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 (ILK )、上皮细胞钙黏素 (E cad)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方法检测 5 0例前列腺癌及 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LK、E cad蛋白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ILK、E 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6.0 % (2 3 /5 0 )、5 0 .0 % (2 5 /5 0 )。随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 ,ILK阳性表达率增高而E cad表达降低 ,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10 0 .0 % (16/16)和 6.2 % (1/16)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LK、E cad蛋白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ILK高表达或激活可能是E cad低表达或缺失的原因之一 ,联合检测ILK、E cad表达有利于判断病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8月—2007年8月的5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例一次性碎石成功,成功率51.9%,5例改开放手术,20例部分或全部上移进入肾脏,行体外震波碎石辅助治疗。术后1个半月结石排净率100%。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不宜作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但是可以很好的解除输尿管梗阻。  相似文献   
3.
对71例消化道癌(食管 癌、胃癌、大肠癌)患者和24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血β2-微球蛋白(β2-MG)、唾液酸(SA)和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发现,癌症病人血β2-MG、SA和CEA含量较良性疾病明显增高(P〈0.05);其β2-MG阳性率为62.0%,SA为29.6%,CEA28.2%;三项标记物联合检测阳性率可提高到80.3%。实验证实,2-MG、SA、CEA的检测对消化道癌的诊断有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 18例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膀胱颈部狭窄 10例 ,后尿道狭窄 3例 ,前尿道狭窄 1例 ,腺体残留 3例 ,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 1例。尿道扩张联合开放手术或腔内电切术治愈 17例 ,永久性膀胱造瘘 1例。结论 膀胱颈部狭窄、尿道狭窄、腺体残留、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是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 ,多由医源性因素引起。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术中术后操作得当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尿道扩张联合开放手术或腔内电切术是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超  林考兴 《浙江医学》2010,32(1):144-147
前列腺癌(PCa)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08年美国约1437180例患者诊断为PCa,其中565650例(39.4%)死于此病。我国PCa的发病率虽较低,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其在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已跃居第三位。由于PCa发病隐匿,加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尚未完全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肾盂成形术的疗效,探讨后腹腔镜术式的技术要点.方法 3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其中20例行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17例行开放性肾盂成形手术,后腹腔镜术式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开放途径采用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两组术中均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及留置双J管.结果 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81±42.8)min长于开放组(130.2±37.4)min(P<0.05),术中出血量80(50~200)ml 少于开放组150(120~400)ml(P<0.05),术后止痛药(曲马朵)用量(60±7)mg、术后住院时间(8.6±5.1)d、腰部感觉异常5%优于开放组 (260±9)mg、(14.2±10.4)d、70.6% (P<0.01).后腹腔镜组术后尿漏(1例与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再狭窄(1例与0例)及肾积水改善与开放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疗效令人满意.其临床价值可与开放途径相比,并且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掌握一定的技巧后能使手术时间缩短,可代替开放手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3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患者27例。结果:再入院原因为膀胱颈部挛缩10例,继发出血6例,尿道狭窄4例,腺体残留3例,尿路感染2例,再发前列腺癌1例,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1例。结论:膀胱颈部挛缩、继发出血、尿道狭窄、腺体残留是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与控制感染、合理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术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8.
PTEN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分级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抗PTEN的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法(Envision法)研究35例前列腺癌组织切片。结果 35例前列腺癌中有8例(22.9%)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转移者的PTEN表达率(5.9%)明显低于非转移者(38.9%,P<0.01);在A、B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C、D期(P<0.05);高、中分化组间表达率的差异虽无显著性,但高分化与低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间PTEN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TEN蛋白在良性组织上皮细胞及肿瘤细胞胞质中表达,在胞核及基质中不表达,在癌旁增生组织上皮细胞中呈强弱不等的阳性表达。结论 PTEN可作为良好的前列腺癌进展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Connexin43蛋白在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间隙连接 (GJ)是细胞膜上的连接通道结构 ,由整合膜蛋白 间隙连接蛋白(Cx)亚单位构成 ,它所介导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GJIC)在细胞间传递信号和能量 ,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形态发生等内环境的稳定。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Cx43表达规律 ,探讨Cx43的表达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前列腺癌标本 5 2例 ,均为 1995~ 2 0 0 3年本院和浙江省温岭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或前列腺穿刺存档标本。病理证实均为原…  相似文献   
10.
杭州地区军队离休老干部前列腺症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军队离休老干部前列腺增生 (BPH)的症状情况。方法 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及生活质量评估 (QOL)的方法对 389名 6 5岁以上的军队离休老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BPH的患病率为 5 4 .3% ,按年龄分组的患病率 6 5 ,70 ,75 ,≥ 80岁者分别为 32 .0 % ,4 8.4 % ,5 2 .7%和 6 7.0 %。IPSS及QOL的平均分分别为 12 .5 9和 2 .39。BPH症状轻、中、重度的比例分别是 4 5 .8% ,36 .8%和 17.5 %。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患病率较高 ,是离休老干部的常见病之一。随年龄增大 ,BPH的发病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