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素在实验性兔梗阻性黄疸肾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在梗阻性黄疸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二组。①假手术组(B组)24只;②胆总管结扎组24只(BDL,A组)。每组义进一步分为A1,A2,A3,A4;B1,B2,B3,B4个业组。其中A1、B1为术后3大取材,A2、B2为术后6大取材。A3、B3为术后9天取材,A4、B4为术后2l大取材。建立胆道梗阻动物模型后,在术后不同时期取材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值;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大耳白兔肾组织及血浆ET水平。结果:在梗阻性黄疸形成的不同时期血浆及肾组织中的ET明显升高,且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增高;在ET升高同时反映肝脏功能的指标ALT也逐渐升高,而反映肾脏功能的指标BUN、Cr也逐渐升高。结论:ET与梗阻性黄痕肾肌损伤关系密切,它可能是一种内源性损伤因子。  相似文献   
2.
月经初潮与骨龄及发育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兰州市区6~17周岁女生360人的骨龄、身高、体重、胸围等项发育指标与月经初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已来潮女生各种发育指标均高于同龄未来潮者(P<0.01)。未来潮比已来潮者骨龄相差1.1岁,身高相差7.21cm,体重相差5.46kg,胸围相差3.65cm。平均初潮骨龄为13.45岁,初潮骨龄标准误差、最大-最小值及变异系数均小于生物年龄,说明初潮与骨龄关系最密切,用骨龄估计月经初潮最为准确可靠。初潮一般在拇籽骨出现15.7月内来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30例心脏(10例犬心,20例人胎心)用3-6%卢戈碘液和高碘酸—雪夫试剂染色,对心传导系纤维在左、右心室内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左束支在主动脉右、后窦结合处布于左室流出道,立即分为左室前、后支和中隔支(组)。依其走行可分为隔、心内膜下、游离段三段。右束支在隔锥乳头肌右后方布于右室流出道,可将其分为隔、心内膜下、节制索和游离段四段。光镜下确认左右心室隔段、心内膜下段全由心传导系纤维组成,假腱索、节制索、游离小梁主要由心传导系纤维组成。探讨了与左右束支有关的临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弓形虫病实验诊断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弓形虫感染多数呈无症状带虫状态,但妊娠期的感染常可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弓形虫感染也是艾滋病(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弓形虫病无特定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根据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目前所用的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方法均存在某些缺点。近年来,DNA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弓形虫病的实验诊断很有前途,但尚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弓形虫病实验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枢保护机制。方法 :参照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同一剂量胰岛素 ( 2IU·kg-1)对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点脑组织HSP70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胰岛素能显著上调缺血侧大脑皮质及基底节区HSP70 蛋白的表达 ( χ2 检验 ,P <0 0 0 1) ,表达高峰主要在再灌注后 2 4h。结论 :胰岛素能上调缺血再灌注脑组织HSP70 蛋白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发挥中枢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龄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建立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从心肌酶谱、心电图及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观察对心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在脑缺血2 h再灌注3和6 h组AST和LDH升高明显;CPK和CPK-MB在3、6和12 h组均有显著性升高(t检验,P<0.05)。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出现ECG异常发生率为53.13%,6、12 h组明显高于32、4 h组(χ2检验,P<0.05),主要表现为S-T段的上抬和各种心律失常,在脑缺血30 min即可出现,70.59%发生在脑缺血后2 h和再灌注6 h内。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在脑缺血2 h再灌注3和6 h组最明显,表现心肌缺血性损害和胞质中糖原颗粒明显减少。结论: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对心肌有明显损伤作用,以脑缺血2 h和再灌注6 h内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因介入技术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开发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成为治疗冠心病等血管狭窄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但术后发生的再狭窄仍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再狭窄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和内膜增厚是再狭窄(RS)的主要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皮肤创伤修复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皮肤损伤后胶原蛋白、纤连蛋白(fibroneelin FN)、氨基多聚糖(glucosamino glucoside GAG)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异常沉积可形成增生性维痕或瘢痕疙瘩。在此过程中,许多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表皮生长因子(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E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等作为潜在介质参与其调节活动,其中TGF-β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是关键的生物活性因子,目前的研究表明,TGF-β及其受体可由损伤处多种细胞表达,参与调节瘢痕的形成,且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可影响瘢痕形成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维拉帕米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①建立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 2 4只家兔按再灌注时限的不同及是否给予维拉帕米 (0 .2mg/kg静脉注射 )干预分为 4组 (A1、A2、B1、B2 ) ,测定各组的心肌梗死范围 ,并在电镜下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②根据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对 33只家兔进行分组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同一剂量维拉帕米 (0 .2mg/kg静脉注射 )对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心肌组织bcl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与 0 .85 %氯化钠组比较 ,维拉帕米组可明显减小心肌梗死范围(P <0 .0 1) ,改善其超微结构的变化。②与假手术对照组和 0 .85 %氯化钠组比较 ,维拉帕米组能显著上调缺血再灌注心肌bcl 2蛋白的表达 (P <0 .0 1)。结论 :维拉帕米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心肌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其促进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bcl 2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人体寄生虫学的特点和以往的教学经验 ,调整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式和方法 ,采取了多项保证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 ,尤其是编写人体寄生虫学图谱、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课程辅助教学 ,达到了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