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源  陈康  张瑾  陈钰杰  张顺喜 《中国康复》2015,30(2):112-1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预刺激结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32例分为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A组加用rTMS刺激患侧大脑运动皮质区(M1区),后行患侧上肢FES治疗;B组加用FES治疗,不进行rTMS预刺激。治疗前后评定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3组治疗2及4周时,FMA-U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趋势(P<0.01);且A组治疗2及4周时FMA-UE及MBI评分更高于B、C组(P<0.01),B组更高于C组(P<0.01)。结论:FES能够促进脑梗死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通过高频rTMS预刺激能进一步增强FES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观察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行走功能的即时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4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16例)、安慰电刺激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电刺激组给予基于正常行走模式设计的四通道FES助行仪治疗,患者戴机行走5min;刺激肌肉分别为偏瘫侧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及腘绳肌。安慰电刺激组的电刺激位置及行走时间与电刺激组相同,行走(5min)过程中没有电流输出;对照组不给予电刺激,只让患者行走5min。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5min后接受三维步态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电刺激组的步行周期、支撑时间、步行速度、步频、踝背伸角度、踝关节触地时角度均有改善(P0.05);安慰电刺激组仅在踝关节背伸和踝关节触地时角度有改善(P0.05);对照组所有参数均无改善,且跨步长缩短、踝关节背伸角度降低(P0.05)。三组组间比较:治疗后只有触地时踝关节背伸角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治疗前后变化率的组间比较,发现三组患者患侧步行周期、支撑时间、步行速度、步频、步长、跨步长、触地时踝关节背伸角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5min即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即时步行功能,长期效果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动态关节松动术(MWM)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短期疗效。方法:将27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MWM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MWM组予单次MWM治疗,对照组予传统物理治疗——单次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患侧无痛握力及健、患侧最大握力,取其比值(无痛握力患侧/最大握力健侧、最大握力患侧/最大握力健侧)作为参数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肢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MWM组患者治疗后的无痛握力患侧/最大握力健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0.80±0.18对比0.55±0.20,P<0.05),也明显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0.80±0.18对比0.58±0.18,P<0.05)。MWM组治疗后VAS明显低于对照组(3.25±1.09对比4.29±0.61,P<0.05)。结论:MWM可快速缓解肱骨外上髁炎的疼痛,有效改善握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无痛握力(pain-free grip strength,PFG)在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实施单次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患肢PFG,健、患肢最大握力(maximum gripstrength,MGS)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的测量。结果治疗后的患肢PFG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的VA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患肢PFG明显低于治疗前健、患肢MGS(P<0.05);治疗前后PFG的差值与治疗前后VAS差值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 PFG可以有效区分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健、患肢的抓握功能,并灵敏地体现患肢的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 新野县是间日疟非稳定流行区,1970年曾出现暴发流行。1971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采取休止期服药和治疗现症病人控制传染源及预防服药保护人群的综合性措施进行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研究动态关节松动术对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僵硬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8例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患者分为动态关节松动术组10例和对照组8例。动态关节松动术组采用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治疗,3周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腕部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动态关节松动术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腕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均优于康复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的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态关节松动术是一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有效手段,可作为该类患者的康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TAES组(n=19)和安慰刺激组(n=18)。两组常规治疗相同。TAES组采用KD-2A型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刺激部位选择患侧上肢的4个穴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频率100Hz,脉宽0.2ms,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强度为限;每天治疗1次,每次60min,连续3周共15次;安慰刺激组接受治疗的部位、时间和疗程与TAES组相同,但每次治疗时没有电流输出。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分别用上肢Fugl-Meyer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的一般情况、FMA-UE评分和MBI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FMA-UE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TAES组FMA-UE和MBI评分的改善较安慰刺激组明显(P<0.05)。结论TAES治疗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4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TAES组和安慰刺激组,分别为21例和2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TAES组采用KD-2A型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刺激部位选择患侧下肢的4个穴位(足三里ST 36、太冲LV 13、阳陵泉GB 34、昆仑BI 60),频率100 Hz,脉宽0.2 ms,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强度为限;安慰刺激组接受治疗的部位时间和疗程与TAES组相同,但每次治疗时没有电流输出。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3周分别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中下肢部分(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组内比较:治疗2周和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CSS、FMA下肢部分、BB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和3周后,TAES组CSS、FMA、BBS评分优于安慰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S治疗能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痉挛程度和提高平衡功能,改善下肢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关节松动联合运动疗法对颞下颌关节慢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6例慢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24)及对照组(n=22),对照组仅接受传统治疗(包括超短波、超声波、软组织按摩及健康教育),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关节松动联合运动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采用最大张口度(maximal interincisal opening,MIO)、目测类比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health impact profile-14,HIP-14)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类似。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MIO、VAS、HIP-14得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MIO、VAS、HIP-14评分比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关节松动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慢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 方法:41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TAES组(n=21)和安慰刺激组(n=20)。TAES组采用TAES治疗仪治疗于患侧上肢的肩髃、曲池、外关和合谷4个穴位行频率100Hz、脉宽0.2ms和患者可耐受最大强度的电刺激治疗,1次/d,1h/次,5次/周,连续3周;安慰刺激组接受TAES安慰刺激(即仅连接TAES治疗仪,不开机)。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时行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及患侧皮质MEP的检测。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类似(P>0.05)。治疗第2周和第3周两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及MEP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5);TAES组FMA-UE、MBI评分及MEP的改善较安慰刺激组明显(P<0.01)。 结论:TAES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