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疑难重症,需长期治疗,现代西医治疗多使用激素吸入等措施以图达到完全控制,但许多患者即使使用激素治疗仍然疗效欠佳。笔者根据"从状态论治"的思想,总结出哮喘治疗的三个病机,即基本病机、当前病机及潜在病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兹选取疑难病例二则,以展示中医药在哮喘治疗方面的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纤方提取物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和肺微血管变化和血小板-内皮黏附因子31、34(CD31、CD3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泼尼松组、氯沙坦组和肺纤方大、中、小剂量组,共7组。除假手术组外,采用气管插管灌注博莱霉素3 mg/kg进行大鼠肺间质纤维化造模;造模第2天予以不同药物灌胃干预。于14、28 d分两批进行动物处理,电镜观察肺纤维化程度和肺微血管变化,免疫组化检测CD31、CD34表达。结果肺纤方大、中剂量组均能抑制肺泡炎、纤维化程度及微血管密度,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纤方通过减轻肺纤维化微血管密度表达,减少肺泡炎时的异常血管新生,而具有抗肺间质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感发热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发病过程中往往可伴有不同兼证。现代治疗多以抗感染为主,但临床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报告1例外感发热伴肉眼血尿患者,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仍反复发作。本文从外邪入里化热、邪热循经侵袭肺肾的病因病机入手,辨证处方治疗,使得患者诸症痊愈,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结节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肉芽肿性疾病[1],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损害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结节病最易累及肺[2],也称肺结节病,典型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小结节,后期可发展为肺间质纤维化;皮肤亦是常受累之地,表现为皮肤结节性红斑[3]、冻疮样狼疮、皮下结节等。临床常见咳嗽、胸闷、活动后气短,发热、乏力、盗汗,四肢结节等[4]。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平地行走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机器人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常规步行训练,机器人组则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外骨骼机器人步行训练。2组患者的步行训练均为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每次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对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6 min步行测试(6MWT) 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定量表(FMA-LE)]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的步态。 结果 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6MWT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器人组治疗2周后与组内治疗前的6MWT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FMA-LE和FAC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步频和步态周期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平地行走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与常规步行训练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采用碘伏消毒待干与75%乙醇脱碘两种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1月接受PICC置管维护的患者共108例,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碘伏消毒直接待干的标准维护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75%乙醇擦拭的方法,比较两组维护后是否出现穿刺部位感染、贴膜松脱、过敏反应、导管脱出的情况,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感染、贴膜松脱、过敏反应、导管脱出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置管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PICC维护中,75%乙醇脱碘效果明显优于PICC标准维护,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脏术后高热患儿使用自制降温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心脏术后高热(肛温I〉39.5℃)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试验组采用自制降温毯进行物理降温,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在头部、腋下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比较采取降温措施后1,4,8h两组患儿的体温及心率。结果与降温前比较,试验组患者在1,4,8h后体温分别为(39.03±0.34)、(38.504-0.39)、(37.99±0.45)℃,对照组分别为(39.50±0.37)、(39.13±0.80)、(38.87±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75,4.42,6.33;P均〈0.05)。试验组患者在1,4,8h心率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在1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8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8,3.69;P均〈0.05)。试验组患者在降温8h后体温降低幅度大于1h和4h,也大于对照组相应时段。结论应用自制降温毯降温效果优于采用传统冰袋降温,尤其是远期降温效果明显,有利于心脏术后患儿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8.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以天然微粒为载体,将细胞、细胞外囊泡或分离纯化后的细胞膜涂覆在药物表面,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药物递送系统。细胞和细胞外囊泡是内源性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和低毒性。鉴于其宿主特性,它们还具有良好的靶向性。此外,以细胞/细胞外囊泡为载体来递送化学、基因等药物能够改善其水溶性差、毒性大等问题从而改善药效。针对中药以及中药活性成分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该递送系统的发展为其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从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着手,主要从其生理学功能和作为药物载体的独特优势两方面综述了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基因对骨骼肌肌纤维发育表达的调节情况,并探明二者的相关关系。方法实验采集猪骨骼肌,提取组织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在猪生后七个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提取猪骨骼肌总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用特异抗体沉淀MEF2C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经SDS-PAGE分离,洗脱蛋白复合物并酶解,电喷雾质谱技术分析及数据库比对,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猪MEF2C基因在刚出生及生后90d时的表达量高于其他时间点,其发育表达规律与肌纤维相关基因(My HCslow、My HC2a、My HC2x、My HC2b)的表达趋势类似,成功筛选并鉴定出与转录因子MEF2C相互作用的蛋白为MDHM。结论 MEF2C基因可能参与骨骼肌肌纤维形成与表达,且促进慢肌纤维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预防ICU肿瘤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作用。方法将164例ICU肿瘤重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探视模式,干预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及ICU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ICU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可有效降低ICU肿瘤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且对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