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初次使用含克立芝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治疗失败基因型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云南省2014-2015年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初次使用含克立芝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且治疗持续6个月以上、病毒载量仍大于1 000Copies/ml的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基因变异情况及耐药位点的变化情况。结果 2年共获得符合条件pol区序列150条,该人群中耐药发生率为27.3%(41/150)。在使用过的药物中,对3TC、TDF、D4T、AZT、ABC高度耐药的情况分别是16(10.7%)、2(1.3%)、1(0.7%)、0(0%)、3(2.0%),对蛋白酶抑制剂没有出现高度耐药的情况。结论 初治使用含克立芝治疗方案治疗失败的病人耐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随着使用含克立芝方案治疗人数增加以及治疗时间延长,仍需加强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3.
三种方法同时检测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的阳性率.方法 同时采用萋-尼抗酸染色、BacT/ALERT 3D 360MP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对艾滋病合并疑似结核感染患者不同时段的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涂片萋-尼抗酸染色阳性率为11.69%(18/154);样本直接进行TB-DNA PCR 扩增的阳性率为18.18%(28/154);MP 培养阳性经抗酸染色和TB-DNA PCR 确认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为20.13%(31/154).结论 三种方法同时检测可以提高检测阳性率,实时荧光PCR 扩增TB-DNA 能为临床提供早期病原学诊断依据,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在提供病原学诊断"金标准"的同时,可为进一步检测其耐药性准备菌株.鉴于艾滋病患者免疫缺陷的特殊性,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多份样本和多种类样本同时检测,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s in the pol region of HIV-1 strain in treatment failed patients in Yunnan province's Dehong prefecture and Kunming. Method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39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treatment failure ( HAART treatment > 1 years and HIV-1 RNA Viral load > 1 000 copies/ml). HIV-1 RNA was extracted from plasma, and nested-PCR was performed for amplification of PR and RT genes on the HIV-1 pol region. The PCR products were then sequenced and submitted to 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 for comparison. The evolution tree was built up with MEGA 4. 1 system, combined with patients' demographics. Results The most prevalent mutation in Kunming patients were T215F/N/Y/I, M41L/M, and T69G/N/I/S/A/D, the mutation rates were 39%(24/62), 27% (17/62) and 27% (17/62) ,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mutations in the Dehong prefecture [16% ( 11/69), 13% (9/69) and 9% (6/69)]. The rat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x2 = 8.646, 4.242 and 7. 909, all P < 0.05 ). The most common HIV-1 pol region subtype in the Dehong patients were CRF01_AE subtype (32%, 22/69), followed by C subtype (25% ,17/69), and B subtype ( 19%, 13/69). Major subtypes in Kunming patients were 08_BC (60%,37/62 ), CRF01_AE subtype(21% , 13/62 ) and 07_BC ( 15% ,9/62). Conclusions Partial differences of the point mutations of the HIV-1 strain pol region and frequency of their occurrences exist among Dehong and Kunming patients, HIV-1 strains in Dehong prefecture for the NNRTIs mutations at the T215 Y/N/T, M41L and T69G/N/I/S/A/D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Kunming. Six isoforms are found respectively:CRF01_AE, B, C, BC, 08_BC and 07_BC from the epidemic strains of HIV-1 pol region subtype in Dehong and Kunming areas.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基因序列了解昆明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HCV共感染患者中HC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流行情况。方法 2019年3—8月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收集临床诊断为HIV/HCV共感染住院且户籍地为昆明所辖14个县级市、区及县的患者血清,从血清中提取病毒RNA,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采用HCV核衣壳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 共收集到临床诊断疑似HIV/HCV患者样本64例,采用HCV核衣壳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其中17例样品扩增阳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有9例病例的序列与HCV 3b基因亚型序列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3.3%~95.2%;5例病例的序列与HCV 1b基因亚型序列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6.8%~97.6%;1例病例序列与HCV 3a基因亚型序列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5.2%;1例病例序列与HCV 6n基因亚型序列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核苷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ART)的疗效,探讨ART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反弹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生病毒学反弹的影响因素。结果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云南省随访治疗1年以上且在治疗过程中第一年病毒学得到抑制的548例儿童感染者,其中有85例在随后的治疗中出现病毒学反弹。不同疗程组中疗程在13~24个月组病毒学反弹比例(40.71%)高于25~36个月组(11.76%)和≥37个月组(4.84%)。最近7天有漏服药物病毒学反弹的风险高于未漏服者[风险比(HR)=4.111,95%可信区间(CI):2.679~6.310],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者病毒学反弹的风险高于未发生者(HR=1.767,95%CI:0.994~3.141)。结论云南省HIV-1感染儿童病毒学反弹发生的时间段主要在治疗的13~24个月。最近7天漏服药物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儿童抗病毒治疗发生病毒学反弹的主要因素,通过提高儿童的服药依从性可以降低抗病毒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云南省原发性整合酶基因突变及相关耐药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5—2016年云南省14个地州(市)未接受过含整合酶抑制剂(INIs)抗病毒治疗的531例HIV-1感染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80℃冻存备用。所有感染者均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pol基因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IN区耐药突变位点及其耐药程度。结果 531例未经INIs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血浆扩增成功513例,5.7%(29/513)存在原发IN基因突变,其中9例病人表现出对INIs原发性耐药。全部INIs耐药毒株均属于交叉耐药,包括5例部分交叉耐药和4例完全交叉耐药。共检出10个IN区主要突变位点,其中T66A、E92A/G、G118R、 E138A/K、 G140A、Y143S、 P145S和Q148H等8种主要突变类型引起INIs不同程度耐药;共检出8个IN次要突变位点,A128T出现频率最高,引起INIs耐药的次要突变位点是S153F和G163R。结论云南省存在原发性INIs基因突变且变异位点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应加强IN区耐药监测,合理调整INIs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D)检测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MTD、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抗酸染色3种方法,对127例AIDS合并疑似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痰样本进行同步检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普通疑似结核病患者25例。结果 127例AIDS患者痰样本MTD阳性率为29.1%;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阳性率为25.2%;抗酸染色阳性率为18.9%;对照组MTD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均为44.0%,抗酸染色阳性率为40.0%。结论 MTD对AIDS合并结核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提高阳性率的同时可在1个工作日内提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云南省≥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基因型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年龄≥50岁且抗病毒治疗时间≥6个月的HIV/AIDS患者检测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血浆标本,对该样本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 通过基因型耐药检测共获得符合条件pol区序列260条,该人群中耐药发生率为63.1%(164/260)。三类抗病毒药物在使用中,耐药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奈韦拉平(NVP)、依非韦伦(EFV)和拉米夫定(3TC),耐药率分别为51.2%(133/260)、50.8%(132/260)、32.3%(84/260),PIs类则较低;耐药率较低的药物分别是替诺福韦(TDF)、齐多夫定(AZT)和克力芝(LPV/r),耐药率分别为11.5%(30/260)、6.2%(16/260)、1.2%(3/260)。耐药突变位点主要有M184、K103、G190和V179,突变率分别为30.8%(80/260)、28.5%(74/260)、14.6%(39/260)和13.1%(34/260)。结论 云南省≥50岁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应加强老年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对治疗失败的患者,应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