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实验对照组及雌二醇治疗组,后两组又进一步分为3h、6h、12h、24h4个时间点,每时间点8只。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雌二醇治疗组的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少;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半暗带区Bcl一2的表达上调而Caspase-3的表达上调减弱。结论17-β雌二醇具有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升高及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的表达减弱可能其是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麝香酮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血浆内皮素(ET)和脑动脉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雄性RHRSP自术后第9周始分成两组:高血压组(n=12)和麝香酮治疗组(n=12),并以年龄、性别、数量相同的正常假手术组作对照,测量收缩压(SBP)和血浆ET含量,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形态改变,计算机图像分析血管外径、中膜厚度、管腔内径、中膜面积和壁腔比。结果12周时麝香酮组的SBP、ET水平比高血压组低(P<0.05)。镜下观察发现麝香酮组血管形态损害比高血压组轻。麝香酮组血管外径、血管内径、管壁厚度均大于高血压组(P<0.05),壁腔比则小于高血压组(P<0.05)。大脑中动脉平滑肌细胞面积较高血压组大,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酮治疗可轻度降低RHRSP的SBP和血浆ET水平,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3.
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目的:观察丁苯酞(恩必普)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用光化学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94只MCAO大鼠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生理氯化钠溶液(NS)对照组各47只,另取3只RHRSP作为假手术组.治疗组于MCA闭塞d1起po丁苯酞150 mg·kg-1,bid,给药10 d.每日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d10处死大鼠取脑进行TTC染色及常规病理检查,观察局部血栓梗死灶微血管等的变化.结果:丁苯酞治疗1~6d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增加(如d4治疗组(17.14±0.38)分, NS组(15.29±1.11)分,P<0.05);治疗组梗死面积为(6.94±2.11)mm2,梗死灶占前脑面积百分比在治疗组为(1.82±0.50)%,均显著低于NS组[(8.90±1.96)mm2和 (2.40±0.65)%,均为P<0.05];治疗组局部血栓变小、梗死灶及周围微血管增生也显著多于NS组(79% vs 62%,P<0.05),灶内出血发生率减少.结论:丁苯酞可改善病灶局部循环,减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育善在家     
<正>古人早已注意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主要依靠家庭环境的熏陶与父母的倾心教育,即所谓"发智在师,育善在家"。因为一个人出生之时,天性基本相近,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由于父母家教的各异,周围环境的不同,而有"习于善者善,习于恶者恶"的差别。那么对于子女育善应该从何时开始呢?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认为应该从孩子呱呱落地之时开始。明代吴麟微在《家诫要言》中说:"人品需从小做起。"近代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著有《教育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溶剂治疗组、黄体酮组,术后3、6、12、24 h断头取脑,制备脑匀浆,用生化方法检测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2 h再灌注3 h后,手术组和溶剂治疗组脑组织SOD活性开始下降,再灌注24 h达到最低,与手术组比较,再灌注6、12、24 h时黄体酮组脑组织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2 h再灌注3 h后,手术组和溶剂治疗组脑组织MDA含量开始升高,再灌注12 h时达到高峰,24 h时仍高,与手术组比较,黄体酮组脑组织的MDA含量在6、12、24 h均显著降低(P<0.05,P<0.05,P<0.01)。结论黄体酮可通过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下中耳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降低复发率,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选择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经药物针吸等保守治疗无效)108例,120耳。在鼻内窥镜导引下切开鼓膜,然后注入药液放入硅胶管。结果:显效99耳,有效21耳,无效0耳。结论:鼻内窥镜下中耳腔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科疾病,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可能与本病日益受到重视及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有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Caldwell—luc手术,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我科自2002年以来,采用鼻内镜下复合进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1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特点,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VM患者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36.2±9.2)岁]、偏头痛患者44例[男15例,女29例,年龄(34.4±9.0)岁]、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4.6±6.5)岁]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别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时相分析各组的HRV特点。分析时域参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的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差大于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分析频域参数: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低频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夜间,VM组和偏头痛组的RMSSD(F=6.694)、HF(F=9.434)较对照组降低,而LF/HF(F=16.049)和LF(F=9.434)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VM组的LF升高程度较偏头痛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间测量结果上,主要表现为前庭性偏头痛组LF较对照组升高,而RMSSD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M患者存在以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功能减低为主要特征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夜间显著。此外,VM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偏头痛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9.
脊髓内全长脂肪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4岁,2006年11月7日元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伴头痛,当地就诊时,查血压178/100 mm Hg(1 mm Hg=0.133 kPa),经治疗后(具体不详)血压恢复正常,头痛消失,双下肢无力未见明显好转.5 d前病情加重,不能自行走动,自觉四肢麻木,夜间小便次数增加,大便干结,当地医院查颈部MRI,示颈髓内异常信号(性质待查).为求进一步诊治特来我院,于2007年1月6日以"脊髓病变"收住我科.入院体检:血压120/80 mm Hg,满月脸,意识清楚,语言流利,精神欠佳,颈软,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触诊(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阳性表达。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雌二醇用药组大鼠脑标本光镜下细胞损伤变性程度轻,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1),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上升(P<0.01)。结论雌二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雌二醇可通过促进bcl-2的上调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