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将全部应用Orbit三维型水解弹簧圈栓塞30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诊断方法及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经显微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6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对其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男性18例,女性8例,平均发病年龄24.2岁,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最常见,占53.8%。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数肿瘤周边水肿不明显,占位效应轻,增强后肿瘤强化明显,常见囊性变及钙化。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随访率76.9%,癫痫痊愈率64.3%,术后肿瘤复发2例,经再次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结论CT结合MRI检查可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术前明确诊断提供帮助;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疗效良好,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Matrix可脱弹簧圈(Matrix)是覆盖生物可吸收聚合物(BPM)并保留电解可脱弹簧圈(GDC)物理性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弹簧圈[1]。本研究旨在评价Matrix栓塞犬颈动脉瘤的造影和组织学特征。一、材料和方法1.动脉瘤模型的建立:6条成年杂种犬,以3%戊巴比妥钠1ml/kg体重腹腔内注射麻醉。用显微手术静脉囊移植法[2]在双侧颈总动脉建立12个侧壁型囊状动脉瘤,动脉瘤囊长8~10mm,颈宽5mm,两侧大小相等。2.犬颈动脉瘤的栓塞:模型建立2周后,6条犬共12个实验性动脉瘤,随机选择一侧用Matrix栓塞,对侧未栓塞的6个动脉瘤作为对照。犬麻醉后用Seldinger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新型生物可吸收聚合物弹簧圈Matrix栓塞犬实验性动脉瘤的长期组织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6条犬双侧颈总动脉建立12个实验性动脉瘤,一侧6个动脉瘤用Matrix栓塞,另一侧6个动脉瘤为对照.分析栓塞后14 d、1个月和8个月的造影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对照侧动脉瘤一直开通,瘤内无血栓形成,瘤颈无新生内膜覆盖;Matrix栓塞侧动脉瘤尽管并非致密填塞,未观察到再通或破裂;栓塞后14 d瘤腔80%以上的区域形成机化血栓,瘤颈口被薄层新生内膜覆盖.栓塞后1个月瘤腔血栓完全机化,瘤颈新生内膜增厚;栓塞后8个月动脉瘤随瘢痕组织收缩而缩小.结论: Matrix能加速犬实验性动脉瘤纤维化和新生内膜形成而不引起载瘤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应用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可能预防再通和改善长期解剖治愈结果,动脉瘤缩小可以减轻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全面了解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外科专业培训基地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按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外科(神经外科方向)专业基地》评分细则,对28家培训基地进行督导评估。收集28家神经外科培训基地督导的评分结果,将培训基地按传统教学历史分为两类,传统医学院校附属医院6家、非传统的附属/教学医院22家。采用GraphPad 5.0软件对14项核心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传统教学医院与非传统教学医院14项核心指标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技能操作和手术种类及数量(P = 0.041)与学员轮转计划(P =0.012)这两项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提示传统教学医院培训基地管理综合能力明显优于非传统教学医院,建议加强专业基地建设、加强基地制度化管理,实现神经外科住院医师的同质化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15例.其中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大于14 d的9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3例,完全麻痹12例.动脉瘤破裂4例,未破裂11例.评价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程度,并评价治疗时间、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以及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术后动眼神经恢复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8例.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完全恢复5例.治疗时间大于14 d的9例,完全恢复2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的3例,术后均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12例,术后完全恢复4例.破裂动脉瘤4例,完全恢复3例.未破裂动脉瘤11例,完全恢复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央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前后的脑血流灌注量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模型,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检测大鼠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再灌注前后的不同时段的脑皮层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变化及亚低温对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结果 亚低温处理后,大鼠再灌注后即刻、再灌注后24 h的脑皮层局部脑血流灌注量有显著下降,但再灌注后48 h后的血流灌注量恢复至再灌注前水平。非亚低温处理的大鼠,再灌注后即刻脑皮层局部脑血流灌注量变化不大、但再灌注后24,48 h的血流灌注量显著下降,没有恢复至再灌注前水平。结论 亚低温早期干预可逆转大鼠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低灌注性缺血状态,对慢性脑缺血再灌注血流动力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外上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诊断正确,其中12例通过股动脉插管全脑造影。11例采用可脱性球囊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行带膜支架置入,4例放弃介入治疗,12例介入治疗者均治愈;另4例中,1例鼻腔大出血死亡,1例脑出血,延迟昏迷,放弃治疗,2例存在不同程度视力下降好转出院。结论DSA检查及血管内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是目前TCCF最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操作技巧、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1998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科用GDC栓塞治疗破裂急性期颅内动脉瘤41例,动脉瘤大小3.6~25mm;位于Willis环前循环39例,后循环2例。结果术后造影100%栓塞33例,90%~99%栓塞5例,90%以下栓塞3例。产生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6例,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并发症5例。平均住院时间12 d;术后随访12~48个月,无再出血,恢复良好36例,中度致残,生活能自理4例,死亡1例。结论GDC栓塞治疗急性期的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在脑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技术要点。方法对87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成功栓塞脑动静脉畸形87例恢复良好82例,5例中度致残,生活自理。87例病人共行105次栓塞,单个病例栓塞次数1-7次。平均1.2次。100%栓塞19例,90%-者栓塞19例,80%-者栓塞10例,70%-者栓塞12例,60%-者栓塞10例,60%以下栓塞17例。共栓塞325支供血动脉。栓塞后42例行手术治疗,15例行γ-刀治疗。术中出血4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安全可靠,是脑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