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的转移和复发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存在于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和腹腔中的微转移是导致转移和复发的基础[1-3].由于进入血中的肿瘤细胞极其微量,采用传统的病理学、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难以检测[4].我们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下简称荧光定量PCR),用角蛋白片段CK19为标记物,探讨其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病理临床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评价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率的意义。[方法]159例L3、L4(Ⅱ-Ⅳ期)胃癌手术患者,对比研究腹腔温热化疗组化疗方案(78例)与对照组(81例)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并发症比较:腹腔温热化疗组腹胀及肌酐升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vs.14.8%,P〈0.05;11.5%VS.1.2%,P〈0.05),但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后复发转移:腹腔温热化疗组腹膜腔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1%vs.54-3%,P〈0.05)。腹腔温热化疗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6%VS.32.1%,P=0.003)。[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进行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能够减少腹膜腔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病例配对法对化疗(CT)同时应用甲地孕酮(MA)及单CT进行对照,各30例,在一般条件相仿情况下,经治疗后观察到MA可减轻CT所致恶心、呕吐反应,食欲,体重增加,全身情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未见明显副作用,可作为肿瘤患者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在慢性肝病中进行性纤维化与细胞外基质蛋白降解和合成的改变有关,因此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临床上已有血清标志用于评估肝纤维生成和肝纤维化。然而,为了更好地了解肝纤维化过程的病理生理,需要非侵入性、可靠且敏感的标志物来评估正在进行的纤维溶解。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细胞外基质蛋白的主要的降解酶,在病理生理状态的组织重构和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MPs是以无活动性的前酶形式分泌的,然后在细胞外间隙受激活,因此可在循环血液中被检测到。金属蛋白酶-3(MMP-3)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且能激活其他前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5.
多学科综合治疗已经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的最佳实践模式,这对传统的肿瘤学教学查房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临床知识和深厚的肿瘤学知识,鼓励医生科学家参与教学查房;教学查房形式多样,以LBL和CBL教学法并举;提倡多学科联合查房。  相似文献   
6.
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病,然而我国临床医学本科教育阶段缺少相应肿瘤学课程系统讲授,迫切需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行临床肿瘤学的教学工作。文章结合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现状与肿瘤学科特点,探讨了在学员带教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阐述了如何在临床教学与带教过程中激发学员对肿瘤学的兴趣,完善肿瘤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提高其创新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诊断方法、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确定恶性肿瘤临床与尸检 诊断的不一致率。方法:对本院肿瘤科5年来(1994-1999年)所有尸检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尸检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64岁(29-84岁)。35例被尸解的尸体中共发现41个恶性肿瘤,其中10例、16个恶性肿瘤被误诊或漏诊。该10例中6例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在本研究中,临床与尸检诊断的不一致率为39%。结论:恶性肿瘤临床与尸检诊断的不一致率依然很高,本结果证实了尸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NOB1(NIN1/RPN12 binding protein 1 homolog)是2005年新克隆的一个基因,属于RNA结合蛋白,该类蛋白的功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观察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沉默NOB1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包装表达NOB1短发夹RNA(shRNA)的慢病毒,感染MCF-7细胞,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NOB1的抑制效率;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OB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NOB1-shRNA慢病毒感染3 d后,可显著下调MCF-7细胞NO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体外成瘤能力,并导致细胞周期分布紊乱,G0/G1期及G2/M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结论:NOB1基因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分布促进乳腺癌细胞恶性增殖,可能是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9.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结直肠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大多数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全身化疗是最佳的姑息治疗.20世纪90年代多项Ⅲ期临床研究证实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依立替康(开普拓,CPT-11)联合5-Fu、LV方案(FOLFIRI)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本研究旨在观察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生存、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一线治疗失败后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至少2个周期,伊立替康1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四氢叶酸20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5-FU400 mg/m2,静脉推注,第1、2天:5-FU 600 mg/m2,静脉持续滴注22 h,第1、2天,每2周重复.结果: 全组60例患者均能评价毒副反应,其中58例可评价疗效.全组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4例(24.14%),稳定(sD)30例(51.72%),总有效率(CR PR)2414%,疾病控制率(CR PR SD)75.86%,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6.0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9.65个月.非血液学毒性不良反应轻微,大多为Ⅰ、Ⅱ度.只有2例患者出现Ⅲ度延迟性腹泻,1例患者出现Ⅲ度恶心呕吐. 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粒细胞减少症.有5例患者出现Ⅲ度粒细胞减少症.没有发生粒缺性发热.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5-FU和叶酸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有较高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10.
微血管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微血管计数(MV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1例正常胃黏膜及253例胃癌组织中MV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行政管理茵子(bFGF)的表达。结果:肿瘤组织MVC内明显高于下胃黏膜组织(P<0.01),肿瘤组织中VEGF和bFGF阳性率分别为67.6%(171/253)和9.5%(24/253),VEGF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转移(淋巴结,腹膜,肝等)密切相关(P<0.01),胃癌组织VEGF阳性组的MVC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VEGF表达阳性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VEGF阴性者(P<0.01),VEGF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者差。结论:高MVC及VEGF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子。VEGF可能通过诱导血管生存在胃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