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s in the pol region of HIV-1 strain in treatment failed patients in Yunnan province's Dehong prefecture and Kunming. Method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39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treatment failure ( HAART treatment > 1 years and HIV-1 RNA Viral load > 1 000 copies/ml). HIV-1 RNA was extracted from plasma, and nested-PCR was performed for amplification of PR and RT genes on the HIV-1 pol region. The PCR products were then sequenced and submitted to 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 for comparison. The evolution tree was built up with MEGA 4. 1 system, combined with patients' demographics. Results The most prevalent mutation in Kunming patients were T215F/N/Y/I, M41L/M, and T69G/N/I/S/A/D, the mutation rates were 39%(24/62), 27% (17/62) and 27% (17/62) ,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mutations in the Dehong prefecture [16% ( 11/69), 13% (9/69) and 9% (6/69)]. The rat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x2 = 8.646, 4.242 and 7. 909, all P < 0.05 ). The most common HIV-1 pol region subtype in the Dehong patients were CRF01_AE subtype (32%, 22/69), followed by C subtype (25% ,17/69), and B subtype ( 19%, 13/69). Major subtypes in Kunming patients were 08_BC (60%,37/62 ), CRF01_AE subtype(21% , 13/62 ) and 07_BC ( 15% ,9/62). Conclusions Partial differences of the point mutations of the HIV-1 strain pol region and frequency of their occurrences exist among Dehong and Kunming patients, HIV-1 strains in Dehong prefecture for the NNRTIs mutations at the T215 Y/N/T, M41L and T69G/N/I/S/A/D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Kunming. Six isoforms are found respectively:CRF01_AE, B, C, BC, 08_BC and 07_BC from the epidemic strains of HIV-1 pol region subtype in Dehong and Kunming areas.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初次使用含克立芝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治疗失败基因型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云南省2014-2015年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初次使用含克立芝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且治疗持续6个月以上、病毒载量仍大于1 000Copies/ml的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基因变异情况及耐药位点的变化情况。结果 2年共获得符合条件pol区序列150条,该人群中耐药发生率为27.3%(41/150)。在使用过的药物中,对3TC、TDF、D4T、AZT、ABC高度耐药的情况分别是16(10.7%)、2(1.3%)、1(0.7%)、0(0%)、3(2.0%),对蛋白酶抑制剂没有出现高度耐药的情况。结论 初治使用含克立芝治疗方案治疗失败的病人耐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随着使用含克立芝方案治疗人数增加以及治疗时间延长,仍需加强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4.
三种方法同时检测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的阳性率.方法 同时采用萋-尼抗酸染色、BacT/ALERT 3D 360MP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对艾滋病合并疑似结核感染患者不同时段的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涂片萋-尼抗酸染色阳性率为11.69%(18/154);样本直接进行TB-DNA PCR 扩增的阳性率为18.18%(28/154);MP 培养阳性经抗酸染色和TB-DNA PCR 确认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为20.13%(31/154).结论 三种方法同时检测可以提高检测阳性率,实时荧光PCR 扩增TB-DNA 能为临床提供早期病原学诊断依据,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在提供病原学诊断"金标准"的同时,可为进一步检测其耐药性准备菌株.鉴于艾滋病患者免疫缺陷的特殊性,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多份样本和多种类样本同时检测,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ART)的疗效,探讨ART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反弹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生病毒学反弹的影响因素。结果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云南省随访治疗1年以上且在治疗过程中第一年病毒学得到抑制的548例儿童感染者,其中有85例在随后的治疗中出现病毒学反弹。不同疗程组中疗程在13~24个月组病毒学反弹比例(40.71%)高于25~36个月组(11.76%)和≥37个月组(4.84%)。最近7天有漏服药物病毒学反弹的风险高于未漏服者[风险比(HR)=4.111,95%可信区间(CI):2.679~6.310],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者病毒学反弹的风险高于未发生者(HR=1.767,95%CI:0.994~3.141)。结论云南省HIV-1感染儿童病毒学反弹发生的时间段主要在治疗的13~24个月。最近7天漏服药物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儿童抗病毒治疗发生病毒学反弹的主要因素,通过提高儿童的服药依从性可以降低抗病毒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基因序列了解昆明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HCV共感染患者中HC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流行情况。方法 2019年3—8月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收集临床诊断为HIV/HCV共感染住院且户籍地为昆明所辖14个县级市、区及县的患者血清,从血清中提取病毒RNA,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采用HCV核衣壳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 共收集到临床诊断疑似HIV/HCV患者样本64例,采用HCV核衣壳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其中17例样品扩增阳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有9例病例的序列与HCV 3b基因亚型序列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3.3%~95.2%;5例病例的序列与HCV 1b基因亚型序列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6.8%~97.6%;1例病例序列与HCV 3a基因亚型序列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5.2%;1例病例序列与HCV 6n基因亚型序列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核苷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抗病毒治疗药物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与替诺福韦(tenofovir,TDF)治疗失败后HIV/AIDS患者基因型耐药突变差异性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经一线治疗方案治疗半年以上且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为耐药的患者信息,通过单因素检验确定与AZT或TDF耐药相关变量,再通过多重对应分析获得变量的相互关系。 结果 使用含AZT或TDF治疗方案患者576例,常见的耐药突变有M184V/I、D67N、K70R/E/Q、K65R及T69N,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含此两种药物方案治疗情况下患者年龄(χ2=3.503,P=0.320)及感染途径(χ2=3.122,P=0.210)无相关性,突变位点(χ2=104.438,P=0.000)、病毒载量(χ2=17.284,P=0.000)、CD4+T淋巴细胞(χ2=33.338,P=0.000)、性别(χ2=8.904,P=0.003)及治疗时长(χ2=40.081,P=0.000)相关;感染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突变方式为AZT与患者治疗时长大于2年(>25月)、病毒载量<10 000 copies/m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mm3有关,TDF治疗方案则与患者在治疗时长为2年(0~24月)、病毒载量≥10 000 copies/m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mm3以及K65R表现出聚集性。 结论 多重对应分析极其适用于HIV耐药人口学及突变的研究;M184V/I与D67N及K70R/E/Q出现相关性,与含TDF方案相比,NRTIs常见突变多以含AZT方案引起,T69N与AZT耐药出现低病毒载量有关,长期使用含AZT方案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基因型耐药,含TDF治疗方案中早期应积极监测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数。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提高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TB)的病原学诊断的阳性率,获得AIDS合并TB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方法采用萋-尼抗酸染色、BacT/ALERT3D360MP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AIDS合并疑似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人不同时段的样本同时进行检测;对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物,经抗酸染色和TB-DNAPCR确认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进行抗结核药敏试验。结果涂片萋-尼抗酸染色阳性率为11.69%(18/154);样本直接进行TB-DNAPCR扩增的阳性率18.18%(28/154);MP培养阳性经抗酸染色和TB-DNAPCR确认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20.13%(31/154)。临床分离株对抗结核一线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异烟肼的耐药率高达81.48%,其次是链霉素37.04%,乙胺丁醇和利福平分别为25.93%、18.52%。结论云南省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率为20.13%(31/154),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分离率为16.23%(25/154)。实时荧光PCR扩增TB-DNA能为临床提供早期病原学诊断依据,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在提供病原学诊断"金标准"的同时,可为进一步检测其耐药性准备菌株。鉴于AIDS病人免疫缺陷的特殊性,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多份样本和多种类样本同时检测,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