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肺栓塞时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后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脏肌钙蛋白T(cTnT)与肌红蛋白(Mb)含量变化,探讨心肌血流灌注在急性肺栓塞继发心肌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选择性栓塞肺动脉,建立不同栓塞面积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监测栓前、栓后5、30min,1、2h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及栓后4h血清cTnT与Mb含量。结果急性肺栓塞后血清cTnT与Mb含量升高。急性肺栓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显著下降,肺血管栓塞后15~30min降至最低值,30min后趋于平稳。右冠血流量下降程度与肺栓塞面积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及血清心肌结构蛋白含量升高为急性肺栓塞继发心肌缺血改变提供了直接证据。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影响急性肺栓塞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18例小儿室间隔缺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跳下修补室间隔缺损 ,对照组为常规心脏停跳下修补室间缺损。测定心肌同功酶释放和三磷酸腺苷 ,观察左室压力 ,评价术野显露及气栓预防效果等。结果 观察组心肌同功酶释放明显低于对照组 ,三磷酸腺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心肌超微结构基本正常 ,术中左室压力低于主动脉压力 ,术后无气栓发生。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能更好地保护心肌。术野显露技术和防气栓的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腺苷A1受体激动剂预处理延迟效应对保存大鼠心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8组 ,A、C组以高选择性腺苷A1受体激动剂 (CCPA)预处理 ;D、E、F组在CCPA预处理前分别注射锰 超氧化物歧化酶 (Mn SOD)反义、有意义、错配寡核苷酸 (ODN) ;B、G组注射生理盐水 ,H组只注射反义寡核苷酸。 2 4h后 ,A、B组用 4℃St.Thomas液保存 4h ,复灌 1h ,而另 6组采取低温缺血 3h ,复灌 1h。观测心功能、磷酸肌酸激酶 (CK mb)、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等。结果 A组左室内压上升与下降最大速率恢复率 (±dp/dtmax,% )为 6 2 .83± 17.2 7,6 6 .81± 18.99,心肌ATP含量 (10 3 μmol/g)为3.6 7± 1.4 2 ;而B组分别为 4 0 .4 1± 18.2 9,4 4 .70± 2 5 .14 ,1.4 6± 0 .5 4 ;A组均明显高于B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orP <0 .0 5 )。C组±dp/dtmax恢复率、ATP、Mn SOD活性均明显高于D、G、H组 (P <0 .0 1orP <0 .0 5 ) ,而与E、F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腺苷A1受体激动剂能诱导预处理的延迟效应 ,改善离体大鼠心脏的保存效果 ,而该效应与Mn SOD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出血,比较常见,若能早期发现正确处理,可化险为夷。我科自1976年7月~1991年6月在838例心内直视手术中,术后因早期出血而紧急手术探查者共9例,占1.07%。本文对出血原因、手术探查指征及出血的预防进行讨论。临床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5~47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8^+CD28^+T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相关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SD大鼠组(T0组)、同种心脏移植组(T1)(Wistar→SD大鼠)术后第1、3、5、7天CD8^+CD28^+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分析CD8^+CD28^+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与心脏移植AR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CD8^+CD28^+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与AR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9,相关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移植后CD8^+CD28^+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AR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栓塞范围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不同栓塞范围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研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肺栓塞范围的相关性。方法:经导管注入犬自体血栓选择性栓塞肺动脉,通过控制注入血栓数量、速度,分别建立不同栓塞范围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比较栓前、栓后15 min、30 min、1 h及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同时观察心脏超声影像学变化。结果:自体血栓均按要求阻塞相应肺动脉,肺栓塞形成后心输出量下降,肺动脉压力及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增高,并在0.5 -1 h达到峰值,各血流动力学指标随肺栓塞范围增大而变化更显著。结论:此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确切可行。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心脏肿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外科诊治的经验.方法自1982年1月至2003年12月,3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全部病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术后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左房黏液瘤29例,右房血管肉瘤2例,右室血管瘤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肿瘤摘除术.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8例术后发生低心排,1例发生呼吸衰竭,1例右房血管肉瘤术后2年原位复发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且效果良好.超声心动图对原发心脏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作用,自体心包可用于房隔修补和房壁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施行小儿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小儿心脏手术88例,总结气栓防止、术野显露及体外循环相关的经验. 结果 88例手术顺利,术野显露达到要求,无气栓发生,1例手术死亡. 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的方法具有实用价值,但对手术操作和体外循环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源性尿道损伤原因及防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医源性尿道损伤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自愈并自行排尿19例,长期膀胱造瘘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创口感染发生。结论分析医源性尿道损伤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治,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救治胸主动脉创伤(thoracic aorticinjuries,TAI)的最佳时机及有效性.方法 19例TAI患者分为急诊EVR组和延迟EVR组,急诊EVR组12例为受伤后24 h内应用EVR救治;延迟EVR组7例为采取保守对症救治2周左右应用EVR治疗.同时对治愈出院患者随访其CT和/或CTA.结果 急诊EVR组治愈11例,死亡1例.延迟EVR组治愈3例,死亡4例.急诊EVR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延迟EVR组(P<0.05).14例救治成功的患者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1~ 47个月),随访期间,无明显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EVR是TAI的一种微创、快速、有效的救治方式,且多数TAI患者应在急诊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