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 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4例重型PADBS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统计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头颅CT检查情况、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等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长于保守治疗组。结论 重型PADBS在无瞳孔变化及GCS评分下降的情况下,可密切观察病情下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噬菌体抗体库固相筛选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噬菌体抗体库的固相筛选条件,为筛选方案的设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多种针对HEVNE2蛋白的特异性噬菌体人源抗体和非特异性噬菌体人源抗体,对噬菌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时间、抗原包被的浓度、洗涤强度和洗脱方式等多种筛选的条件进行初步探索。结果:阳性噬菌体抗体与抗原反应1min,就可较好结合,洗涤次数为20~30次、洗涤液的pH为5时,筛选得到的阳性率最高。包被抗原的浓度对筛选的阳性率没有明显影响,用10mg/L抗原竞争洗脱60min,可得到较高的阳性率。结论: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的各个条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和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超声造影与MRI影像学资料,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97枚腋窝淋巴结中,淋巴结转移69枚,淋巴结无转移28枚;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9.71%、96.43%、84.54%;MRI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41%、92.86%、89.69%;超声造影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SImax-SImin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MRI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结短径、长径及皮质厚度均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可以依据检查方法的特点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7年4月于医院心导管室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782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急诊PCI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血液样本,分析病原菌特点,详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基础疾病、营养状况等临床资料,归纳冠心病患者急诊PCI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782例急诊患者PCI治疗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3例,感染率为5.5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43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56.14%,革兰阴性菌21株占36.84%,真菌4株占7.02%;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支架植入数量、PCI时段及住院时间均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急诊PCI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导致冠心病患者急诊PCI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应依据病原菌特点和导致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关干预措施进行综合性干预,对于降低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正交三切面观察乳腺肿瘤边缘征象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于陕西省肿瘤医院行乳腺外科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肿瘤患者206例共计292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ABVS检查,比较ABVS正交3个不同切面病灶边缘征象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并对正交三切面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总体诊断效能进行分析。 结果292个病灶中,良性148个,恶性144个。以外科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冠状面毛刺征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68.05%,与横切面的17.36%和矢状面的13.1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3、41.19,P均<0.05)。冠状面边缘成角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42.36%,与横切面的26.38%和矢状面的22.2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21.73,P均<0.001)。ABVS正交3个切面的病灶微小分叶和边缘模糊征象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VS正交三切面边缘微小分叶、毛刺征、边缘成角和边缘模糊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1.94%、86.48%、85.50%、83.11%、84.24%;68.75%、96.62%、95.19%、76.06%、82.87%;47.22%、95.27%、91.89%、64.97%、71.57%;54.16%、57.43%、55.31%、56.29%、55.82%。 结论ABVS冠状面毛刺征和边缘成角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优势,诊断敏感度优于矢状面与横切面。与其他边缘征象相比,微小分叶的综合评价效能具有稳定性,是诊断恶性结节敏感度和准确性最佳的表面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肠化生)人群Pi类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GSTP1)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探讨肠化生癌变的内在遗传特性。方法:利用PCR-RFLP法检测92例正常人群、55例肠化生组和103例胃癌组GSTP1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A/G或G/G基因型者发生肠化生的风险增加到2.075倍(95%CI,0.990~4.348),罹患胃癌的风险性增加2.730倍(95%CI,1.380~5.400)。结论:具有A/G或G/G基因型者发生肠化生和胃癌的风险性增加;此种肠化生与胃癌有着相似的遗传特性,可作为癌前肠化生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流能量图angio(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乳腺癌腋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术前观察74例乳腺癌的血流信号及血流能量图特征;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巢内MVD值,比较PDI与MVD两种方法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3个有腋淋巴结转移(LN+)组肿块以Ⅱ、Ⅲ级血流为主,血流主要分布在肿块周边多呈"爪"分布,血流信号较无腋淋巴结转移(LN-)组31个肿块明显丰富(P<0.05)。LN+组MVD值>LN-组(P<0.05)。癌巢内MVD值随Adler血流分级的增高和肿块体积的增大而测值增高(P<0.05),且随组织学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结论:乳腺癌的PDI及MVD值与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结合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LISS钢板在胫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胫骨近端骨折4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采用LISS钢板固定,对照组采用普通解剖钢板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6.2%,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χ2=4.5192,P<0.05).两组的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LISS钢板应用于胫骨近端骨折中受到较佳疗效,且患者恢复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一系列的罗沙替丁乙酸酯衍生物。方法:以间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合成H2-受体拮抗剂罗沙替丁乙酸酯盐酸盐。结果:其结构经^1H—NMR,MS表征,并显示出一定的抗溃疡活性。结论:结果表明6b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价值.方法 对64个超声疑似PTC的手术患者,术前行灰阶及CDFI检查后,进行CEUS检查,并用TomTec软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动态观察微泡在病灶灌注的全过程及特征.结果 CEUS显示,64个PTC中,37.5% (24/64)呈灌注缺损,42.2% (27/64)呈淡淡弱显影,20.3% (13/64)呈不均匀增强,病灶始增时间晚于周围甲状腺组织,消退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灌注缺损、淡弱显影及不均匀增强3种灌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示PTC,对PTC有很重要的补充诊断作用,可进一步提高PTC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