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报告以神经精神障碍作为首发症状的胰岛素瘤10例,并讨论了低血糖和神经精神症状的关系,提出在诊断方面应注意病史特点,强调了临床表现,症状发生和空腹饥饿、劳累的关系以及给葡萄糖后可使症状缓解。多次空腹及发作时血糖和胰岛素测定为重要的诊断依据。本病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肌肉病理研究 ,总结该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加深对其的认识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两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病人分别进行肌电图、肌肉活检、头颅磁共振成像、血清酶、血生化等项检查。结果 两例病人均呈慢性病程 ,以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 ,伴有头发稀疏、白内障、心脏传导阻滞等多系统损害。临床无肌强直表现 ,但通过肌电图检查均发现有自发强直电位发放。肌活检均以肌纤维核内移、核袋及核链现象为主要病理改变。结论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是一少见疾病 ,是以肌无力、肌强直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损害的遗传性疾病。肌强直症状不突出时 ,易延误诊断。尽早行肌电图检查以发现亚临床肌强直现象 ,并进行肌活检是诊断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相对于静息性脑血管病而言)[1].卒中后抑郁不仅能影响患者的恢复及预后,还能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近年来,关于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康复预后、诊治等方面的研究有很多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75例肾移植受者的术后资料。结果脑病35例,癫痫发作24例,急性脑卒中1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病因包括感染、缺氧、代谢性、电解质、移植肾急性排异及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原因较复杂,应仔细排查。  相似文献   
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 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 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 ,自 Caplan[1 ]1980年首次提出以来 ,国内外陆续有报道。本文分析我们收治的 15例 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并讨论 TOBS的临床诊断及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患者中男 12例 ,女 3例。年龄 3 2~ 80岁 ,平均 61.6岁 ,均为 1998~ 2 0 0 0年住院患者。病程 3天~ 2个月。 15例中既往有高血压病者 11例 ,其中伴有冠心病 4例 ( 1例心房纤颤 )、糖尿病 3例、脑血管病史 5例 ;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 1例 ;其余 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CSS)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复习确诊为CSS的4例患者的住院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呼吸系统和周围神经受累最常见,所有患者末梢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27.5%~73.3%)。3例肌肉活检显示血管炎性改变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腓肠神经活检可见神经束内有髓纤维轴索变性,神经外膜血管炎性病变伴嗜酸粒细胞浸润。结论当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和周围神经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及末梢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时,应进行相关组织病理检查,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6,自引:12,他引:104  
目的研究北京市卒中患者伴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北京市7个区12家医院的1966例卒中患者进行测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33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SD总发生率为35.0%,其中轻度22.5%、中度9.3%、重度3.2%.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依次是既往抑郁症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关系、性别、病灶数目、合并疾病种类、护理人员和病灶前后部位.结论PSD发生率较高,它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丽丽  康智敏  赵伟秦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0):13-14,F0002
目的:提高临床对Hallervorden—Spatz病(HSD)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1例HSD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性格改变、倦怠、消沉2年余,言语含糊不清及行走困难1年8个月,全身不自主扭动10个月入院。2年半前井下作业遭遇事故后迅速升井,无意识丧失。2个月后发生性格改变,常诉困倦、头沉、心烦意乱。1年8个月前因腹部贯通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经行左肾及部分空、回肠切除术等抢救后基本恢复术前状态。后逐渐出现讲话声音微弱、行走困难,偶有呛咳。近期出现进食困难、呛咳加重,主动性言语逐渐减少,并出现躯干及肢体阵发性不自主抽动。多次头颅MRI检查均提示为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改变,但对症治疗无效,经再次MRI检查及试验性治疗确诊为HSD。结论:HS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在排除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肝豆状核变性、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亨廷顿舞蹈病、青少年型帕金森病后方可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MRS),分析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脑代谢物变化的特点。方法:对1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PSD组)和10例梗死后无抑郁患者(非PSD组)行头颅1H-MRS检查,测量感兴趣区(ROI)双侧颞叶、丘脑、脑卒中部位及对侧正常区域的氮-乙酰天冬氨酸(NAA)、含胆碱化合物(Cho)、肌醇(mI)、肌酸(Cr)的含量,计算NAA/Cr、Cho/Cr以及mI/Cr比值。结果:PSD组双侧颞叶NAA、NAA/Cr,右侧丘脑NAA的值非PSD组,而双侧颞叶Cho、Cho/Cr,右侧丘脑mI/Cr的值非PSD组(均P0.05)。结论:MRS可以反映PSD患者脑内各代谢物水平的改变,可能为PSD早期发现及发病机制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3169例次肾移植受者的术后临床过程,对102例住院期间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3.2%;其中脑病35例(1.1%),癫痫发作24例(0.76%),急性脑卒中15例(0.47 %),周围神经病变15例(0.47%),头痛12例(0.3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0.03%).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多样,以脑病及癫痫发作较为常见.推测某些并发症可能与应用免疫抑制剂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