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淀粉样脑血管病与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样脑血管病与脑出血有一定相关性。有关它们相关性,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目的:观察丁苯酞(恩必普)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用光化学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94只MCAO大鼠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生理氯化钠溶液(NS)对照组各47只,另取3只RHRSP作为假手术组.治疗组于MCA闭塞d1起po丁苯酞150 mg·kg-1,bid,给药10 d.每日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d10处死大鼠取脑进行TTC染色及常规病理检查,观察局部血栓梗死灶微血管等的变化.结果:丁苯酞治疗1~6d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增加(如d4治疗组(17.14±0.38)分, NS组(15.29±1.11)分,P<0.05);治疗组梗死面积为(6.94±2.11)mm2,梗死灶占前脑面积百分比在治疗组为(1.82±0.50)%,均显著低于NS组[(8.90±1.96)mm2和 (2.40±0.65)%,均为P<0.05];治疗组局部血栓变小、梗死灶及周围微血管增生也显著多于NS组(79% vs 62%,P<0.05),灶内出血发生率减少.结论:丁苯酞可改善病灶局部循环,减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脑肿瘤的认识,减少诊疗失误。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貌似非肿瘤病变,但最终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总结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8例无前驱感染和发热,1例有前驱感染;6例非急性起病,3例急性起病;7例呈亚急性或慢性病程,1例呈急性病程;5例行血液免疫炎性指标检测,其中3例有异常。6例行头颅CT平扫:5例呈低密度灶,1例高密度灶。9例患者病灶分布多样,头颅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5例,等信号2例,混合信号3例,T2WI和Flair相均呈高信号;4例有强化;5例有占位效应;9例均无灶周水肿。2例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其中1例提示肿瘤;3例行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均提示为肿瘤。3例早期抗炎有效,但9例抗炎最终疗效均不佳;病理结果:星形细胞瘤4例,胶质瘤病2例,节细胞胶质瘤1例,淋巴瘤2例。结论不典型脑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对于貌似非肿瘤的不典型颅内病变,需考虑肿瘤可能,当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行病理活检以尽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法的不良反应及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脑脊液置换疗法的适应证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 1 8例行脑脊液置换的SAH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例发生再出血 ;6例置换后病情加重 ,多为出血量大、出血聚集在脑干周围、脑室及在脑沟表面形成血块、脑脊液压力过低、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结论 对于上述患者 ,慎行脑脊液置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寒潮促发大鼠脑卒中发病前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AM)的变化&#65377;【方法】 110只SD大鼠制成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为寒潮和非寒潮两大组,再按血压水平各分为正常血压组&#65380;160 ~ 199&#65380;200 ~ 219和 ≥ 220 mmHg等4个亚组,寒潮箱处理3 d后(每亚组6只大鼠)取视交叉平面脑片,连续切片,每8张取1张切片作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的VCAM-1&#65380;ICAM-1&#65380;P-选择素水平,视交叉平面剩余切片及其余脑片连续切片,HE染色,了解是否有卒中病灶&#65377;发生脑卒中者被剔出统计学分析&#65377; 【结果】 在 < 220 mmHg的各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VCAM-1&#65380;ICAM-1&#65380;P-选择素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均比非寒潮组高;在 ≥ 220 mmHg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均比非寒潮组低;在非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三个指标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均随血压升高而升高;在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三个指标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也随血压升高而升高,然而在血压 ≥ 220 mmHg时转为降低&#65377; 【结论】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损害了脑血管内皮的调控功能,在寒潮等外因的诱导下易致脑卒中&#65377;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切了解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闭目乏力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观察1年内所有起病7d内人院的脑卒中患者。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I-ISS)中第4项面瘫评分及日本面瘫评分(Japan facial score,jrs)进行面瘫评估,使用拉力测量器测量双侧眼轮匝肌的闭目力量差值。比较中枢性面瘫者伴与不伴闭目乏力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病例914例,中枢性面瘫者伴闭目乏力且头颅MRI显示脑干无病灶者共40例,发生率为4.4%。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者的双眼闭目力量差值随时间延长而递减(F=36.049,P〈0.01),而不伴闭目乏力者双眼闭目力量无差异。伴闭目乏力者的责任病灶在右侧大脑半球的比例较不伴闭目乏力者高(72.50%郴32.01%,x^2=32.95,P〈0.01)。两组的责任病灶的性质、分布部位、体积、Alberta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有双侧病灶的比例均无差异。责任病灶分布在右侧大脑半球、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有脑干病变这四项因素作为Cox回归的协变量,对中枢性面瘫闭目乏力的持续时间均无影响。结论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的发生率达4.4%,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右侧大脑半球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闭目乏力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1年内所有起病7d内的脑卒中患者,入院当天使用拉力测量器测量双眼闭目力量,按测量结果分为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和不伴闭目乏力两组,比较两组入院当天、发病第7、14、21、30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发病第30、90、180天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修正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入院当天2组的NIHSS无统计学差异,而伴闭目乏力者在脑卒中发病第21和30天的NIHSS较不伴闭目乏力者高(P<0.05)。在脑卒中发病第30、90、180天,伴闭目乏力者的BI≥85的比例比不伴闭目乏力者低;在脑卒中发病第90、180天,伴闭目乏力者的mRS≤2的比例比不伴闭目乏力者低。结论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提示较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TCD)筛选,MCA狭窄者为病例组,其余为对照组,行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的频率配对后分析MCA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MCA狭窄组与对照组在高血压(76.8%与53.4%)、抗高血压治疗(51.5%与26.6%)、收缩压[147与138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81与84mmHg)、血糖(8.1与8.7mmol/L)、白蛋白尿(41.1%与30.1%)、尿的白蛋白肌酐比(ACR)(5.9与3.5mg/mmol)、低密度脂蛋白(LDL)(3.8与3.6mmol/L)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意义。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高血压、LDL-胆固醇是MCA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增长、高血压、LDL-胆固醇高是MCA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对照组78例,再按年龄各组又分高龄组(≥65岁)和低龄组(≤64岁)。康复组加用Bobath手法按摩瘫痪肢体及被动运动手段。评估者实施盲法。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的高、低龄组在治疗30d、半年后与治疗前相应项目评分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在治疗30d后高龄组的康复组Fugl-Meyer下肢评分(21.13&;#177;10.17)分与治疗前(15.32&;#177;8.22)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对照组则无此改变,治疗前为(14.36&;#177;9.81)分,30d后为(16.97&;#177;9.74)分(P&;gt;0.05),但半年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与康复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是否采用康复手段可影响65岁以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结果表明高龄脑卒中患者应尽早采用康复手段,对其下肢的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脑实质外肿瘤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研究脑脊液细胞学在诊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表现的脑实质外肿瘤中的作用,提高这类肿瘤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总结我院22例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最后确诊为脑实质外肿瘤的病例的脑脊液细胞学和其他临床特点.结果22例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发现几种不同的异型细胞,根据其特征性的提示追查出各种原发肿瘤.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对诊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表现的脑实质外肿瘤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