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颞角局限性脑积水的手术过程及效果。方法:侧脑室三角区肿瘤6例,术后导致侧脑室颞角脑积水。行颞极切除,颞角开口,电灼脉络丛,打开鞍上池处理。结果:随访0.5年以上4例恢复良好,胶质瘤0.5年后肿瘤再次复发,切除肿瘤后化疗于术后1年死亡。室管膜瘤2年后复发1例,再次切除,颞角未见脑积水,术后予以放疗。结论:经脑室颞角切开术治疗颞角脑积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显微手术处理策略、技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外侧裂区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步骤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评判患者的预后; Evans指数评定脑积水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GOS评分为良好者53例、中残16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7例;术后发生脑积水者仅2例。结论显微镜下优化手术策略及步骤:"内、外"减压相结合、保护侧裂血管、减少血性脑脊液(减少脑积水),可改善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步强化治疗脑干水肿与肺部感染对重型脑干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型脑干出血患者50例,分为强化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强化治疗组同步进行脑干水肿与肺部感染强化治疗,控制血氧饱和度≥98%,动脉氧分压100~150 mmHg,血钠145~155 mmol/L,血浆渗透压310~320 mmol/L。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脑干残留血肿大小、住院时间以及随访6个月时的GOS预后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强化治疗组残留血肿2.4±0.8 mL,小于常规组的2.8±1.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住院时间23.8±8.3天,短于常规治疗组的31.8±7.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6个月后GOS预后评分2.37分高于常规治疗组的1.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脑干出血患者采取同步强化治疗脑干水肿和肺部感染,严格控制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血钠和血浆渗透压,可以加快脑干出血、水肿吸收,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对重型脑外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70例,分为2组。实验组40例术中使用足量明胶海绵及棉片保护术野及血肿腔,吸引器持续吸除血性液体,术后3~14 d内腰穿或腰池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手术及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脑积水发生情况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17. 5±4. 8) d,显著短于对照组(24. 9±8. 2) d (P 0. 05)。实验组发生脑积水1例,对照组发生脑积水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抑郁大鼠模型左右海马、额叶、颞叶化学发光强度的改变,探讨抑郁症大鼠大脑不对称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采用过氧化氢诱导化学发光法观察大鼠海马、额叶、颞叶组织的化学发光强度。结果抑郁模型大鼠左侧海马、颞叶、额叶化学发光强度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马:(84.17±4.22)VS(65.67±10.44);额叶:(157.33±9.3])VS(123.00±8.34);颞叶:(153.67±11.96)VS(120.17±9.35);t分别为~6.893,-10.600,r-6.144;P〈0.051]l,而右侧海马、额叶、颞叶组织化学发光强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对大鼠大脑组织的损伤存在自由基生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不对称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于脑脊液中含血量较多的急性脑积水、脑室内积血患者,分两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侧脑室置管外引流、腰大池置管外引流后脑积水不缓解,且两周后脑脊液中蛋白≥0.5 g/L的患者经先后两期脑室-腹腔分流术(一期金属管芯相连,二期置入分流阀)的手术治疗过程.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患者效果良好,1例腹腔段出现堵管后再次手术,另1例发生术后颅内少量出血,经处理后好转.结论 对于脑脊液内含血较多的慢性脑积水患者,行两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减少堵管及感染的发生,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R-137对胶质瘤细胞株LN229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iR-137寡聚核甘酸(miR-137 mimics)转染LN229细胞;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的miR-137表达水平;应用噻唑蓝细胞增殖试验(MTT)、Transwell实验评价过表达miR-137对LN229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iR-137对侵袭相关蛋白T细胞因子-4(TCF-4)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miR-137 mimics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Transwell实验显示,miR-137组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数为(16.9±2.1)个,而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分别为(44.4±6.8)个和(42.2±6.1)个。miR-137 mimics显著抑制TCF-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miR-137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可成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系统在垂体瘤手术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32例垂体瘤患者在iMRI系统辅助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借助iMRI定位扫描1-3次,指导手术切除肿瘤直至满意。结果:iMRI扫描发现肿瘤残留18例,其中14例(43.8%)中经iMRI1-3次扫描证实全切10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1例。不易切除较大侵袭性垂体瘤4例,最终肿瘤获全切除24例,肿瘤全切率为75.0%。术后出现尿崩4例,脑脊液鼻漏6例,不明原因感染后死亡1例。随访3~12个月。头疼消失10例,头痛减轻5例;视力视野障碍改善14例;肢端肥大症减轻3例;溢乳停止月经恢复4例。结论:iMRI能及时有效的判断垂体瘤的切除程度,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及肿瘤的切除率,保证了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大鼠模型左右海马细胞凋亡率的改变。方法 SD大鼠20只均分为两组:模型组采用慢性轻微应激刺激21d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对照组不作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左侧海马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10.97±0.78)%vs.(6.63±1.23)%](P<0.05),而两组大鼠右侧海马细胞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呈不对称性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