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采用不同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吸氧方式为早产低体重儿进行氧疗的疗效,分析为早期低体重儿进行吸氧治疗应选择的合理的吸氧浓度与方式。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进行吸氧治疗的早产低体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其采用单侧鼻导管低流量吸氧、CPAP或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测定其在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吸氧治疗时的氧流量及吸氧浓度,并比较使用不同测氧仪进行氧浓度测定的结果。结果:与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法相比,在为患儿使用改良鼻导管吸氧法进行治疗时采用0.5L/min、1.0 L/min、2.0 L/min的氧流量,其氧吸入浓度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氧流量的增加,为患儿采用改良鼻导管吸氧法进行治疗的氧吸入浓度可逐渐增加,而为患儿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法进行治疗的氧吸入浓度无明显的变化。采用两种测氧仪测得的氧浓度值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早产低体重儿进行鼻导管氧疗时应采取单侧鼻导管吸氧的方式,并将氧流量控制在0.3-0.5L/min之间,以免因氧流量过高造成患儿氧中毒。此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儿的孕周、出生体重及缺氧程度等情况为其合理选择大小适宜的头罩进行头罩吸氧,将氧流量设置为5L/min,并将气体湿化并加热至31-34℃。对于使用呼吸机进行CPAP的患儿,应根据其血氧分析指标为其调整给氧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三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氧疗方法(改良鼻导管吸氧、鼻导管吸氧、暖箱吸氧)进行比较,了解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31例HIE患儿随机分为3组:改良鼻导管组11例、鼻导管组10例,暖箱组10例,分别对其设定不同氧流量,并在吸氧后1 h测定氧浓度,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氧流量下,鼻导管组与暖箱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鼻导管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氧疗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利弊,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最适当的供氧方式,严格按照规定精确操作,减少不必要的误差,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是近10余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氧疗方式,是一种通过高流量鼻塞持续为患者提供可以调控并相对恒定吸氧浓度(21%~100%)、温度(31~37℃)和湿度的高流量(8~80 L/min)吸入气体的治疗方式。HFNC设备由空氧混合装置、加温加湿装置、呼吸连接管路以及鼻塞接头4个部分组成。HFNC主要的通气氧合机制有以下几点:一是提供恒定吸入氧浓度,形成上呼吸道-肺泡-肺毛细血管氧分压差;二是产生PEEP;三是冲刷上呼吸道无效腔、变相减少无效腔;四是减少吸气阻力和呼吸功;五是保护气道黏膜、维持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六是可能产生涡流、改善通气氧合。HFNC对Ⅰ型呼吸衰竭有较积极治疗作用,在麻醉中应用HFNC能延长呼吸暂停时间、为气道建立提供更充裕时间。国内HFNC产品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具有自己独特的亮点,比如温度控制精度更高(可达1℃)、呼吸管路免消毒设计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3月老年病房长期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11例,分别应用三种呼吸模式,容量-辅助控制通气(CMV1,潮气量7~9 mL.kg-1.min-1,呼吸频率16~18次/min)、ASV、CMV2(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与应用ASV模式时相同)。应用每种呼吸模式后,均待患者呼吸、心率平稳30 min后,记录其呼吸力学指标: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流速、呼气流速、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时间常数及呼气时间常数等,同时测定心率和血压,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11例COPD患者应用ASV模式,与CMV1模式比较,潮气量明显升高,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吸气流速、吸气时间常数及呼气时间常数均升高(P<0.05),呼气流速下降(P<0.05)。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两种呼吸模式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H、PaCO2、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患者从ASV模式改用CMV2模式后,气道峰压及平均气道压有所升高(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H、PaCO2、PaO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ASV模式时,患者舒适程度好。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应用ASV模式,可减少患者的呼吸用力,人-机协调性和安全性良好,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心脏术后患者两种吸氧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直视术后双鼻导管和面罩2种吸氧方法的氧疗效果。方法将心脏直视术后停用呼吸机后持续氧疗的120例患者,采用2种吸氧方法,在相同氧流量;同一时间段,分别监测患者的氧合指标:pH值、PaO2、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同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2种吸氧方法的感受。结果2种吸氧方法患者的氧合指标、呼吸频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氧疗期间的舒适度双鼻导管吸氧法明显优于面罩吸氧法(P<0.05)。结论双鼻导管吸氧法既能保证有效氧疗又能使患者感觉舒适。  相似文献   

6.
《大家健康》2008,(8):60-60
病人到底需要吸入多少氧气是由病情决定的,并不是吸入越多越好。吸氧一般分为低浓度(用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1-2升/分,吸入氧浓度约30%)和高浓度(氧浓度50%~60%以上)两种。给氧时间也有间断和持续之分。你母亲病发时,呼吸衰竭,通气发生障碍,体内缺氧,同时二氧化碳也潴留在体内。为了纠正病人的缺氧状态,必须及时、迅速地进行吸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Paed型肺功能仪对8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治疗前后和52例健康婴幼儿做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并做对照.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潮气量较对照组减小,呼吸频率较对照组增快(P<0.01),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均缩短(P<0.01),吸呼比降低,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增快,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呼气相升支陡峭,降支的斜率较对照组增大,甚至向内凹陷.治疗后潮气量增加,呼吸频率下降,吸气时间、呼气时间较治疗前延长,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较健康婴幼儿低,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呼气下降支斜率较治疗前减小.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测定能够评价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气道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在全氟异丁烯(PFIB)吸入毒理实验中引进清醒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是否有助于PFIB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利用清醒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检测PFIB吸入中毒大鼠中毒前后不同时间的呼吸功能指标(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呼吸频率、吸气流量峰值、呼气流量峰值、潮气量和呼气量).结果 Wistar大鼠给予PFIB 150 ...  相似文献   

9.
肺功能检查对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肺功能检查在气管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对19例隆突以上喉以下气管肿瘤患者测定其肺功能改变.按流速-容量曲线(flow-volume loop)图形对气管肿瘤分组,1组为吸气流速明显受限,而呼气流速基本正常;2组是呼气流速明显受限,而吸气流速基本正常.3组则无论吸气还是呼气流速均下降.部分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 结果胸外可变型气管肿瘤吸气流速明显受限,而呼气流速基本正常.胸内可变型气管肿瘤呼气流速明显受限,而吸气流速基本正常.固定性狭窄型气管肿瘤无论吸气还是呼气流速均下降.气管肿瘤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均阴性.结论 气管肿瘤时肺功能检查有相应改变,此项无创性检查手段值得推广为筛选性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2008年11月~2009年12月,选择我院ICU病房COPD患者17例,先后应用容量-辅助控制(CMV)通气模式和ASV通气模式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应用每种呼吸模式时,待患者呼吸、心率平稳30min后,记录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同时测心率血压,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应用ASV模式前作好心理护理,通气中保持气道通畅,重点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结果 与CMV模式相比,应用ASV模式的患者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增加,同时,吸气流速、呼气时间和吸气时间增高(P<0.05);呼气流速下降(P<0.05);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无变化(P>0.05),患者舒适度好.结论 COPD患者应用模式,人机协调性好,安全性高,可减少患者的呼吸用力.  相似文献   

11.
简易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气道正压 (CPAP)是使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呼气相时保持气道正压的技术。我院NICU对常规给氧无效的 48例严重低氧血症新生儿 ,采用简易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NICU于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4月收治的有呼吸困难 ,呼气时呻吟、苍白、发绀等严重低氧血症表现 ,经改良鼻导管吸氧 ,吸入氧浓度 (FiO2 )≥ 0 .6时PaO2 <8kPa或经皮血氧饱和度 (SaO2 )仍 <90 % 48例新生儿。其中男 2 9例 ,女 19例。胎龄 2 8~ 43周 ,出生体重 1.2 5~ 3.9…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人吸入全麻中采用呼吸气体监测仪指导麻醉处理的效果。方法:46例老年人吸入全麻时,监测吸入氧浓度,呼气末CO2,麻醉气体吸入和呼出浓度,MAC浓度。结果:患者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清醒快速。结论:老年人吸入全麻中采用呼吸气体监测,对于术中维持麻醉平稳。选择停止麻醉药吸入及拔除气管导管,有重要的作用,其更利于老年人安全快速清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哮喘患儿治疗前后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的变化。方法:采用德国康讯肺功能仪对72例婴幼儿哮喘治疗前、后和对照组50例健康婴幼儿进行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检测。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哮喘治疗前后潮气量相比较对照组偏小,呼吸频率较对照组增快(P<0.01),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均缩短(P<0.01),吸呼比降低,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增快,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呼气相升支陡峭,降支的斜率较对照组增大,甚至向内凹陷。观察组治疗后潮气量增加,呼吸频率下降,吸气时间、呼气时间较治疗前延长,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较健康组的婴幼儿低,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呼气下降支斜率较治疗前减小。结论: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可以作为反映婴幼儿小气道阻力和呼吸流速改变的指标。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测定能够评价婴幼儿哮喘的气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纳入178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采用SPSS 20.0软件生成数字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组(H组)和常规经鼻导管吸氧组(N 组),89例/组。所有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后按复苏室常规流程行麻醉后复苏,气管导管拔除后H组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N组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两组均于吸氧1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相关呼吸指标;吸氧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缺氧发生(氧饱和度<90%)及发生次数,是否再插管及不良反应(非计划入ICU,呕吐、误吸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在麻醉复苏室安全复苏并送回病房,其中仅1例常规鼻导管吸氧的患者需再次气管插管。H组与N组比较:缺氧事件发生率(3.4% vs.11.2%,P=0.044),动脉血氧分压[(161.96±51.21)mmHg vs.(114.35±43.60)mmHg,P<0.001],氧合指数 [(398.76±231.86)vs. (324.10±194.16),P=0.021]。两组患者的平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安全、效果良好,可减少气管导管拔除后缺氧事件的发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在海拔高于2500 m的地区对人体的氧合的改善。  方法  征集从中等海拔高度的昆明(海拔约1891 m)快速进入较高海拔的拉萨(海拔约3650 m)的志愿者,在拉萨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吸入空气,比较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前、后志愿者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水平。  结果  在高原地区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运行未出现故障,运转良好。在应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进行空气吸入后,随着吸入气体流量的增加,志愿者SpO2改善,呼吸频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能改善高海拔地区机体的氧合同时降低呼吸做功,在高海拔性低氧血症的治疗方面存在潜在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最佳呼吸管理模式. 方法 200例无痛胃镜病人,采用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镇痛,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50例.Ⅰ组,深呼吸预处理+吸氧面罩2-3 L/min给氧;Ⅱ组,深呼吸预处理+吸氧面罩4-5 L/min给氧;Ⅲ组,深呼吸预处理+鼻导管4-5 L/min给氧;Ⅳ组,鼻导管4-5 L/min给氧.记录病人麻醉前,麻醉后2,5,10 min时的呼吸次数和SpO2,记录呼吸抑制情况. 结果 麻醉后所有病人呼吸频率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10min后呼吸频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Ⅳ组SpO2麻醉后2 min显著降低(P<0.05),Ⅲ组SpO2麻醉后2 min也明显降低(P<0.05),但下降幅度低于Ⅳ组;而Ⅰ、Ⅱ组麻醉前后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深呼吸预处理组SpO2显著高于未深呼吸预处理的Ⅳ组(P<0.05).深呼吸预处理组无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未深呼吸预处理的Ⅳ组(6/50)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深呼吸预处理联合吸氧面罩2-3 L/min给氧是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安全、有效、简便的给氧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撤机后的NRDS患儿子不同氧疗方式:即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时呼吸及TcSO2情况的不同,进而比较不同氧疗方式护理的优缺点,对以后的护理工作起指导作用.方法 对75例撤机后NRDS患儿分别予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并给予及时安全的护理,进而对患儿呼吸及TcSO2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鼻导管吸氧组与头罩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50.98及24.01,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导管吸氧组与暖箱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27.184及17.429,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罩吸氧组与暖箱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1.279及0.047,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新生儿氧疗方式中以鼻导管吸氧效果最佳,而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浓度NO吸入对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的治疗价值。方法  17例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 ,Swan -Ganz导管检查 ,观察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 (10 ppm)前后氧合功能的变化。 结果 吸入NO后 ,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 /吸氧浓度比值皆显著上升 (P <0 .0 0 1) ;肺内分流率显著下降(P <0 .0 0 1)。结论 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对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之氧合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预给氧应用于超重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对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预给氧组:采用完全密闭的面罩,氧流量10L,麻醉机上的限压活瓣全部旋开的情况下以15次/Jmin的频率吸氧3min,SPO2达到100%,呼气末气体监测仪显示呼吸末氧浓度超过90%表明预给氧充足,然后鼻导管吸氧(4~6)L/min。普通给氧组:直接鼻导管吸氧(4~6)L/min。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患者例数及时间、血氧饱和度的最低值。结果预给氧组出现SPO2下降6例,普通给氧组3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给氧组SpO2最低值为(86.333±2.805)%,普通给氧组为(85.031±2.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给氧组SpO2降至90%的时间为(6.667±1.862)min,普通给氧组为(4.156±1.7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给氧应用于超重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是安全有效,实施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鼻导管吸氧是新生儿疾病常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方法。传统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气体未经加温湿化,不能精确调节氧浓度,对患儿肺功能的辅助作用较小。近年来,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应用于新生儿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HHFNC治疗时患儿舒适度高,耐受性好,护理方便,有效减少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或经鼻间隙正压通气治疗时鼻部损伤和腹胀等问题发生,在基层医院即可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