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初步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21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步骤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用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总结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后处理方法。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215例患者钙化积分值中位数为82.2(2.3~1827.9)。增强扫描平均心率为(80.6±15.3)(57~139)次/min,尽可能使冠状动脉良好显示的后处理方法有:(1)多个时相筛选法;(2)2个或多个时相补充法;(3)早搏去除法和心律不齐移位法。共评价3026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者占97.5%(2951/3026),2级者占2.0%(62/3026),为3级者占0.5%(13/3026);图像质量为2级和3级的节段多由于呼吸伪影所致。215例患者共91例冠状动脉各节段均未见斑块或狭窄,共诊断〈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112个,≥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213个。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情况下可获得非常好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心率不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单时相或多时相重组可良好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腺癌CT影像表现及诊断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9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癌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功能性皮质腺癌14例,无功能皮脂腺癌7例。肿瘤体积均较大,21例病变均单发,直径≥6 cm,密度不均,20例病变内有出血坏死;5例见钙化灶;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9例局部浸润及邻近组织受累,11例存在远处转移。术前准确诊断18例,误诊3例,均误诊为嗜铬细胞瘤,诊断符合率85.7%。结论 CT影像学检查是发现和准确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癌重要手段,通过病变CT特征并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准确诊断,但部分肾上腺皮质腺癌与嗜铬细胞瘤鉴别困难,确诊仍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肾上腺血管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血管瘤的CT资料。结果 9例血管瘤均位于单侧肾上腺,其中左侧4例、右侧5例;肿瘤直径1.5~8.4 cm;6例呈圆形或类圆形,3例形态不规则;均具有完整包膜,肿瘤边界清晰;CT平扫混杂密度8例、囊性密度1例;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6例、无明显强化3例。3例行多期增强扫描,典型表现为动脉期病变边缘不规则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均表现为向心性填充。结论 肾上腺血管瘤为罕见良性肿瘤,腹部CT表现多样,术前误诊率高。多期增强CT扫描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栓塞双能CT肺灌注影像表现与CT肺动脉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双能CT扫描肺灌注缺损类型与CT肺动脉造影(CTPA)中肺动脉充盈缺损类型的关系.方法 2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双源CT先行CTPA,然后用双能扫描模式行肺灌注扫描,将CTPA上所示段及亚段肺血管内充盈缺损形态与CT肺灌注图像的肺灌注缺损相对照.结果 当段、亚段肺动脉肺栓塞充盈缺损为完全型时,相应的肺灌注图像主要是肺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分别占83%、62%.而当充盈缺损为部分或中央型充盈缺损时,肺灌注图像以部分型灌注缺损或无灌注缺损为主,3个肺段区肺灌注图像显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异常.结论 CT肺灌注缺损与CTPA上肺动脉充盈缺损不能一一对应,两者联合起来将会为急性肺栓塞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高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初步探讨高心率患者无需口服倍他乐克准备的双源CT冠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412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增强扫描平均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共有30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美国AHA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30例患者增强扫描平均心率为(115.6±11.8)次/min(101~139次/min),平均屏气时间为(5.7±1.2)s。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均为收缩期。共评价424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者占93.9%(398/424),图像质量为2级者占5.0%(21/424),图像质量为3级者占1.2%(5/424)。结论在无需口服倍他乐克准备的情况下,双源CT用于高心率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非常好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1 6层螺旋CT的LungCare软件对肺结节的辅助诊断能力及适用范围。方法 低剂量CT扫描参数为 :1 2 0kV ,2 0emAs(effectivemAs ,有效毫安秒 ) ,床进 2 4或 36mm ,5 6例患者分为A、B 2组 ,采用准直 1 5mm ,重建间隔、重建层厚A组按 4、4mm ,B组按 2、2mm重建 ;1 2例患者为C组 ,采用准直 0 75mm ,重建间隔、重建层厚按 0 75、0 75mm重建图像序列。以A、B、C 3组横轴面图像发现的“肯定、模糊、难以判定”肺结节 ,再各分为 <5、5~ 1 0、>1 0~≤ 2 0mm组 ,用LungCare软件的旋转多平面重建 (r MPR)或感兴趣容积 (VOI)法三维显示功能观察结节是真的肺结节 ,还是肺血管断面等。将经三维显示确定的真的肺结节仍按 <5、5~ 1 0、>1 0~≤ 2 0mm组 ,用LungCare软件的快速测量肺结节容积及密度值分布功能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分为成功、失败。结果 LungCare软件分析聚集分布的多发肺结节困难 ;C组每个横轴面图像序列的图像过多 (达 381~ 4 72幅 ) ,阅读费时 ,不适于临床应用。LungCare软件的r MPR与VOI法三维显示模糊肺小结节存在一致性 ,但一致性不够理想 (Kappa =0 36 9,P =0 0 0 2 ) ;显示模糊肺结节 ,r MPR与VOI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 MPR法好于VOI法 (P =0 0 0 1 )。应用LungCare软件三维  相似文献   
7.
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通过分析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加深对此少见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6月间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RPF)病例14例,详细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5.8岁。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0例同时行增强扫描;8例行MR检查;1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11例行B超检查。结果 (1)临床症状主要以腰背痛、腹痛(10例)及尿路梗阻(3例)为首发症状,常伴以血沉(ESR)、免疫球蛋白G(IgG)、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肾功能异常。(2)影像学表现:14例中11例病变位于腹膜后,肿块型10例,弥漫型4例。CT平扫可见腹膜后密度较为均匀或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强化;MRI在T1WI呈低信号,而在T2WI则信号强度不等。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和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重要手段,通过病变CT密度及MRI信号的不同表现,并结合临床检查,可以对疾病的分期和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对周围肺动脉显示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不同层厚重建对周围肺动脉的显示能力. 资料与方法 21例无肺部疾患和血栓病史的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均用0.75 mm准直扫描,分别用0.75 mm/0.5 mm(层厚/层间距)(A组)、1.0 mm/0.6 mm(B组)、1.5 mm/1.0 mm(C组)重建,记录每例患者3种不同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5级和6级肺动脉的显示情况及血管不能显示的原因. 结果 3组人均肺段动脉的显示率均为96.45%(19.29/20);人均亚段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4.42%、93.44%、91.13%,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B、C组对第5级肺动脉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80.44%、73.47%、59.02%,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级肺动脉3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33.75%、31.69%、23.56%,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53.33%)和心脏搏动伪影(40%);A、B组亚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C组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容积效应(43.84%)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0.87%)(P=0.015);3组对5级和6级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均为部分容积效应. 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0.75 mm、1.0 mm、1.5 mm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和亚段肺动脉均有很好的显示率,A、B组对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较好.影响亚段肺动脉显示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1.0 mm重建层厚可满足肺动脉的观察和图像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静脉造影(CTVPA)探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部位,并与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对照评价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临床怀疑肺栓塞(PE)的147例病人行CTVPA检查,以病人为单位计算两医师诊断DVT一致性;102例患者同时行下肢超声检查,计算股静脉-腘静脉段DV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47例患者中33例(22.4%)有DVT,27例合并PE。33例DVT的患者CTV共发现156个部位的血栓,腹盆腔静脉血栓共48个(31%),股静脉-腘静脉段血栓58个(37%),小腿静脉血栓50个(32%)。DVT血栓CT值为(42±13)HU。2医师诊断DVT的一致率为90%,Kappa值为0.86。以超声作为对照,CTV诊断股静脉-腘静脉段DVT的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100%。结论CTV对股静脉-腘静脉段DVT诊断准确率高,并能显示下腔静脉、滤器内及盆腔静脉血栓,CTV的观察者间诊断一致性非常好。  相似文献   
10.
SARS患者出院后恢复期的CT表现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恢复期胸部影像学表现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 0 0 3年 6~ 8月 ,10 0例SARS恢复期患者接受体检 ,其中 91例在同一天行胸部CT和肺功能检查。男 39例 ,女 5 2例 ;年龄 19~ 6 6岁 ,平均 36 4岁。检查时间距发病时间 5 2~ 12 5d ,平均87 4d。分析患者的肺内CT表现 ,定量分析肺内病变程度和范围 ,分别选择 4个层面 (主动脉弓、隆突、静脉汇合层面和膈上层面 )进行病变评分。并且与肺功能的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T检查示 91例SARS恢复期患者中 4 7例肺内无异常表现 ,4 4例仍然可以见到异常病变 ,包括磨玻璃样病变和网格样阴影。 2种表现的CT评分结果与肺弥散功能 (DLco ,% )存在负相关性 (r =- 0 6 18,P <0 0 0 1;r=- 0 4 98,P <0 0 0 1)。结论 CT显示约半数SARS患者在发病 3个月左右已经完全恢复健康。CT视觉评分可以定量评估肺内残留病变 ,预示肺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