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对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 CV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表现均有头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表现,且呈进行性加重、常有癫痫、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影像学检查显示:有上矢状窦、横窦血栓形成和乙状窦、横窦血栓形成,经脱水、抗凝、溶栓等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临床无特异性,头颅CT结合CTV检查对本病诊断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丹红与疏血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脑梗死患者,观察其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丹红与疏血通静脉滴注治疗的同时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丹参和曲克芦丁静脉滴注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在患者入组时和30天后分别进行有关的功能评定,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一般资料、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30天治疗后,两组运动能力、巴氏指数均有改善,其改善幅度康复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与疏血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及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突变型α-核突触蛋白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可能的降解途径,探讨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转染了α-核突触蛋白(A30P)的PC12细胞进行药物干预,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及自噬的特征性改变,同时检测α-核突触蛋白的表达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 (1)Western Blot法检测α-核突触蛋白的表达:A30P+渥曼青霉素组(A30P+W组)、A30P+1-甲基4-苯基吡啶组(A30P+MPP+组)较A30P组明显增高,以A30P+W组最为明显;而A30P+雷帕霉素组(A30P+R组)条带较A30P组减低(P<0.01);(2)不同时间点细胞培养液中SOD水平(U/ml)的测定:用MPP+处理转染了突变型α-核突触蛋白的PC12细胞后,培养液中SOD水平(A30P+MPP+组:3 h:97.49±13.8;12 h:102.7±12.7:24 h:101.5±11.8;48 h:104.3±12.4)较A30P组在各时间点显著下调(t=3.7721,P=0.0017);A30P+R组在给药12 h以后,培养液中SOD水平逐渐升高,其中在24 h(121.2±13.0)、48 h(124.3±14.1)和72 h(127.7±13.7)时与A30P+W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46,P=0.0083);突变型α-核突触蛋白激活了自噬途径,并介导了MPP+的毒性作用,自噬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可通过抑制自噬而加剧α-核突触蛋白积聚,导致细胞死亡;而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则可以通过诱导自噬的发生而促进α-核突触蛋白的降解和细胞生长.结论 α-核突触蛋白的异常积聚导致PC12细胞的自噬性细胞死亡,促进自噬有助于突变型α-核突触蛋白降解,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增龄对大鼠运动功能、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功能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旋转棒潜伏期测定各增龄组大鼠运动功能;131 I-FP-β-CIT(N-(3'-氟丙基)-2β羰甲氧基-3β(4'-碘苯基)托烷摄取率测定纹状体DAT结合活性;Western-blot检测DA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旋转棒潜伏期和纹状体131 I-FP-β-CIT摄取率在6月龄后均呈随龄性降低,12、16月龄和20月龄与6月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二者有相关性(r=0.656,P<0.01);纹状体DAT蛋白表达水平未见随龄性改变.结论 大鼠运动功能的随龄性衰退与纹状体DAT131 I-FP-β-CIT结合活性下降有关;老龄大鼠纹状体DAT可能存在突触膜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表达人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核定位和胞质定位基因(SNCA-NLS和SNCA-NES)的真核细胞表达慢病毒载体,并且观察重组质粒在293F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PCR 方法从质粒中扩增出目的基因,扩增出的目的基因与线性化后的载体PLVU-2A-EGFP在In-fusion重组酶作用下通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krein,HUK)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根据病情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HUK注射液0.15 PNA U(p-nitroaniline unit,相当于10 000国际单位)+生理盐水50 mL静脉泵入,1次/d,共21 d。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并比较。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he trial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标准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分型。结果:治疗21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81.67%)高于对照组(51.67%)。糖尿病及TOAST分型与HUK临床疗效相关(P〈0.01);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心脏疾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治疗组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非糖尿病患者及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使用HUK的临床疗效优于糖尿病患者及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结论:HUK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糖尿病及TOAST分型可能是HUK的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 β 七叶皂甙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 β 七叶皂甙钠 2 0mg溶于生理盐水 2 5 0ml静滴 ,每日 2次 ,共 10d ,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 2组均行CT检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水肿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 β 七叶皂甙钠对减轻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及提高临床疗效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龄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建立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从心肌酶谱、心电图及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观察对心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在脑缺血2 h再灌注3和6 h组AST和LDH升高明显;CPK和CPK-MB在3、6和12 h组均有显著性升高(t检验,P<0.05)。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出现ECG异常发生率为53.13%,6、12 h组明显高于32、4 h组(χ2检验,P<0.05),主要表现为S-T段的上抬和各种心律失常,在脑缺血30 min即可出现,70.59%发生在脑缺血后2 h和再灌注6 h内。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在脑缺血2 h再灌注3和6 h组最明显,表现心肌缺血性损害和胞质中糖原颗粒明显减少。结论: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对心肌有明显损伤作用,以脑缺血2 h和再灌注6 h内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含人野生型及致病突变A30P、A53TSNCA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SNCA,并通过稳定转染获得过表达人野生型及致病突变A30P、A53T α-synuclein(SNCA)的单克隆PC12细胞株.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SNCA基因,T-A克隆后测序.在此基础上利用单核苷酸差异引物定点诱变法相继构建含SNCA基因编码区EcoR Ⅰ、BamH Ⅰ两酶切位点的同义突变及其致病突变G88C(Ala30Pro)、G209A(Ala53Thr)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SNCA,并以PCR、双酶切、测序鉴定.以重组质粒pEGFP-C3-SNCA通过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PC12细胞;以G418进行筛选;以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获得稳定过表达人野生型及致病突变A30P、A53T α-synuclein的单克隆PC12细胞株,并以稳定转染pEGFP-C3的PC12细胞作为对照组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及荧光显微镜鉴定各单克隆PC12细胞株.结果:PCR、酶切及测序证明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SNCA构建成功.RT-PCR、Western blot及荧光显微镜确认目的基因序列在PC12细胞稳定过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SNCA基因WT及A30P与A53T突变型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SNCA;成功获得过表达人野生型及致病突变A30P、A53T α-synuclein的单克隆PC12细胞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g) β基因启动子区 - 4 5 5 G/A、- 14 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和血浆 Fg水平的关系以及在脑梗死 (CI)中的作用。方法 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分析基因频率分布 ,用 Clauss法分析血浆 Fg水平 ,对 CI组 (90例 )和健康人对照组 (10 2例 )进行研究。结果  CI组和对照组 Fg水平分别为 3.5 5± 0 .94和 2 .6 7± 0 .78(P<0 .0 1)。等位基因 - 4 5 5 A、- 14 8T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 0 .186、0 .2 0 6 ,在 CI组中的频率分别是 0 .2 89、0 .30 6 ,两个多态性位点 - 4 5 5 G、- 14 8C或 - 4 5 5 A、- 14 8T分别紧密连锁 ,符合率超过 96 %。对照组和 CI组中 - 4 5 5 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 Fg水平均高于非携带者 ,分别为 3.4 4± 0 .6 7和2 .32± 0 .77(P<0 .0 1)、3.80± 0 .6 4和 3.31± 0 .97(P<0 .0 5 ) ;对照组和 CI组中 - 14 8T携带者的 Fg水平亦均高于非携带者 ,分别为 3.2 9± 0 .6 6和 2 .33± 0 .77(P<0 .0 1)、3.77± 0 .6 5和 3.31± 0 .97(P<0 .0 1)。结论  Fg水平升高是 CI的危险因素 ;两对等位基因紧密连锁不平衡 ,- 4 5 5 A、- 14 8T等位基因与脑梗死无相关性 ;Fgβ- 4 5 5 G/A、- 14 8C/T多态性与血浆 Fg水平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