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HIV感染者体内抗小分子多肽抗体与病情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HIv感染者体内抗—R7v含量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ELISA、中和沉淀等方法检测HIv感染者、长期生存者、艾滋病患者等的抗—R7v含量。结果 抗—R7v检出率在无症状组和长期生存组较高,在进展者和艾滋病患者中较低,溶解处理标本后抗—R7v含量及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 抗—R7V主要通过于扰HIV与CCB5、CxCR4结合,使HIV不能进入CD4^ T淋巴细胞内,并阻止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乙肝病毒不同基因型和亚型在国内的分布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自国内8个地区88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和临床资料,用PCR-RFLP方法鉴定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析不同基因(亚)型与病情间的相关性。结果乙肝病毒B(20.77%)和C (78.22%)基因型为最常见,仅1例为D基因型;所有B基因型均为Ba亚型,C基因型中仅发现C2和C1亚型。北方地区患者多感染C基因型(83.62%)/C2亚型(90.32%)。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C基因型患者(P<0.000)。不同年龄段B基因型和C基因型比较发现,感染B基因型的患者在30岁以下、30~50岁和50岁以上年龄段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感染C基因型的患者比例呈现相反趋势(P=0.000)。C1和C2亚型患者的年龄相近。各基因型在肝硬化、慢乙肝和无症状携带者中的分布无差别。B和C基因型(C1和C2亚型)患者的病毒量之间无差别。B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低于C型患者(P<0.05)。结论北方地区以C基因型和C2亚型为主。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C基因型。B和C基因型(C1和C2亚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病毒量之间无差别。B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小于C型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中抗核抗体(AN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KM1)的检出情况,并深入探讨其产生机制.方法 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自身抗体产生与年龄、性别、HCV RNA含量、HCV基因型、生化指标及临床特征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360例CHC患者中,ANA阳性率为12.5%(451360),anti-LKMi的阳性率为2.5%(91360).CHC患者的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5%vs2.9%,P=0.006)而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15%vs47.9%,P<0.001);女性患者的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HCV RNA含量低于自身抗体阴性组(1.23×107 vs 7.2× 107拷贝/L,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年龄、HCV基因型、生化指标、肝硬化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干扰素治疗组和未接受干扰紊治疗组患者的自身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C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AIH相关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可能并非由干扰素治疗所诱发;很可能是HCV引发自身免疫,导致自身抗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磺酸左氧氟沙星对2.2.15细胞内HBVS区级C区的HBVRNA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PCR定量法分别检测细胞内HBVDNA、HBVS区有C区的HBVRNA含量;并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测细胞上清HBsAg、HBeAg的P/N值。结果 2.2.15细胞内HBVS区S区及C区的HBVRNA含量分别为0.4pg/ml和0.27pg/ml,细胞上清HBsAg及HBsAg及HBeAg分别为42.1和36.0。磺酸左氧氟沙星作用8天后,HBVRNA含量分别下降为0.2pg/ml和0.13pg/ml分别为85.7%有55.6%(P<0.05),用药前2.2.15细胞内HBVDNA为2.97pg/ml,用药后降至0.44pg/ml(P<0.05),抑制率为85.2%。结论 磺酸左氧氟沙星抗HBV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HBV3.5kb及2.1kbRNA的稳定性及翻译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6.
双靶区反义RN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靶区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转染、表达及其抗乙肝病毒(HBV) 的作用.方法:合成互补于HBV X区(1400-1430)的X片段、互补于HBV P区(2375-2405) 的P片段,分别构建表达单靶区反义X或P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和表达双靶区正义、反义 X 和 P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 ,转染PA317细胞,NIH3T3 细胞扩增法测假病毒颗粒的滴度.用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用酶标法检测2.2.15细胞上清 HBsAg和HBeAg含量.结果:对HBsAg的抑制率在感染后第3、5、7、9天时分别为 pLXSN:5%, 4%, 6%, 4%; pLXSN+Xpos/Ppos:1%, 5%, 5%, 11%; pLXSN+X:16%, 45%, 44%, 38%; pLXSN+P :34%, 59%, 55%,51%; pLXSN+X/P:73%, 83%, 81%, 79%.对HBeAg的抑制率在感染后第3 、5、7、9天时分别为pLXSN:2%, 6%, 4%, 3%; pLXSN+Xpos/Ppos:6%, 0, 0, 0; pLXSN+ X: 13%, 53%, 52%, 45%; pLXSN+P: 21%, 57%, 56%, 49%; pLXSN+X/P :62%, 87%, 84%,79%.结论:细胞内表达HBV反义RNA有明显抗乙肝病毒复制和表达的作用 ,而且双靶区反义RNA抗乙肝病毒的作用较单靶区反义RNA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检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但是很多肝外器官,如骨髓、淋巴结、脾、肾、皮肤、结肠、胃、睾丸、精子及肾上腺旁神经节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等均能被HBV感染。目前认为PBMC存在HBV的感染,但有无HBV的复制,仍存在争议。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HBV复制的模板,如果能够发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在cccDNA,不  相似文献   
8.
ECi/ECiQ和AxSYM全自动免疫系统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ECi/ECiQ和AxSYM系统对样品检测的重复性、气泡检出率及线性范围,讨论其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HBsAg/抗-HCV强阳性样品各20份,正常人血清标本中分别加入一定比例的上述样品至S/Co比值在阈值(Cut-Off)并重复检测40次作重复性实验;气泡检出试验是在样品中加入50μL气体并重复检测20次;正常人血清连续系列稀释HBsAg强阳性标本并检测线性范围试验.结果:ECi/ECiQ和AxSYM系统HBsAg重复性(CV%)各为3.57%和3.87%;ECi/ECiQ和AxSYM系统抗-HCV各为5.05%和17.01%.ECi/ECiQ和AxSYM系统HBsAg气泡检出率各为100%和55%;ECi/ECiO和AxSYM系统抗-HCV各为35%和15%.ECi/ECiQ系统和AxSYM系统HBsAg均未出现假阴性;ECi/ ECiO系统抗-HCV未出现假阴性,而AxSYM系统为70.6%.ECi/ECiQ在稀释1:40000时仍阳性,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7,而AxSYM系统在稀释1:10000时阳性,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384.结论:ECi/ECiO和AxSYM两系统均适用于临床检测,但ECi/ECiQ系统对整个检测流程质量控制要求高,而AxSYM系统对样品的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在低值标本检测中容易造成假阴性,ECi/ECiO系统的敏感性和重复性比AxSYM系统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我国是肝细胞癌(HCC)高发区,其中大部分HC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有必要对其自然史和临床进程作大样本调查研究。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HBV相关HCC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中国北方地区321例HBV相关HCC患者作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行肝功能、甲胎蛋白(AFP)、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1例HBV相关HCC患者中,仅7.2%接受过抗病毒治疗;46.4%和25.5%分别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38.3%有饮酒史。21.0%的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62.3%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性,HBeAg阳性者合并肝硬化的比例和HBV DNA水平较高。84.5%的患者HBV DNA阳性,但其中仅42.6%HBV DNA≥5.0log10,HBV DNA高水平者合并肝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HBV DNA低水平者。无症状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分别占4.1%、24.1%、39.0%和32.9%。71.0%的患者AFP升高,但其中仅33.8?P≥400ng/ml。结论:本组HBV相关HCC患者中,HBeAg阳性和高HBV DNA水平者不多,但病情常较重。肝硬化是HCC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酒和肝癌家族史对HCC的发生有一定影响。血清AFP筛查有助于H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并分析河北省某县有偿献血员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等检测了抗-HCV、HCV核糖核酸(RNA)和抗-HIV。结果:共检测109例受HCV感染的献血员,其中ALT异常者为38.53%(42/109),抗-HCV阳性率为95.41%(104/109),HCV RNA阳性率为70.64%(77/109),抗-HIV阳性率为0(0/109)。结论:在该县有偿献血HCV感染者中HIV-1感染率为0,HCV感染者中HIV-1感染存在地区差异,并非所有地区HCV感染者HIV感染率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