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构建老年医学专科联合体的必要性,并参照既有模式搭建相关模型。方法: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16家长期照护机构及1家三级公立老年专科医院。结果:长期照护机构老人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失能老人占比大且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长期照护机构、社区医院、社区养老体系均缺乏老年医学资源支持及慢病管理指导;老年医学专科联合体的相关探索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结论:提出老年医学专科联合体构建的思考及建议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经内镜以2%Lugol液喷洒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45例食管病变染色后,39例呈浅染色或不染色,其中食管癌8例(食管早期癌5例,进展期癌3例),Barrett食管5例,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1l例。本组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46.7%。结论 内镜下应用Lugol液染色结合活检有助于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且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下特点。方法:对5年来肠镜检出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复杂多样,急性活动期占71.4%,病变以直,乙状结肠型和左侧结肠型多见,结论:内镜检查可确定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的范围、程度、分期和无癌变,为临床治疗提高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准确鉴别药用藤茶的来源提供依据.方法对藤茶主要药用部位叶及叶柄进行了扫描电镜研究.结果叶上表面角质层厚、多非腺毛,下表面角质层纹理沿细胞壁方向延伸,叶横切面可见大型分泌腔,叶柄表面有稀疏非腺毛及细纵纹.结论电镜方法快速准确,尤以角质层纹理、表面非腺毛的鉴别特征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5.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是终末期肾病的第3位病因[1].然而高血压引起肾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发现,高血压是一炎症性疾病,炎症可能参与高血压发生与发展和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微波照射辅助治疗对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72例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患儿均采用微波照射辅助常规治疗的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与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远期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72例患儿中,治愈69例,总有效率为95.83%,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为6.34d±4.22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季节、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流行接触史、居住环境与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远期疗效相关,对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季节、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流行接触史、居住环境均为影响微波照射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微波照射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效果良好,其远期疗效与年龄、季节、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流行接触史、居住环境密切相关,明确其疗效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其疗效,为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胰岛素刺激的老年胰岛素抵抗(IR)小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转位的影响.方法 18月龄雌性C57BL/6J老年小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三组:老年普通膳食组,老年IR组喂养高脂肪膳食(58%脂肪,21%蛋白,21%碳水化合物),罗格列酮组给予高脂肪膳食的同时服用罗格列酮,同时设立青年组.16 w后提取各组小鼠完整的骨骼肌束,在胰岛素浓度为10-7的缓冲液中孵育30min.用超速蔗糖梯度离心方法分离细胞内膜和外膜的匀浆,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细胞内、外膜GLUT4蛋白水平.结果 老年对照组小鼠胰岛素刺激的GLUT4转位功能较青年组明显下降(P<0.05),老年IR组的内、外膜GLUT4蛋白总量及GLUT4转位均较老年对照组降低(P<0.05),而罗格列酮组的GLUT4转位较IR组有明显的上升(P<0.05).结论 罗格列酮增加了细胞内膜GLUT4向细胞外膜的转位.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用老年小鼠模型制备完整的骨骼肌束,研究运动对胰岛素刺激的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因子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转位的影响,探讨运动改善骨骼肌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和减少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过去近10年间晚期睾丸非精原生殖细胞肿瘤(NSGCT)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临床晚期NSGCT不同治疗方案疗效与化疗疗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8年近10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治疗的所有晚期NSGCT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分析临床晚期NSGCT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PLND)的患者3程以上BEP方案化疗与3程及以下化疗疗效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Kaplan-Meier。结果:RPLND术后行BEP方案≤3程与3程化疗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3)。未行RPLND的患者3程化疗预后优于≤3程化疗(P=0.021)。结论:Ⅱ/Ⅲ期NSGCT化疗前接受RPLND可减少化疗疗程从而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岁;透明细胞癌60例,非透明细胞癌16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评分低危11例,中危48例,高危17例;初诊时即有转移44例;行原发灶切除术63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B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54(21~86)岁;透明细胞癌49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13例,中危39例,高危1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32例;行原发灶切除术56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C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23~83)岁;透明细胞癌15例,非透明细胞癌11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9例,中危13例,高危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9例;行原发灶切除术2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用药4周停2周;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接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一线治疗者分别为103、18、39例。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免疫治疗采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2 mg/kg静脉应用,每3周1次,或低剂量(20 mg)派姆单抗孵育经体外扩增后的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每周1次,4次后改为每2周1次。18例采用DC.CIK,8例采用派姆单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能量消融治疗)。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转移灶部位、数量、与周围器官关系,以及患者的意愿,经MDT专家讨论后决定局部治疗方式。92例接受局部治疗,其中单纯外科治疗34例,单纯SBRT 37例,外科治疗+SBRT 21例。比较3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68例中位随访23个月(6~1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为18.3个月,中位OS为33.5个月;2年生存率为66%,5年生存率为35%。A、B、C组的中位OS分别为29.8个月、44.6个月和未达,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7%和89%,5年生存率分别为12%、46%和57%。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联合治疗者的预后均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者,5年总OS分别为51%和11%。C组的中高危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B组。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与联合派姆单抗的中位OS分别为49.1个月和53.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IMDC评分、原发灶切除、治疗模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治疗模式、原发灶切除显著相关(P<0.05),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可使mRCC患者死亡风险下降约60%(HR=0.39,95%CI 0.17~0.89,P=0.026)。78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发生3~4级不良反应,12例因无法耐受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而停药或换药。16例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8例次、白细胞降低4例次、血小板降低3例次、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3例次。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联合派姆单抗治疗(6例与12例),特别是显著降低了血液学毒性(2例与5例)和肝毒性(0例与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后出现ClavienⅢ~Ⅳ级并发症16例次,主要为感染和切口延期愈合6例次、不全肠梗阻4例次,围手术期输血15例次。SBRT治疗后6例出现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评分(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3级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4例,皮肤反应和放射性神经炎2例,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经MDT诊疗的综合治疗可使mRCC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