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家族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家系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族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FSG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血尿,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直至肾功能衰竭;肾脏病理呈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不伴有其他系统异常;遗传以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方式传递犤1犦。我科最近收治了1例以无症状蛋白尿起病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表征、实验室检查及家系资料,诊断为FFSGS,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先证者,女,23岁(IV47,家系图谱见图1),汉族,未婚,因主诉腰酸、乏力6个月,尿常规异常2个月于2001年11月15日入院。体检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0.34×109,Hb112g/L,RBC3.78×101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HanSPRD大鼠不同表现型中的表达分布,探讨PPAR-γ途径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PAR-γ的表达分布,RT-PCR方法检测各表现型中不同性别不同时期肾脏皮质组织PPAR-γ及TGF-β1、MCP-1的mRNA表达情况,组织学分析并量化囊肿指数(cyst index)、纤维化评分(fibrosis score)及间质炎细胞浸润程度.结果HanSPRD纯合子及杂合子大鼠PPAR-γ在肾皮质近端小管及囊肿上皮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在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中主要分布于胞浆,而在囊肿上皮细胞则易位于核周及细胞核.纯合子(Cy/Cy)及杂合子(Cy/+)较正常大鼠(+/+)PPAR-γ及TGF-β1、MCP-1mRNA表达上调,同时雄性杂合子表达水平高于同周龄雌性杂合子(P<0.05).雄性杂合子组织学指标囊肿指数、肾脏纤维化评分及间质炎细胞浸润程度高于雌性杂合子(P<0.05).结论 PPAR-γ在该模型中表达上调与TGF-β1、MCP-1表达水平及肾脏组织学改变显著相关,PPAR-γ激活可能对于ADPKD病程进展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尿红细胞平均体积测定对血尿定位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79年以来 ,国内外陆续报道了应用相差显微镜或普通光镜等方法鉴别血尿来源 ,但因受到个人主观因素、工作经验、尿渗透压、红细胞数量及离心过程等因素的影响 ,其准确性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应用全自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适合筛查汉族人多囊肾病1型致病基因(PKD1)突变的检测体系。方法 利用设计的82对引物[8对针对PKD15′端多拷贝区的长链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和57对巢式PCR引物,17对针对3′端单拷贝区PCR引物]分别对PKD1的46个外显子进行扩增,扩增产物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筛检出异常条带后,再经测序确定基因突变位点。利用建立的PCR-SSCP检测体系对汉族人2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患者家系进行PKDA1突变检测,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结果 用82对PCR引物,可成功扩增PKD1各个外显子区域,并经测序证实为PKD1目的片段。将建立的SSCP-PCR基因突变检测体系,分别从2个汉族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检测出PKD1基因Del 3 bp(G49761-G49763)和C47629T2个突变,其可分别导致编码产物第3827位缺失谷氨酸(Glu3827)和第3555位丝氨酸,而产生由苯丙氨酸(S3555F)替代的改变。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PCR-SSCP检测体系,可完成PKD1各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扩增,并成功检测出汉族人2个ADPKD家系基因突变位点,不仅为PKD1基因突变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宝贵资料,而且为下一步汉族人多囊肾病的大规模基因突变筛查和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抗多囊蛋白1氨基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多囊蛋白 1胞外区氨基端的单克隆抗体 (mAb) ,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 :以肾组织总RNA为模板 ,用RT PCR扩增多囊蛋白 1胞外区氨基端的编码基因PKD1cDNA。将该基因克隆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QE3 0中 ,转染大肠杆菌M15。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多囊蛋白 1胞外区氨基端的组氨酸融合蛋白 (PC1 e2 ) ,用亲和层析法纯化。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 ,取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株Sp2 / 0进行细胞融合 ,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 ,有限稀释法进行单克隆化。mAb的特异性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 :克隆到两个编码多囊蛋白 1氨基端的cDNA片段 (50 2bp和 471bp)。构建的表达质粒经酶切和DNA测序证实 ,为所需要的质粒。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 (Mr)分别为 1980 0和 1890 0的融合蛋白 ,经Westernblot鉴定 ,均为多囊蛋白 1的融合蛋白。用Mr 为 1890 0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 ,得到杂交瘤细胞株 7B1。Westernblot分析表明 ,该细胞株分泌的mAb能特异地与多囊蛋白 1氨基端结合。结论 :本实验表达了PKD1多拷贝区所编码的PC1 e2 ,成功地制备了抗多囊蛋白 1胞外区N端的mAb。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 factor-1,IGF-1)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1例ADPKD患者血液、囊肿液及尿液中IGF-1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GF-1及其受体(IGF-1R)在ADPKD囊肿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1例ADPKD患者囊肿液中的IGF-1浓度(1 62.0±5.06)ng/ml显著高于血液(76.0±28.13)ng/ml和尿液(62.0±11.18)ng/ml中浓度(P<0.01);IGF-1和IGF-1R在ADPKD囊肿组织中的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间质细胞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囊肿液中IGF-1的增多可能来自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并与囊肿的形成和长大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多囊肾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多囊肾与正常肾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比较其表达水平的不同,为多囊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 方法按一步法抽提多囊肾组织和正常对照肾组织的总RNA并纯化mRNA;将4 096种人类基因PCR产物用Cartesian Pixsys 7500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多囊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以Cy5和Cy3标记的cDNA一链做探针,混合后与上述基因芯片杂交.用Scan Array 5000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结果在多囊肾组织与正常肾组织中存在4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9个基因在多囊肾组织中低表达,295个基因在多囊肾组织中高表达. 结论本研究从多囊肾组织中筛选出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说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多囊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从而为下一步研究发病机制提供了更多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1例ADPKD患者的血液、囊液及尿液中IGF-1浓度;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GF-1及其受体(IGF-1R)在正常肾组织及ADPKD囊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采用MTT、流式细胞仪及电镜透视的方法,观察IGF-1对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果41例ADPKD患者囊液中的IGF-1浓度为(162.00±5.06)ng/ml,显著高于血液的(76.00±28.13)ng/ml和尿液中的(62.00±19.18)ng/ml(P<0.01);正常肾组织中IGF-1mRNA、IGF-1的表达主要分布在远端肾小管及集合管,而IGF-1RmRNA、IGF-1R在近端肾小管表达阳性。在ADPKD囊肿组织中的囊壁衬里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间质细胞均有IGF-1、IGF-1R阳性表达。IGF-1、IGF-1R在ADPKD囊肿组织中平均吸光度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中的平均吸光度(P<0.01)。IGF-1在1~50ng/ml范围内显著地促进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结论囊液中增多的IGF-1可能来自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这些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可能刺激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进一步增殖,刺激囊肿形成和长大,从而参与了ADPKD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体液中的浓度及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ADPKD患者血浆、尿液和囊肿液以及正常人血浆和尿液中的SPARC浓度.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PARC mRNA和蛋白在多囊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 ADPKD患者囊液中SPARC浓度为(3628.75±1445.90)ng/ml,显著高于血浆和尿液中的SPARC浓度(P<0.01,P<0.01);ADPKD组尿液中的SPARC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1253.16±544.81)比(123.91±28.37)ng/ml,P<0.01],而两组血浆中SPARC浓度无明显差异.在成人ADPKD肾组织中,SPARC主要表达于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及扩张的小管和集合系统,ADPKD肾组织中SPARC mRNA水平[(3.61±0.24)×102拷贝/106GAPDH]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1.72±0.09)×102拷贝/10 6 GAPDH](P<0.01).正常肾组织和多囊肾组织中的SPARC蛋白吸光度与相应的GAPDH吸光度比值分别为44.68%和81.25%.结论 ADPKD患者囊液和尿液中增多的SPARC可能来自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及扩张的小管和集合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与多囊肾病PKD1基因紧密连锁的4个微卫星DNA的多态性,为家系连锁分析和临床分子诊断提供有用的遗传标记。方法:抽提上海市80名汉族无关个体(均为健康志愿者)的DNA,对其进行4个微卫星位点(KG8,SM6,CW2和SM7)的PCR扩增,采用毛细管电泳分离PCR扩增增加,用GeneScan^TM,Genotyper^TM软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上海市汉族人群中,发现KG8,SM6,CW2,SM7分别有4,10,11和9个等位基因片段,其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9和0.274,0.852和0.819,0.786和.779,0.85和0.827,群体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微卫星位点SM6,CW2,SM7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在基因连锁分析和群体遗传学中具有产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