者常同时伴有脑损伤、全身多处伤、休克及低氧血症等。目前研究证实伤后发生低氧血症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1] 。因此探讨急性颅颌面损伤后低氧血症护理对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自 1990年 12月~2 0 0 2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 46例伴有低氧血症的急性颅颌面损伤患者 ,经治疗后获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同期共收治了 196例急性颅颌面损伤患者。其中伴有低氧血症 46例 ,男 3 9例 ,女 9例 ,年龄 5~ 7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尉氏县中医院收治的12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和苯扎贝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51/60),观察组为96.67%(58/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5/60),观察组为5.00%(3/6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可有效提高ACS治疗效果,促进血脂水平的降低,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1999-2007年,笔者共收治4例内踝骨折合并胫后肌腱损伤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15~32岁;左侧3例,右侧1例。均为蹲位直接暴力损伤。有开放伤口者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