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PD�����˶��������Ƶ��о���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是一所集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于一体,国内先进、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呼吸疾病研究机构,下设英东-广州重症医学监护中心、呼吸内科、胸外科、基础实验部等部门。目前为广东省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其内科(呼吸病系)是教育部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其学科梯队合理完善,综合实力雄厚,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监护、慢性咳嗽等诊疗领域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微创胸外科手术、肺移植手术也在国内具有较高地位。目前共有高级职称人员30多位,博士研究生导师7位,硕士研究生导师18位。在读研究生(含博士后)近70位。近5年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的课题5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的各种科技成果奖多项。近年来,COPD的非药物治疗特别是康复治疗引起了广大呼吸科医生的重视,在COPD全球防治倡议(GOLD2006)中也明确指出,对于中度或以上的COPD患者,康复治疗应该是常规的治疗。本文特邀请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郑则广教授,针对COPD康复治疗的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关于COPD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方面的11篇文献,并邀请该所的陈荣昌教授作了详细的点评,可望广大读者对此部分内容有所了解,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无创正压通气不同压力支持水平对正常人呼吸做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IPPV)不同压力水平对正常人呼吸做功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地应用NIPPV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9例正常人行NIPPV并寻找出“最舒适”的吸气压力水平 (IPAP) ,在此压力基础上增加或减少 2 5 %的压力 ,构成低IPAP、最舒适IPAP和高IPAP三个压力水平 ,每一IPAP水平通气 15min以上 ,比较不同压力水平呼吸做功改变。结果 :受试者认为“最舒适”的IPAP为 (11.33± 3.2 0 )cmH2 O ,EPAP为 (4 .5 6± 0 .88)cmH2 O[相当于PSV水平为 (6 .77± 3.2 0 )cmH2 O]。与自主呼吸相比 ,NIPPV增加VE的同时 ,总的呼吸做功(Wtot)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受试者吸气肌做功占总的吸气做功的百分比 (Wi,p/Wi)明显减少 (P <0 .0 5 )。在最舒适IPAP时 ,Wi,p/Wi降低到基础值的 14 %± 9%。这种变化趋势与IPAP的水平相关。结论 :NIPPV可以显著降低吸气肌肉做功。吸气肌做功减少的比例与IPAP的水平相关。研究的结果为NIPPV时PSV的参数设定提供了生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膈神经传导时间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3例肺功能正常者和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PNCT。结果:①13例肺功能正常者左、右侧PNCT分别为:(7.02±0.86)ms和(8.13 ±0.91)ms,右侧显著长于左侧(P<0.001);②7例COPD患者左、右侧PNCT分别为:(7.19 ±0.72)ms和(8.08 ±0.84)ms,右侧同样长于左侧(P<0.05);③肺功能正常组COPD组间,双侧PNCT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双侧P>0.05);④PNCT与年龄和身高呈直线相关,而与体重无显著性相关;⑤PNCT不随电流刺激量增高而变化。结论;左、右侧PNCT的正常值分别为:(7.02 ± 0.86)ms和(8.13 ±0.91)ms;COPD肺功能异常者的PNCT基本无变化;PNCT与受试者的身高和年龄相关,不受电刺激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实际吸入氧浓度的波形及吸气流速、呼吸频率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受试者16例,经双腔鼻导管吸氧,随机平静呼吸或模拟快呼吸、慢呼吸,同步测量氧浓度.结果 吸气开始时氧浓度陡升,吸气中期下降,呼气前观察到第二个上升波,常常形成M形吸入氧浓度波形,呼气期刚开始时氧浓度下降速度较快,后渐减慢,呼气后期氧浓度波形为一平台.不同呼吸形式时氧浓度曲线变异较大.结论 经双腔鼻导管吸氧时,常常形成M形吸入氧浓度波形.吸气流速越大,呼吸频率越快,FIO2越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呼吸训练器与缩唇呼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的排痰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至5月因急性加重住院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和比较呼吸训练器和缩唇呼气的排痰效果。结果呼吸训练器和缩唇呼气干预期间,2组痰液总量和纯痰液容量均比干预前的显著增多(呼吸训练器组:P值均<0.01;缩唇呼气组:P值均<0.05),其中呼吸训练器增加痰液总量比缩唇呼气更显著(P<0.05);呼吸训练器组的痰液水成分容量/痰液总量比值比干预前明显增加(P<0.01),呼吸训练器组的咳嗽难度和痰液性状均比干预前的明显改善(P值均<0.05),呼吸训练器组的痰黏稠度较干预前提高(P<0.05),而缩唇呼气的咳嗽难度、痰液性状和痰黏稠度没有改变;排痰干预后期,2组痰液总量和纯痰液容量均低于干预前期的,2组痰黏稠度均比干预前期增加,其中呼吸训练器组的效果更显著,但咳嗽难度和痰液性状均比干预前期和干预期的明显改善;2组干预期和干预后期,BORG评分和外周氧饱和度均较干预前改善。结论呼吸训练器与缩唇呼气均能帮助AECOPD患者排痰,呼吸训练器更能促进痰水化、改善痰性状和加快排痰。  相似文献   
6.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具有高度传染性,本文结合4S(simple,safe,satisfy,save)呼吸康复内容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标准,对2019-nCoV所致的肺炎患者提供可行的呼吸康复指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双侧股骨头核磁共振(MRI)的跟踪和疗效观察,了解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征.方法(1)对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6月收治的医务人员及有症状的SARS患者进行股骨头和膝关节MRI检查,并对存在股骨头坏死者6月后复查;(2)将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坏死组和非坏死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检查MRI患者共40例,发现7例有股骨头坏死.(2)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是患肢的烧灼样疼痛,后期是活动性疼痛.(3)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氧合指数、激素使用累计总量、激素每天用量和激素使用总时间有关,其中激素每天剂量〉160 mg、累计总用量〉2 000 mg、使用时间52天以上,且存在低氧血症者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4)中西医治疗对早期患者有效.结论曾使用大剂量激素、尤其存在低氧血症者,一旦出现下肢烧灼样疼痛、下肢疲劳或活动性疼痛,需检查MRI,以便及时发现股骨头的坏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加温湿化型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应用NIPPV治疗的44例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1例应用带加温湿化器的改良型无创呼吸机行NIPPV,B组23例应用无加温湿化器的无创呼吸机行NIPPV,比较两组患者48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pH值及PaCO2的变化,仔细观察患者有无痰液黏稠、口干、鼻部不适、呛咳、发热等不适情况,随访一年,观察患者对改良型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8 h后心率、呼吸频率、血压、pH值及PaCO2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8 h的NIPPV过程中,两组不适情况相近(P均〉0.05)。A组出院后自行购机并持续进行1年以上NIPPV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B组(P〈0.05),依从性优于B组。结论:合理的湿化、温化能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护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运动,有助于提高需长期进行NIPPV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表面气囊张力(Tscm)的测定及其在人机同步性中的意义。方法2005年2月至6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以4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测量其重复呼吸期间的Tscm、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CO2-ET)、口腔压(Pm)和流量(Flow)变化,并观察头部转动对Tscm的影响。结果(1)在正常情况下,Tscm为0,出现压力变化时,他们的PCO2-ET平均为(47.0±1.3)mmHg(1mmHg=0.133kPa)。(2)努力呼吸时,左右Tscm变化是一致的,两者相关系数为0.80±0.08(P<0.001);而当头部向左、右运动时,两侧Tscm的起始时间存在差异,形态和大小也不一致,两侧Tscm的相关系数为0.16±0.23(P<0.001)。(3)Tscm与流速、潮气量和P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776和0.347(均P<0.001)。(4)与Tscm开始吸气时间比较,Flow和Pm分别迟(0.02±0.03)s(P=0.14)和(0.13±0.07)s(P<0.001)。与Tscm呼气时间比较,Flow和Pm分别迟(0.11±0.37)s(P=0.005)和(0.21±0.50)s(P<0.001)。结论胸锁乳突肌表面气囊张力的测定有助于呼吸中枢驱动水平的监测,有可能成为呼吸机的触发、调控和切换信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康复干预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15例中重度COPD患者,均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康复训练指导采用电话随访方式,观察组58例患者给予肺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运动疗法与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干预后FEV、FVC等肺功能指标及6MWD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年平均复发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及总卧床时间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活动、抑郁焦虑及总均分数均明显降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重度COPD患者实施运动疗法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肺康复能够增强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